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人們基本是不愁吃不愁穿,甚至在滿足一切所需的同時還能存下一些錢去旅行,日子可以說過得十分惬意。于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便開始鋪張浪費,糟蹋糧食浪費水資源等等。然而若将這些人生于古代,不要說浪費糧食了,遇到災害或者是收成不好的時候連土你都能扣出來吃。
在我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本來就要上交高額的賦稅,交完以後堪堪夠家人溫飽的。然而古代的農民也是要看天吃飯的,一旦遇到旱災、蝗災、洪災,那麼一年就将顆粒無收,而那時便會餓死很多人。然而很多人都好奇,古代饑荒,老百姓為何甯可吃樹皮草根,也不去山中打獵河裡捕魚?
其實并不是他們不願意去山上打獵,而是一般的山地淺顯地帶的野生動物早以被抓光,而深山裡雖然有能食用的野生動物或者野菜什麼的,但是卻也很容易遇到老虎、黑熊這種大型的生物,那麼可不就是送去給它們當盤中餐的。
至于捕魚,古人又不是傻,發生饑荒時能捕的魚早就被捕完了。而且一般中原地區發生饑荒根本就沒什麼河流,就算想捕魚也捕不到。就算是沿海地區,在古代也沒有那麼多工具可以捕到大量的魚,是以很可能一天下來基本沒什麼收獲。并且古代很少有百姓吃得起油,是以在調味料稀少的情況下,煮出來的魚基本是腥到無法下咽的。
還有就算是能夠打到獵物捕到魚,這些東西幾天吃不完就容易壞,多出來的食物隻能眼睜睜看着壞掉。而災難一般要持續很久,是以人們根本很難撐到那麼久,而惡性循環,越餓越沒力氣幹活打獵捕魚,是以最後餓得隻能吃些樹皮草根度日。要是有當地的朝廷願意接濟災民還好一些,要是沒有那這些災民們連樹皮都沒有吃了最後也就隻能躺着等死了。是以說我們能生活在現代不愁吃喝是很幸福的事情,是以鋪張浪費還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就算是現在也還有很多地區的人民是吃不飽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