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出團營号召,希望各地拜上帝成員們在年底能夠抵達金田村,共商量大事。同年底,拜上帝教成員們齊聚金田村,洪秀全認為時機成熟,遂發動起義,一場延續十多年的反清運動就此拉開帷幕。
那麼,洪秀全為什麼會選擇在金田村發起起義呢?小佛認為有以下兩點重要的原因。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古人常說,一場戰鬥能否勝利,與天時地利人和有着極大的關系,而地利排在第二位,可見其對戰鬥是否取勝有着極大的關系,占據有利的地形,進可攻,退可守,而金田村對于當時的洪秀全而言就是這樣的存在。
金田村位于桂平縣的紫荊山地區,進可進攻新圩、江口圩等人口較為稠密、糧食儲備較多的貿易集散地,退可進入紫荊山山區,并且金田村進入紫荊山區隻有兩條路,隻要在這兩條路的險峻地方設定關卡,清軍想要攻打紫荊山是沒有那麼容易的。金田村與紫荊山連成一片,那便是極好的防禦基地。
除去金田村的地理優勢,洪秀全之是以選擇金田村還有一重要原因就是這是馮雲山的傳教基地。
有良好的群衆基礎
金田村能夠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的首發地,與馮雲山在此地傳教數年是分不開的。
1844年,馮雲山和洪秀全一同前往廣西傳教,然而并不順利,洪秀全做了逃兵,而馮雲山則是選擇隻身到了紫荊山區,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和農民、燒炭工打成一片,宣傳拜上帝教義,曆時數年,吃盡苦頭,終于在紫荊山區立穩腳跟,受到人們的信任。馮雲山不單單與農民、燒炭工打交道,他還給有錢人家的孩子做老師,借為孩子們講儒家文化知識的機會,接觸當地富戶并向他們傳播拜上帝教,收獲了一批有錢的拜上帝教成員,而這些人在起義初期紛紛變賣家産,為起義提供錢财,積極投入反清運動之中。
馮雲山一個人在紫荊山傳教的時候,行為非常克制,從不在表面上與官府産生沖突,這也是為什麼官府不找馮雲山麻煩的原因。
馮雲山是讀書人,比較能琢磨信徒人的心理,也給信徒們在心中造了一個神,這個神就是洪秀全,馮雲山結合洪秀全早期設立的拜上帝教義,把洪秀全宣傳為天父的兒子,是天父派洪秀全下界解救人間,誅殺清妖,而他之是以到紫荊山區傳教都是受洪秀全的派遣。認真宣傳的馮雲山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奔波于金田村及周圍地區,很快就發展了近3000教徒,吸收了大批将來對太平天國大有用途的人,讓拜上帝教在金田村擁有了足夠的群衆基礎,這便是“人和”,而這也是洪錫區後來選擇在金田村起義的主要的原因。
如果金田村的地理優勢不是唯一的,但是群衆基礎這個條件卻是獨一無二的。當然,洪秀全選擇在金田村起義自然也有其他原因,比如:金田村比較偏遠,當地官府根本不怎麼管理,天地會沒有在這裡組織過反清活動……
參考資料:羅爾綱、王慶成,《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