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融讓梨”的故事相信許多人小時候都聽說過吧?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時候的孔融,再和朋友們分梨的時候,主動選擇了最小的那個,他的理由是:我年齡最小,是以我就拿最小的那個。這個經典的故事在數千年的曆史中,也被用于教育兒童的範例。為的就是從小培養人們謙讓的精神,但曆史上的孔融真的因為這件事飽受愛戴麼?
其實不是,非但不是,他還沒有任何的功績,并且恰恰是死在了不孝順這點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對于孔融來說形同虛設,誰能想到,小時候謙卑到不行的孔融,長大後竟然十分的桀骜不馴,說話也喜歡直來直去,但他卻是沒有什麼智慧的,尤其是在碰到曹操之後。
一次,曹操在軍營設下禁酒令,“直男”孔融直接就列舉了一大堆喝酒有益身體的話來回怼曹操,這讓曹操對孔融的認知一降再降,但奈何當時的孔融還是很出名的,是以曹操才安耐住了那顆殺他的心。但俗話說得好禍從口出!孔融最終還是敗在了他的那張嘴上。一句”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讓劉備也對他殺心大起。
在當時的社會而言,不忠不孝之人是要被處死的,當然曹操除外,沒人能打過他。但孔融就不一樣了,晚年的孔融不僅喪失了忠義,他的那句”子與父,如果父不好,把東西給别人吃,也要讓父餓死!“這句話讓他的孝也蕩然無存,再加上他得罪了曹操,死對他來說已經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