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儀式感”

01

小說《甯小閑禦神錄》裡有這樣一段話。

“她多麼害怕自己會在日複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慢慢昏噩,直到某天早晨醒來,變成一個真正的農家女,再也不記得自己是甯小閑,再也不記得自己來自地球,來自一個人人平等、機會無限的國度。”

多少女孩,都像甯小閑一樣,想要成為一個仙女,擁有無法的魔力。可是後來,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凡人,過着世上最普通的生活。連一朵玫瑰花,也覺得是多餘的。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儀式感”

02

做人,期待多了,失望也就多了。

前天,表妹小毛和我聊了一個多小時。

她非常讨厭現在的婚姻,覺得生活太無趣了。

結婚後,小毛和丈夫聚少離多——丈夫去東莞打工,她在老家帶孩子、照顧老人。

情人節那天,小毛特意帶着孩子,去了一趟東莞。一來,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二來,和丈夫一起感受節日的浪漫。

街上,有情侶成群結隊去買玫瑰花,也有年輕人手捧玫瑰,在等待心儀的女子。

夫妻一起逛街,累了,就随意走進一家酒店,想吃點什麼?服務員把菜單拿過來一看,最便宜的一道菜,也要幾十元。丈夫起身就走:“去廠門口的大排檔吧,實惠。”

整整一天,小毛也沒有等到那句“情人節快樂”。

都說,一個人期待太多,失望就越多。小毛的心,迅速跌入了低谷。

看過一條資訊:奧巴馬在競選總統的那段時間,忙裡偷閑,買了一束白玫瑰,搭乘飛機,趕到妻子身邊,一起慶祝結婚紀念日。

可惜,大部分的人,不是奧巴馬,沒有私人飛機,也沒有那麼強的經濟實力。我們隻是現實生活中的“小毛”。

人到中年萬事休。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父母老了,生病了,還有自己累了,想好好休息了。

對于中年人來說,“浪漫”就像蛋糕上那一層薄薄的膩人的奶油——揭開來,裡面全是面包。

如果說,在面包和愛情兩者之間,必須做出選擇的話,面包大機率會勝過愛情,這就是“中年人的生活”。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儀式感”

03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儀式感”。

短篇小說《小王子》裡,有一段對話。

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

狐狸說:“它使某個日子差別其他日子,使某一時刻不同于其他時刻。”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優于别人”。哪怕是買一款裙子,也要反反複複問,真的是限量版的嗎?撞衫的事情,真的令人尴尬。

你想要“限量版”,你得有那個條件?還得有那份閑情逸緻。

如果你在為身邊奔波,常常加班,周末也很少閑着,還會有心思創造浪漫麼?

這一生,大部分的日子,注定要簡單地重複,少數的日子,才很特别。需要接受以下三種觀念。

第一,真心願意陪你一起過日子的人,一定會狠狠賺錢。

看過這樣一段話:哄一個小女孩,可以用糖;哄一個二十歲的女人,可以用玫瑰;哄一個三十歲的女人,要用心;哄一個四十歲的女人,要用錢。

沒有錢,還談什麼愛情?人到中年,每天早晨睜開眼睛,周圍都是向你要錢的人。雖然,儀式感不需要花很多錢,但是一朵玫瑰的價格,也會讓人望而卻步。

華而不實的東西,注定要舍去。拼命紮根在職場裡,然後拒絕“買買買”,存款才會增加,做人才有底氣。

第二,對家庭負責任的人,都會很忙。

應該很多中年人,都會忘記家裡人的“生日”。我就常常忘記母親的生日,偶爾也會忘記自己的生日。

在很多家庭,會有這樣的場景:女人做了美味佳肴,等丈夫回來,然後驚喜地說一句“祝你生日快樂”。可是,夜深了,女人和孩子都等累了,丈夫還沒有回來。當他推開門的時候,飯菜都涼了。更可怕的是,他渾身都是酒氣,不知今夕是何夕。

那個很忙、每天很晚回家的人,不是不懂儀式感,而是把責任看得比天還大。

第三,真愛,往往就像一杯白開水。

看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很會持家的女人,每天把開水燒好,但是不能立即喝。必須把昨天的冷開水,都喝完之後,才能倒今天的開水。

有一天,丈夫問,憑什麼每天都喝冷開水?

女人說,家裡一個月的收入,才一千多,憑什麼不喝冷開水?

家裡頓時鴉雀無聲,男人低頭,看着杯子裡的冷開水——覺得自己特别沒用,也特别幸福。

中年人的真愛,不會太熱烈。即便是富有的家庭,也會因為忙生意、應對公司的困境,顯得非常焦慮。在某些時候,還需要借貸過日子。

人到中年,請收起你的“儀式感”

04

中年人真正的儀式感,就是“平淡相守”。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裡有一句台詞:“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太過平淡的東西,總是難以發現,就像一陣微風,分明從肌膚上滑過去了,卻抓不住。

生活是一場修行。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擅長表達愛情,隻是我們很忙、很累、很無奈,就像一台永動機,身不由己。

抛開形式上的東西,在平淡的日子裡,捕捉夫妻頭上的一根白發、額頭上的一條皺紋,用歸宿感,代替儀式感。

收起你的儀式感,夫妻互相尊重,家人一起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

待到夕陽西下,你還在我身旁,就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