天天看點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諸葛亮一招空城計,硬是将堵在城牆外的司馬懿及一衆大軍吓退,而這一事情也讓諸葛亮的名聲大震。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可是,若回顧這一故事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在城牆外掃地的掃地4人組。

這群人全部都是由士兵裝扮,他們按照諸葛亮的指令拿着掃帚在門前掃地。

那麼,他們為什麼會被安排于門前?

一、空城計

空城計會出世實際上是一個意外,倘若按照諸葛亮的原有計劃進行,壓根不會有空城計這一險招,問題就出在了馬谡身上。

戰前,諸葛亮安排馬谡帶兵鎮守街亭,但馬谡生性自傲,大意失街亭。

這一差錯打亂了諸葛亮的全盤計劃,且最糟糕的就是司馬懿已經帶着敵軍150000人逼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彼時,諸葛亮所在的西城隻留下5000人。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這個消息在西城之内流傳開來,軍民全都惶惶不安,不知如何是好,隻有諸葛亮撚須定神了一會兒。

回神後,諸葛亮先傳下密碼,安撫百姓與士兵不必慌張,然後要求他們保持現狀,各自忙活手中之事,不要表現出任何異樣。

得到諸葛亮的密碼以後,大家紛紛安心下來,他們相信諸葛亮必然有了對策。

安頓好城中百姓以後,諸葛亮指令侍童搬來長琴,然後點上一炷香,靜靜坐在城牆之上開始撫琴。

彼時,接到裝扮指令的士兵穿好鄉民的衣服,拿起掃帚在各城門口打掃起來。

做完這一切,整個西城都洋溢着一種輕松的狀态,任誰看着敞開的城門都沒辦法相信這是戰時狀态的城池。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與此同時,司馬懿帶着150000人兵臨城下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奇怪的畫面。

此時的司馬懿很慌亂,這個世界上隻有諸葛亮可以被稱為是自己的敵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司馬懿私下沒少分諸葛亮的用兵之計,可他看不懂諸葛亮在賣什麼藥。

令司馬懿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利用的就是司馬懿所謂的“熟悉”。他清楚,自己在司馬懿的眼中是一個“不打無把握之仗”的人,那麼司馬懿又如何料到自己這樣謹慎的人會真的打開城門“迎接他們”。

二、四人掃地:空城計成功的關鍵

沒錯,在這場較量當中,司馬懿輸給了自己的經驗論。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他絕不相信諸葛亮會沒有設下陷阱,是以帶着150000大軍迅速撤離。

直到諸葛亮的大軍撤回來,司馬懿才反應過來自己上了諸葛亮得當,但此時說什麼都已經完成了。

在這場毫無聲息的較量當中,諸葛亮能夠成功絕非隻憑一人,還有那城下打掃的四人士兵。你是否想過諸葛亮為何會安排他們打掃?又為何一定要安排四人在此?這一個細小的存在很有可能是空城計能夠成功的重大因素。

試想,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就是一場騙局。

既然要讓能與諸葛亮對抗的司馬懿受騙,那麼這場騙局就必須足夠逼真。

小說當中,司馬懿曾經袒露過自己為何不帶兵攻城的原因,他先是看到了諸葛亮撫琴,這種放松的狀态開始讓司馬懿起疑心。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可是光他一個人,還不能夠完全騙到司馬懿,他的目光從諸葛亮下移到城門口,這個時候的“掃地人”才是讓他肯定有詐的原因。

每個城門口都有4個人,這4個人對十幾萬大軍熟視無睹,隻顧着低頭掃地。

西城氣候幹燥,容易積灰。一行人掃來掃去,把土灰揚得滿天都是。

司馬懿根本看不清楚城牆口的情況,他不知道那看似安靜的城門背後是不是正藏着百萬雄兵等着他們落網。再加上“4”這個數字發音特殊,諸葛亮也許就是在通過“4人”來告訴自己,你敢帶兵闖進來,那等着你的一定會是一個死字。

看到這裡再結合對諸葛亮的認知,司馬懿不再猶豫,立即帶兵撤離。

最終撤離的司馬懿還是中了諸葛亮的計,錯失這個絕好的進攻機會。

三、空城計成功的背後

其實,除了司馬懿真的中了諸葛亮的計以外,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司馬懿看破了這一切,但他選擇讓諸葛亮如願。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司馬懿能夠帶兵圍堵在諸葛亮城牆之下,便能夠說明此人的能力并不差。

可他最終帶領衆人離開,除了被諸葛亮騙到以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司馬懿并不想就此結束與諸葛亮的鬥争。

在《三國演義》當中,這樣的情感看似沖突,實則處處都有迹可循。

人們把敵手之間的惺惺相惜視為一種“義薄雲天”的感情。好比關公華容道放曹操離開,這是點明關羽以此回報曹操往日恩情,是以稱呼他為“義薄雲天”,那麼司馬懿帶兵離開,讓諸葛亮的“空城計”唱完,這也可被認為是司馬懿的有意之舉。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所謂人生難逢敵手,即便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司馬懿也由衷地佩服諸葛亮的才華。

心中存有這樣的想法,便會想和對方較量一輩子。試想今日帶着150000雄兵真的破了西城城池,那麼日後哪裡還有諸葛亮。

這種推測不是一種可能,表面上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奏效,但司馬懿的心中也可能是另一種聲音:今日放你一馬,我司馬懿能夠帶着150000雄兵堵在你諸葛亮城下一次,就能夠堵你第二次,你諸葛亮也并非從不失算!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司馬懿在日後并沒有機會能夠如這次一般,困諸葛亮于一城當中。二人頭腦相當,但可惜追随之人并不同樣。

諸葛亮上演空城計時,為何安排士兵在門前掃地?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後來諸葛亮先一步離開人世,不知道得知此消息的司馬懿私下是否也感慨老對手先一步離去。他們二人終究沒能親手拿到對方的性命,司馬懿心中也許會多出一絲“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