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他心裡有什麼算盤

三國的戰場厮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刀槍無眼,棍棒無情。不管能力強大與否,要想在戰場上活下來。總需要一些本事的,但是幸運之神也不是每次都會眷顧你。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内容,關羽在前期,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最終還是兵敗麥城,最終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那麼當年劉備為關羽報仇,為什麼沒帶上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呢?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他心裡有什麼算盤

這裡主要有幾個原因,是不得不将諸葛亮留下來。雖然諸葛亮在三國的整個環境中,被神化成了神機妙算,但是也不能為報仇,而丢下自己剛剛辛苦打下來家業。

1、雄心壯志的劉備,名為報仇,實為搶回荊州

當時劉備已經進階帝位,自己當上了皇帝。那麼他的兩個兄弟呢?關羽兵敗麥城,慘被殺害,自己的三弟張飛也同樣被人殺害。一時間,當初跟随自己攻打天下兩位兄弟,就這樣沒有了。最重要的,自己的荊州也同樣被東吳搶了回去。是以劉備這個時候,可以用郁悶之極來形容。

但是此時的劉備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四處流浪的那個他。如果說男人最意氣風發的時刻,莫過于劉備這個時候。當然他也想着去試試自己的能力,如果諸葛亮還是跟着他在旁邊出謀劃策的話。留這個一代雄主的地位怎麼保證呢?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他心裡有什麼算盤

關羽和張飛的死,可以說是為了自己的兄弟們報仇。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荊州地盤丢失了,那可是劉備身上的一塊肉,如果地盤丢失而選擇隐忍的話。我想此時的劉備肯定是不情願看到的。

2、漢中的地盤剛剛穩固,需要一個穩重的留守人員

大家都知道,劉備自從獲得了巴蜀之地。終于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地盤,想不他心中也是十分的話也是十分的高興。那麼興兵伐吳,這麼大的一個事情,對于經常對外征戰的劉備來說。原本就是一個正常不過的事情,那麼回首自己的身後。能夠可以幫助自己穩定後方的人,隻有諸葛亮一個人了。幫助自己打理後方,不管怎麼說,這也是自己辛辛苦苦拼下來的基業。總不能自己前方打仗,自己的後院着火,那就顯得有點太不劃算了。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他心裡有什麼算盤

諸葛亮自有統軍之才,又有治國之能。那麼将諸葛亮留下幫自己看家,那是十分的放心。自己也可以在外面毫無負擔的去攻打東吳,雖然說自己被火燒六百裡。但是總歸有個歸處。并且在曆史中,劉備讨伐東吳并沒有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有那麼的人數。

3、讨伐東吳,必須得自己去

關于死後,劉備還在猶豫是否要去讨伐東吳的時候。真性情的張飛,那是實打實的要去給他的二哥去報仇。劉備也不得不決定讨伐的決心,雖然當時的趙雲和諸葛亮都在極力的勸阻,此時不适合讨伐。原因為何呢?因為當時的大背景就是''孫劉聯盟''這個合約還一直存在。

稍微有些理性的人都很明白,與東吳的對戰不管勝敗與否,對劉備和蜀吳都是一個兩敗俱傷的事情。反而對于曹操是一件十分利好的事情。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他心裡有什麼算盤

''孫劉聯盟''對于諸葛亮來說,一直以來都是他來貫徹的。諸葛亮的雄心壯志,一直都是當時提出的三分天下,實力穩固,徐圖天下。如果此刻出兵,對于蜀漢來說,都是一個十分不利的局面。

更何況,如果把諸葛亮帶在自己身邊的話。暫且不說出謀劃策,很大的可能還會阻止這次的戰争。為的就是那個''孫劉聯盟''的繼續維持下去。劉備自從打江山以來,自己的戰略都是按照諸葛亮的謀劃來的。這一次的決定,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打壓一下東吳的嚣張氣焰。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他心裡有什麼算盤

總結:

不管曆史如何,劉備的讨伐東吳。或許是真心讨伐為了兄弟報仇,或許就是為了打壓一下東吳的氣焰。還一個就是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也就是,現如今我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至于為什麼沒有帶諸葛亮前去,完全是劉備出于私心。諸葛亮如果跟随着,這場戰争或許根本就打不起來。那麼劉備怎麼可能會甘心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