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征召當地蠻夷,組建了一支骁勇善戰的部隊,這支部隊成為蜀漢後期攻堅戰的主要力量,堪稱蜀漢後期的王牌軍。然而,此部隊的首任統帥居然目不識丁,還是一位曹魏降将,也正是此人,在人才匮乏的蜀漢後期成為中流砥柱,鎮守漢中多年,保蜀漢北疆無虞,此人就是安漢侯王平。

王平,字子均,益州巴西郡宕渠(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東北)人。不知出于什麼原因,王平自小被養在外祖父家,是以又叫何平,後來才姓回自己原來的姓。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王平

曹操占領漢中後,巴西郡七姓夷王樸胡、賨人首領杜濩率部衆投降曹操,曹操為穩住局勢,封二人為列侯,并加封樸胡為巴東郡太守、杜濩為巴西郡太守。而王平作為巴西郡群眾的一員,之後随杜濩、樸胡等被遷往洛陽,成為一名代理校尉。

歸于蜀漢

漢中之戰時,王平随曹操大軍前往漢中支援,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王平投降了蜀漢。《三國演義》中描述王平此時是徐晃的副将,但是因與徐晃不和而投降趙雲。但這種說法在正史中并沒有找到依據。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徐晃

王平到底因何投降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僅從王平的出身來看,他的投降或許可以了解。一方面,王平本是巴西郡土著居民,從大西南被曹操遷徙至遙遠的北方,王平心裡恐怕并非沒有怨言。另一方面,在古代,漢族和少數民族關系還是比較敵對的,在曹操以北方漢人為主的大軍中,出身蠻夷之地的他也很有可能會受到歧視和排擠。而魏軍的失敗也是另一個契機。王平投降劉備後,被任命為牙門将、裨将軍。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展露鋒芒

王平最出名的是街亭之戰作為馬谡的先鋒。當時正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諸葛亮讓自己的參軍馬谡駐守街亭要地,并以趙雲、鄧芝為疑兵駐箕谷,謊稱自斜谷道進軍。曹魏朝内震驚,魏明帝曹睿親臨長安督戰,派大将軍曹真為都督駐郿縣,命右将軍張郃前往街亭救援。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諸葛亮

在街亭,馬谡将部隊駐紮于遠離水源的山上,王平覺得此舉太過危險,連連規勸。馬谡曾多次為諸葛亮出謀劃策,深得諸葛亮器重,對于自己的軍事理論也是頗有自信,加上此次也是馬谡第一次親自指揮作戰,急切想表現自己,是以根本聽不進去王平的建議。王平無奈,隻好做最壞的打算,帶領手下千餘士兵在山下紮營以備不測。張郃一到街亭就抓住了馬谡軍的要害,直接切斷了馬谡的水源,馬谡慘敗,而王平軍“鳴鼓自持”,讓張郃以為有伏兵而不敢進攻。于是王平趁機收拾殘部,平安歸還。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馬谡

因為此次的突出表現,王平被諸葛亮拜為參軍,并成為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的首位統帥,還進位讨寇将軍,封亭侯。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遣王平駐守南圍。司馬懿率領大軍進攻諸葛亮,又遣張郃進攻王平,在王平及其無當飛軍的堅守下,張郃不能取勝。

鎮守漢中

諸葛亮死後,接替魏延成為漢中太守,協助車騎将軍吳懿駐守漢中。吳懿死後,進封安漢侯,并代替吳懿督漢中。

漢中是益州最北部,是蜀漢北方的門戶之郡,進可攻,退可守,它既是蜀漢北伐曹魏的前線根據地,也是曹魏進攻蜀漢的第一目标,是以漢中的防務對于蜀漢來說至關重要。漢中第一任都督是戰功顯著的魏延,第二任都督是是劉備吳皇後的兄弟吳懿,大将軍蔣琬開府之後也屯駐漢中六年多,足可見蜀漢對漢中的重視程度。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魏延

而王平不會寫字,認識的字也不超過十個,還曾經是曹魏的降将,能夠繼任成為第三任漢中都督,确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後來的興勢之戰也再次驗證了王平的軍事能力。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大将軍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準備從駱谷(今陝西西安市周至縣西南)進攻漢中,當時漢中守軍不滿三萬,由于兵力懸殊,部下建議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等待涪城的援軍到來。王平卻認為,涪城距離太遠,放敵軍入關太過冒險,應該讓劉敏護軍據守興勢,自己為後援,即使敵人分兵黃金城也可以前去支援,可以支撐到涪城援軍到來。果然,魏軍被阻于興勢,大司馬和大将軍的援軍也相繼趕來,擊退了魏軍。

蜀漢王牌軍首任統帥:目不識丁,還是曹魏降将,竟成守衛北疆重臣

興勢地理位置

此後一直到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去世,王平都在漢中鎮守。而王平也和鎮守南中的馬忠、鎮守江州的鄧芝被稱為蜀漢後期“平安三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