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對于小孩子而言,生日party大概是他們一年中最盼望的節目之一了。

雖然生日對于相當一部分的成年人而言并無特殊之處,反而會歎息這虛長一歲的蹉跎時光。

但是對于未谙世事的孩童來說,“生日”卻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為這是自己一年中唯一能“心想事成”的一天,這樣的日子他們能不期盼和渴望嗎?

可是,一位在江蘇的張女士,在自己兒子11歲的生日宴會上,把兒子期盼的“皮卡丘”造型的生日蛋糕,換成了一款插滿課本的蛋糕。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這還不算,她還在蛋糕上留字:地球一天不毀滅,你都得寫作業。

她本想以這種方式提醒兒子好好複習,不要天天打遊戲。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誰知兒子一看到這個蛋糕,倍感委屈,崩潰大哭。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不想要什麼,你就偏給什麼”,對于孩子媽這手臨時起意所作決定的結果,不知道她心裡究竟有何感想,是不是覺得把兒子給“坑”了一手還覺得挺有意思的?

這就像:

“公司年會,上司大手一揮,把抽獎禮品換成了“加班套餐”禮券”

你會不會也崩潰?還是會覺得上司真幽默,有意思?

如果張女士真的寄希望于她動了手腳的這個蛋糕,能提醒她兒子努力學習的話,我覺得她大機率是會失望的了。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這“見縫插針”式教育,不用也罷

這樣既傷自尊又不守信的行為,能有效果才是見了鬼。

唯一的效果大概就是大家都記憶深刻,以後這段影像可以在孩子的“升學宴”、“結婚日”等諸如此類的日子裡拿出來讓大家一起樂呵樂呵,看看主人翁在兒時有多“可憐、弱小又無助”,再順便感慨下時光如梭,流年似水吧。

一直以來,父母對于教育大概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教育必須是耳提面命且需要時時提醒的,或者說不管孩子是不是需要點撥,一切以家長的思想為主,隻要家長願意,随時随刻都可以教育孩子一番。

是以大家會看到,無論是飯桌旁還是沙發上,無論是室内還是戶外,隻要家長“想”無論是何時何地,都可以抓着孩子說教一番,也不管場合是否合适,孩子是否樂意,自己爽了就行了。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他們忘了人是需要“空間”的,也忘了自己兒時被父母教育時的不屑,或者說“這一手”就是他們從他們的父母那裡繼承下來的唯一手段。

但是,時代在進步啊,人怎麼可能還在原地踏步呢?

教育手段都是學來的,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家長也需要少玩玩手機,多學學方法才行啊。

家長的一時興起,缺乏換位思考後的體諒

生活中的很多沖突,都源于大家缺乏“換位思考”的思想。

換位思考的中心意思就是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了解問題

是以經常能夠換位思考的人,會給人以善解人意、寬容的印象。

而張女士隻以自己的思想為出發點,沒有考慮兒子的心情。

如果她能換位思考一下,代入兒子的視角,想想如果是自己收到這樣的生日蛋糕能不能開心且羞愧?還是說自己也會傷心失望?

但是換位思考還是需要一個度,也不能太“善良”,更不能“婦人之仁”。

比如說孩子天天玩遊戲,該不該禁止?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如果是因為“反正作業都做完了就玩吧”、“自己下班也是都在玩手機”這樣的視角去“換位思考”而不阻止孩子玩遊戲,那就錯了。

誠然,勞逸結合,遊戲不是完全不可以碰,但是“天天”都玩,也是過了頭。難道空閑時間除了遊戲就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幹了嗎?

看書、做家務、做課外作業……哪一項不是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的事情?

如果孩子不樂意去做,那也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得從家長自身找原因才行啊。

媽媽送兒子插滿課本的蛋糕慶生,欣喜變委屈,孩子崩潰大哭

教育不需要時刻提醒,應該有的放矢

教育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每個孩子不一樣,每個人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以及校園環境都不一樣,怎麼教育更是千人千面,不一而足。

而今年開始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更是告訴我們廣大的家長需要承擔家庭責任,重視家庭教育。

也需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

就像是抓蛇抓七寸,教育也需要精準地抓到問題的關鍵點,再着手解決。

如果張女士真的想讓他兒子有所悔改,不天天玩遊戲,就不應該以這種幾乎算得上是“惡作劇”式的方式來表現她的訴求。

這種不分場合的教育方法,似假亦真,她兒子隻會覺得委屈,而絕不會有所覺悟。

她應該認認真真地找個合适的時間與場合和兒子談,談她的要求和期望,一本正經的和兒子一起定目标,讓兒子知道他們對于孩子學習的在意,也讓孩子自己知道學習的重要。

大家有什麼成功或不成功的教育經曆嗎?評論區我們可以一起聊聊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