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領兵平叛,寫下一首詩,道盡一生的無奈與隐忍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同樣也是文人輩出的時代,文壇巨匠曹氏三父子,漢末建安七子,他們的詩篇大多雄健深沉或慷慨悲涼。

曹操一首《觀滄海》憑借其磅礴的氣勢,包羅萬千的壯麗景象詳細描繪了他的志向,而三國時期其他牛人的著作也不少,像軍師諸葛亮,一篇《出師表》将他的忠誠展現的淋漓盡緻。而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流傳下來的詩作極少,隻有一首詩。但是通過這詩,卻能看盡司馬懿一生的無奈與隐忍。

司馬懿領兵平叛,寫下一首詩,道盡一生的無奈與隐忍

治世之才卻被猜忌一生

司馬懿這人,單從能力來看,足智多謀,不輸諸葛亮。然而諸葛亮一生受劉備信任,死後托孤于他,将蜀國大權轉交給他。司馬懿呢,雖也經曆多次托孤,但一生不受曹氏一家信任,選擇讓他輔佐也是無奈之舉,或說無人可托。

曹操生前不肯重用司馬懿,一是因為身邊可用之人不少,沒到非用他司馬懿不可的地步;二是司馬懿才智實在是太突出了,有狼顧之相,不可不防,甚至多次對他動了殺心。連死前都留下了一句“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讓曹丕時刻提防他。司馬懿為曹丕獻策,為他最終得到王位做出了不少貢獻,但也逃不過被防範的命運。

司馬懿領兵平叛,寫下一首詩,道盡一生的無奈與隐忍

曹丕受到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雖不及曹操這般提防司馬懿,但也始終沒有讓他掌握軍事大權。到了第三代君王曹叡,司馬懿漸漸登上了曹魏的政治大舞台,可惜雖受重用,依舊是夾縫中生存,曹叡病重托孤,司馬懿和曹爽一起輔佐年幼的君主曹芳。

在與曹爽争權後,終于做到獨掌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司馬懿領兵平叛,寫下一首詩,道盡一生的無奈與隐忍

唯一流傳的詩作

而司馬懿這生唯一流傳下來的詩作是在他輔佐第三代君主時所做,公元237年,遼東公孫淵叛亂,公然稱帝,魏明帝曹叡不得已派司馬懿前去平定叛亂,并特地叮囑他路過故鄉時可以去看望看望。是以該詩既叫《征遼東》又名《宴飲歌》。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天地開辟,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

将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裡,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待罪舞陽。

這首詩,從氣勢上看,絲毫不差于曹操的《觀滄海》,從天地日月開篇,眼界遼闊,氣勢恢宏,頗有一番枭雄的氣勢。而“肅清萬裡,總齊八荒”更是表明其遠大志向,有一統八荒之志。最後一句更是突如其來的轉折,“告成歸老,待罪舞陽”。說自己為曹氏一統天下後就告老還鄉,絕無半點不臣之心。

司馬懿領兵平叛,寫下一首詩,道盡一生的無奈與隐忍

褒貶不一的評價

有人評價司馬懿這首詩盡顯他的虛僞,什麼告成歸老不過是司馬懿用來诓騙皇帝的一套說辭,司馬懿這人一直心懷不軌,從曹操時期就開始隐忍,一直熬過了四代君主。

但是我倒更願意相信,司馬懿是在"經曆了消極回避,積極效忠再到無奈反叛奪權"這一說法。從一開始司馬懿就不願出山幫助曹操,曹操威逼利誘請他助力,卻又不願真正讓人大展拳腳,司馬懿在前期一直表示忠心,表明自己對權勢沒有欲望,但是經曆幾代君王,無不排擠猜忌他。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是被迫起兵造反的,我想不必細數,多數是不受君王信任,最終真的造反了。

司馬懿領兵平叛,寫下一首詩,道盡一生的無奈與隐忍

再說司馬懿雖最後雖殺掉曹爽,獨自掌管曹魏大權,但是也沒有稱帝,真正推翻曹氏王朝的是他的孫子司馬炎。這段經曆倒與曹操相似,不管怎麼說,司馬懿到死都是以曹魏臣子的身份。

詩後的無奈隐忍

告成歸老,待罪舞陽也許是當時司馬懿為讓魏明帝安心的權宜之詞,也或許是當時他真正的肺腑之言,但不管這麼說,這首詩在我看來都透露着司馬懿的雄心壯志以及受人猜忌背後的無奈。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卻無安心讓他放手去幹的君主,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劇嗎?

司馬懿這首詩,流傳并不廣泛,不及曹操的詩詞,人人能誦,但卻能完整地描繪他的雄心壯志以及隐忍無奈。

參考資料:《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