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說起蔣介石這個人,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畢竟他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承接中國新舊民主主義,他的從政之路對我國曆史程序産生過極其重要的影響,他曾經為了自己的獨裁欲望對中共進行瘋狂圍剿,也曾和中共并肩抗日,但曆史終究會朝着正義的一方前進。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蔣介石

1949年12月13日,身處四川成都的蔣介石看到川軍内部分裂起義,不得不乘坐專機抵達台灣,自此一生再未踏足大陸半步。雖然在台灣,蔣介石也建立了反動政府,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以回到大陸為“己任”,對敗退台灣一事感到恥辱,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他在抵達台灣後寫下了這樣一番話:

“過去一年間,黨務、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已徹底失敗而絕望矣。如今仍能持志養氣、貫徹到底,則應徹悟新事業、新曆史,皆從今日做起!”

那麼,蔣介石到底是如何做到獨攬大權,實作軍事獨裁的?當他敗退台灣之際,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國軍撤退台灣

1887年,蔣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縣溪口鎮,父親在他很小時候就染上瘟疫而逝世,全靠母親将他養大,為了讓他以後有個好出路,他母親在蔣介石很小的時候就将其送入私塾學習,飽讀詩書。

清朝末年社會動蕩,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主權造成極大破壞,各路有識之士紛紛出國留學尋找救國之路,青年時期的蔣介石尚且有報國之志,在學堂肄業後,東渡日本進行深造。

在這裡他不僅學習了系統的軍事理論,還進行了艱苦的軍事訓練,鍛煉了體魄,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認識了同盟會元老之一陳其美,蔣介石為了以後能有個靠山,故與陳其美義結金蘭,并經其介紹加入了同盟會,蔣介石還通過這層關系得到孫中山賞識,可以說,陳其美是蔣介石人生路上的第一個引路人。

武昌起義後,陳其美由于出色的組織和行動能力,被推舉為滬軍都督,他沒忘記自己的好兄弟,提拔蔣介石為滬軍第五團團長,蔣介石由此正式開始了他的政治和軍旅生涯。

1924年,孫中山在共産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黃埔軍校,蔣介石在籌備軍校時也付出了不少心血,是以當學校建成後,他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該校校長,此時的蔣介石并非國民黨元老,在廣州的軍政地位都不高。

論資曆,廖仲恺,胡漢民,汪精衛哪一個不在他的前面,然而可能是命中注定,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廖仲恺突然遇刺,胡漢民因飽受質疑辭去自己的職務,這下蔣介石身邊的幾個有力競争對手“被動消除掉”了,成為僅次于汪精衛的二号種子選手。

這時期的蔣介石的威望主要是在兩次東征和揮師鎮壓滇軍,桂軍叛亂形成的,他不僅統一了廣東全省,還穩固了廣州國民政府,為後期的北伐戰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真正讓蔣介石威望更上一層樓的就是中山艦事件,此事不僅打擊了中共勢力,而且打擊了汪精衛和國民黨左派勢力,加強了自身在國民黨内部的軍政大權。

1926年7月開始正式北伐,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這時候參加北伐的幾個軍中大部分是各系軍閥的人馬,他的嫡系部隊人數僅2萬,可戰争發展到後期,他逐漸收編地方軍閥,拉攏國民黨一些元老,漸漸地實力大漲,同時他與江浙地區的大财閥完成了各種交易,前者為後者提供權力,後者為前者提供無數資金。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雖然蔣介石三次下野,但他始終掌握軍政大權,每一次複出都是以全新樣貌亮相,不僅甯漢分裂,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還與宋氏家族聯姻,獲得更大靠山,成為歐美國家在華利益的代理人,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成功問鼎中原,東北軍易幟,打垮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的各路集團軍。

如果這些軍閥有統一的指揮體系,與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正式打一仗,勝負難分,可惜他們之間各懷鬼胎,被蔣介石利用合縱連橫戰術各個擊破,戰争态勢瞬息萬變,張學良直接宣布易幟,改變了戰争走向,地方軍閥勢力土崩瓦解,自此,他們再也無獨立打敗中央軍的可能。

至于我們時常聽到的蔣委員長這個稱呼則要追溯到“九一八事變”後,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侵入沈陽北大營,張學良對日本戰略動态産生誤判,下達“不抵抗”政策,由此造成東北全境淪陷,蔣介石和汪精衛暫停了權力鬥争,發表聯合通電:“東北淪陷,國家到了危險時刻,國民命懸一線,隻要廣州國民政府擔負起統一全國的重擔,蔣介石就自願下野!”

事後,蔣介石果然因為輿論壓力主動請辭,由孫中山兒子孫科接手南京政府,但孫科政府軟弱無能,根本指揮不了各地軍閥,并且财政早已陷入嚴重困境,連最基本的軍隊開銷都解決不了。

是以,他僅僅接手一個月就下台,汪精衛接着上台,南京國民政府再次接受改組,就在汪精衛上台的當晚,一二八事變爆發,面對日軍咄咄逼人的嚣張氣焰,汪精衛顯然吃不消,他又召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任命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可以負責調動軍隊,指揮對日作戰,這一下,蔣介石真正的獨攬軍權,俨然成了國民黨一号人物。

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蔣介石都是緊抓國民黨軍政大權,将他的獨裁者身份表露無疑,也難怪在解放戰争後期,國軍兵敗如山倒時,蔣介石捶胸頓足,直呼老天不公。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北伐軍

蔣經國看着眼前這位曾經統率幾百萬大軍,如今卻一臉頹廢之相的父親,低沉不語,他想了許久也沒有想到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蔣介石卻說道:“我們之是以在三年内就兵敗如山倒,落得這般下場,有這麼幾個原因,其一就是我們黨内從上至下奢侈A錢問題嚴重,已經到了不得不根治的時刻,其二就是各派軍閥表面服從于我,實則人心不齊,各自為政,關鍵時刻臨陣脫逃,其三則是這些老百姓全都支援他毛澤東,一到打仗時全部幫着他,我們得不到民心啊!”

這幾個原因說起來很在理,确實是蔣介石政權迅速垮台的重要依據,今天,我就從個人角度出發來聊聊他最終敗退台灣的幾個原因。

第一,就是蔣介石說的治軍無方,戰場上全面崩潰。

在解放戰争爆發之初,國軍大約有430餘萬人,而我軍隻有約130萬人,國軍不僅人數占優,而且所配備的武器大多是美軍提供的,美軍将大西南地區的國軍通過軍機,軍艦,火車等方式運往各大解放區,占據了絕對優勢,可在面對解放軍時,卻顯得不堪一擊,解放軍僅憑小米加步槍就打敗了簡版的“美械師”。

我方相繼發起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的優勢兵力幾乎已經被消滅殆盡,在渡江戰役爆發前,蔣介石,李宗仁等人甚至還想劃江而治,我黨我軍當然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1949年4月23日,在毛主席的一聲号令下,百萬雄師渡過長江天塹,長達幾千裡的長江防線瞬間被“撕毀”,并趁勢搗滅蔣介石在南京的“老巢”。

這三年戰争,蔣介石的幾百萬大軍被消滅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解放戰争(油畫)

蔣介石認為國軍作戰體系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與解放軍相比,國軍紀律性非常差,打罵體罰士兵現象很普遍,其次沒有像中共一樣建立完整的軍事體系,不能統一發号施令,畢竟中共是在苦難中成長,在逆境中得到磨砺,探索出支部建在連上,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最後就是官兵差別對待,上級過着奢靡生活,下級甚至得不到正常薪水,吃不到一頓飽飯,還經常挨打挨訓。

第二,國民黨内中進階幹部A錢腐敗現象普遍存在。

國民黨内部派系紛争複雜,遇到好處互相争搶,遇到難處互相推诿責任,上級給基層官兵撥發物資薪水,可真正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全部被一些“蛀蟲”給克扣掉,對于這一點,不僅是高層幹部,就連蔣介石本人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他們代表的是大地主階級,從不為基層官兵甚至老百姓考慮。

在抗日戰争時期,軍統或中統特務機構甚至和日本人搞軍火交易,置國家、民族危難于不顧,這樣的黨,何談強大,何談得民心?

就連蔣介石都曾在他寫的日記中多次表達出對中共清廉艱苦作風的贊揚和感慨,尤其是他來到延安的每個角落,看了毛主席的辦公地和住所後,更是感慨毛主席能在這樣的環境下艱苦抗日,與自己對壘,實屬不易,他因為感到羞愧,第二日就乘坐專機離開延安,并再也沒回來過。

反觀國民黨内部,裙帶關系非常嚴重,到處都是塞錢走後門辦事的場景,“欺上瞞下”已經成為一種不宣而明的規矩,例如虛報自己手下的編制,獲得各種糧饷和資金。

國軍進階将領戴安瀾在帶領200師全體士兵作戰時,虛報12000餘人,實際連一半都不到,這多出來的錢全部進入中進階幹部的“荷包”裡,而且他們互相維護,上級派人來核實隊伍和資金時,他們就以士兵戰死沙場,已經分不清敵我屍體,或屍體就地掩埋,找不到位置為由忽悠過去。

這樣不僅拿到既得的糧饷,還能另外獲得陣亡将士的撫恤金,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而且這一招還屢試不爽,也難怪國軍内部高調宣布在解放戰争初期國軍有800餘萬人,現在看來,也不過是濫竽充數或是子虛烏有之事。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國軍将領

第三,并未建立完整的監察制度,以此惡性循環。

蔣介石認為軍隊腐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建立完備的軍事監察制度,讓這些A錢的人有恃無恐,其實在北伐戰争期間,國軍還是大獲民心的,畢竟所到之處,百姓生活能得到保障,基本消滅了黃河以南地區的北洋軍閥勢力。

那時的國民黨還實行黨代表制,将士們個個浴血奮戰,的确是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而戰,希望中國自此擺脫軍閥混戰的局面,人民能夠安居樂業,但是蔣介石自從獨攬大權後,腐朽思想就侵蝕了他的大腦,自上而下都開始固步自封,整天不是想着怎麼提升戰鬥力,而是想着花天酒地,過上歐美國家那樣的奢侈生活。

而戰鬥力逐漸喪失也會引發連鎖反應,軍紀也會一點點被“腐蝕”掉,各部門運轉效率會更低下,首尾不能相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共時常開展思想教育活動,整風活動,隻要出現破壞黨紀軍紀的行為,就會嚴懲不貸。

例如長征時期,一個小紅軍戰士因為摘了一戶人家的水果沒有來得及付錢,而被主人家發現,引得村中人競相觀看,紅軍幹部們認為小紅軍不對在先,不僅賠了主人家幾塊大洋,還将他按照軍規處罰。

這還僅僅是偷摘水果,如果被發現A錢腐敗的行為,甚至會被判處死刑,足以看出我黨我軍對黨風建設有多重視。

第四,亂發行貨币。

在抗日戰争時期,侵華日軍對中國瘋狂搜刮,國内通貨膨脹極其嚴重,民生凋敝,蔣介石特向美國政府借得5億美元的高利貸,其中有1億美元被孔祥熙用作基金,在大西南地區發行了“同盟勝利美金公債”,規定一美元可以兌換20元法币(舊貨币)。

他自作聰明地認為老百姓用法币置換後,等抗戰勝利後,國内和平穩定,再兌換美元可以大賺一筆,但一億美元對于緩解通貨膨脹的作用微乎其微,不僅無法連一半公債都沒有發行出去,法币還是以貶值,一美元最高時炒到273元法币,國庫局需要按照約定的20元法币收回。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孔祥熙

換句話來說,未售出的公債換算後總價值達到了125億法币,而這些錢最後都進入了孔祥熙這類高官的“荷包”,老百姓被壓榨得苦不堪言。

解放戰争時期,國民政府為了挽救龐大的财政赤字,胡亂發行貨币,引起物價飛漲,法币徹底崩潰,大街小巷上随處可見市民提着兩大袋紙币去購置一袋米的場景。

十四年抗戰導緻國内民生凋敝,基本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制定的貨币體系改革直接導緻國統區的經濟體系徹底崩塌,百姓自然不會再支援他的任何決策。

第五,外交受困,被盟友抛棄。

抗日戰争一直到解放戰争之初,美國一直是蔣介石的後援,有了美國,蔣介石才能有底氣在簽訂雙十協定不滿一年時間就悍然發動戰争,自以為隻要半年時間就能消滅我軍,但戰局一開,這走向就一直讓他大跌眼鏡。直到後來,連美國都對其失望透頂,想要放棄扶持國民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中國為反戰做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加深了二者默契,但是到了1944年,日本已經進入垂死掙紮之際,國家理應給予日軍緻命一擊,卻在豫湘桂戰役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大潰敗,8個多月時間裡,從北方打到南方,日軍一步步蠶食中國領土,我方失去了多個重要城市,就連蔣介石也必須承認,這是抗日戰争以來最悲壯無奈的一次戰役。

他将戰争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國軍将領的堕落無能,無比自負,一味固步自封,等來勝利,美國人認為國軍已經無藥可救,失望透頂,這相當于被一個“回光返照”的人給打殘,已然缺乏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還是那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逝世,根據美國法律規定,時任副總統的杜魯門順理成章地成為臨時總統,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中,杜魯門與杜威展開了激烈角逐,杜威是實用主義大師,被稱作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改革家之一,民國大師胡适就是他的學生,鑒于胡适在國民政府和美國政界、教育界的影響力,蔣介石斥巨資押寶在杜威身上,畢竟當時的杜威呼聲很高,支援率遠高于杜魯門,是以此舉引得杜魯門非常不悅,結果也是出乎意料,杜魯門勝出,他幾乎斷絕了對國民黨的大部分援助。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杜魯門

解放戰争爆發之初,美國一直希望兩者是打上持久戰,這樣它的武器就能暢銷,就可以逐漸掌控中國政治,可沒想到,蔣介石專打敗仗,将家底敗個精光,就算給了國軍部分美式裝備也于事無補,三大戰役打完後,美國也知道國軍回天乏術,隻能慢慢撤往台灣,以海峽作為天塹,暫時阻擋解放軍進攻。

至于蘇聯方面,更是以劃出外蒙古為條件出兵中國東北,殲滅日本關東軍,蔣介石為了獲得勝利,選擇了妥協,但蘇聯自始至終都是和美國一樣持觀望态度,最好雙方打成個平局,劃江而治,這樣它們就能獲得最大利益。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對蘇聯的評價是反複無常,手段毒辣,美國是虎頭蛇尾,開空頭支票,而英國則是唯利是圖,不守承諾。

最後一點,國統區民不聊生,失去民心。

無論是抗日戰争時期,花園口決堤淹死80餘萬人,緻使幾千萬人流離失所,并形成中原地區多年鬧災荒的黃泛區,還是抗日戰争後,國民黨迅速接收國内資産,争搶勝利的“桃子”,無不表明蔣介石自始至終沒有将人民放在心上,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軍隊一進入大城市,國軍就瘋搶汽車,房産,小攤,隻要是自己發現的就歸自己了,抗戰勝利僅僅過了一年,國統區的通貨膨脹就無比嚴重,以上海為例,物價直接上漲了六萬倍,貨币直接形同廢紙,官員生活絲毫不受影響,苦的是平民百姓,街上随處可見人們提着幾捆紙币搶購生活用品,嚴重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

而共産黨方面不僅沒有搶着去接收資産,還提出走出城市,廣大幹部進入農村,與農民共同勞作,共同吃住,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曾經率隊通路過革命聖地延安,在這裡,黨員幹部住處非常簡陋,冬冷夏熱,吃得不比群衆好,冬天還隻有兩餐,主食就是小米和青菜,一年才吃到一兩回肉,他們工作的時間非常長,似乎每次來都能看到他們在忙個不停,沒有休息的時候,他們作風非常強硬,就算日軍或國軍侵入此地時,也不見他們有絲毫慌張,他們聊得最多的是人民,要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他們已經将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融入血肉之中,已經成為一種信念。

國民政府在簽訂雙十協定後,不但不為重建國家,為人民着想,反而調兵遣将,希望發動戰争意圖達到獨裁的目的,剛剛結束戰亂之苦的老百姓作為旁觀者,分得清是非,當然會站在共産黨這一邊。

就像今天我們所說,淮海戰役能夠取勝,是人民群衆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渡江戰役能夠跨越長江天塹,是老百姓劃出來的勝利。

蔣介石如何做到獨攬大權?敗退台灣後,總結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 | 敗退至台灣的蔣介石(中)

上海得到解放後,解放軍沒有進入老百姓家中,反而整齊地躺在街道上睡覺,不去打擾群眾,這一點就是國軍無法相比的,蔣介石作為國統區最高上司人,始終沒有領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以在短短的三年時間敗得一塌糊塗,狼狽逃往台灣,至于他分析來分析去,始終不肯承認是自己的原因也奠定了他失敗的結局。

各位看官,請問你們覺得蔣介石失敗還有什麼因素呢?歡迎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