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謀士賈诩當上太尉,孫權為何笑稱“曹魏必亡”呢?45年後一語成谶

三國時期能人志士數不勝數,除了諸葛亮、郭嘉這樣忠心又才華橫溢的驚世謀臣之外,還有張良、陳平、賈诩等文韬武略樣樣精通的英傑人才。照理說,像他們這種人才理當重用,委以重任,然而就在曹丕登上帝位後,确立了三公的人選,并且封賈诩為太尉的時候,孫權聽聞此消息竟然笑稱:“曹丕雖然很有頭腦,但是比起他老爹真的是差遠了,不久的将來曹魏必亡。”

謀士賈诩當上太尉,孫權為何笑稱“曹魏必亡”呢?45年後一語成谶

曹操乃三國時期的一代奸雄,他的兒子們雖然都挺争氣,但是全都不及他的一半,就曹操這一身的魄力,曹丕等人已經很難超越了。是以孫權要說曹丕趕不上曹操,也是無可厚非的。可為何讓賈诩位列三公之一,曹魏就要滅亡了呢?這又從何說起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賈诩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吧!

謀士賈诩當上太尉,孫權為何笑稱“曹魏必亡”呢?45年後一語成谶

在那個年代,門第觀念非常重要,若不是高門望族的子弟,想要出人頭地真的比登天都難,不管你多麼有才華,也很難有機會和資格去争一争。東漢末年,正逢亂世,賈诩是涼州的寒門子弟,滿腹才華卻寂寂無名,本以為會這麼碌碌無為地過一生,沒想到卻遇到了轉機。當年董卓帶領着涼州鐵騎四處征讨,暴虐的行為早已引發衆怒,在呂布和王允合謀将其弄死之後,王允更是聲稱要殺光涼州人。

謀士賈诩當上太尉,孫權為何笑稱“曹魏必亡”呢?45年後一語成谶

當時李傕、郭汜趕緊帶領着殘餘手下逃跑,正好碰到了同為涼州人的賈诩。賈诩一聽到這個消息吓壞了,不過這麼跑也不是個辦法,看到李傕、郭汜還有不少兵力,幹脆給他倆支了個招,可以打着為董卓報仇的名義,傳回去直接襲擊長安,如果成功了他們就是天下的主人,若是不成功也能全身而退。沒想到賈诩的辦法還挺有用,呂布戰敗,王允身死。本以為随着董卓、呂布和王允的相繼逝去,就此可以還天下一個太平,沒想到李傕、郭汜這兩個莽夫居然帶着涼州士兵“血洗長安城”。

謀士賈诩當上太尉,孫權為何笑稱“曹魏必亡”呢?45年後一語成谶

賈诩一看大事不好,自己若是再繼續跟着這兩個“屠夫”,恐怕也離死不遠了。于是賈诩就去投奔了張繡,在他的謀劃之下,曹操損失慘重,不但忠心耿耿的典韋死了,連自己的兒子和侄子都丢了小命。這個時候賈诩也看出來了,曹操才有一統中原的能力,自己幫着張繡殺了他的至親和愛将,若是不做出點什麼,曹操将來一定不會放過自己的。

謀士賈诩當上太尉,孫權為何笑稱“曹魏必亡”呢?45年後一語成谶

于是賈诩勸說張繡投降了,可小編認為,曹操雖然沒有直接殺了賈诩,但是心中早有決斷,隻不過那個時候他需要讓所有英才都知道自己有多惜才、多大度,即便是賈诩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和親信,他依然能夠包容對方,由此賢名自然可以讓更多有才華的人前仆後繼。 但小編覺得,曹操雖然面上很寬容,但心裡也是恨得牙根癢癢,張繡也知道自己沒什麼好果子吃,最後引咎自殺了。

謀士賈诩當上太尉,孫權為何笑稱“曹魏必亡”呢?45年後一語成谶

賈诩當上太尉之時,孫權笑稱“曹魏必亡”,45年後才明白其中深意

而賈诩一向懂得明哲保身,是以低調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生怕曹操太過注意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不過在“世子争奪戰”中,他押對了寶,選擇了曹丕的陣營,是以在曹丕繼位後,賈诩自然得到了魏文帝的重用。不過他并非一個真正顧全大局的人,也不是絕對的忠心,是以這種人私心太重,無法堪當大任,關鍵時刻可能會棄國家的前途于不顧。孫權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的,是以才會笑稱“曹魏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