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因一小小善舉,獲得大明王朝極大禮遇,子孫更是享三百年富貴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有時,一個小小的善舉,也許就是自己不經意間的一個善念,不僅改變自己,甚至改變自己家族的命運。

而明朝就有這麼一個人,因其早年的一個小小的善舉,使得其後世子孫與明朝國祚一樣,盡享三百年富貴。這個人就是劉繼祖。

此人因一小小善舉,獲得大明王朝極大禮遇,子孫更是享三百年富貴

劉繼祖與朱元璋同鄉,是當地的一個地主,而當時的朱元璋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以租種劉繼祖的弟弟劉德的土地為生,生活非常貧困。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時年17歲。當時濠州發生大旱和蝗災,這使得本以勉強度日的朱元璋家一下子陷入了絕境,沒有一粒糧食果腹。這場大饑荒,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沒有熬過去,相繼餓死,大嫂也帶着侄子回了娘家。

而更讓朱元璋雪上加霜的是沒有地來埋葬父母和大哥。朱元璋于是求到自己的主家劉德,希望劉德發發善心,給自己一塊地,用以安葬自己的父母和兄長,但遭到了劉德的嚴詞拒絕。

在朱元璋萬念俱灰,走投無路之際,劉德的哥哥劉繼祖聽聞此事,又是鄉鄰,動了恻隐之心,就主動找上朱元璋,不僅給了朱元璋一塊地,還給了少許錢,使得朱元璋能夠得以安葬自己的父母和兄長。

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殁,貧不克葬。裡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

此人因一小小善舉,獲得大明王朝極大禮遇,子孫更是享三百年富貴

但令劉繼祖沒有想到,因為自己這一小小善舉,多年後,不僅為封為侯,而且子孫世襲罔替。當然,這是後話,劉繼祖根本沒有想到朱元璋後來會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安葬後自己的父母後,就去皇覺寺當了和尚。在流浪乞讨的日子裡,朱元璋足迹踏遍諸州,對天下大勢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凡曆光、固、汝、颍諸州三年,複還寺。”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朱元璋的兒時夥伴湯和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而朱元璋是一個非常謹慎之人,盡管天下大亂,但不想輕易卷入其中。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朱元璋得知有人欲向元廷告密說他想要造反。這一下子就把朱元璋逼上絕路。是跑路還是造反,朱元璋猶豫不決,于是就在神像前占蔔吉兇。結果,卦象大吉,朱元璋于是投奔郭子興。此時的朱元璋,還剛剛24歲。

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蔔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當舉大事乎?”蔔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

朱元璋投軍後,如魚得水,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并得到郭子興的器重,不僅提拔為自己的親兵,還把自己的養女嫁給朱元璋為妻。“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後也。”

由于郭子興的信任,朱元璋很快獨立領兵,成為軍中新星,聚攏了一批屬于自己的文臣武将,并在郭子興死後,成為這支義軍的實際統帥主帥。

此人因一小小善舉,獲得大明王朝極大禮遇,子孫更是享三百年富貴

經過16年的努力,朱元璋逐漸統一了南方,并積極準備北伐,最終一統天下。1368年,在群臣的勸進下, 40歲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

洪武十一年,此時的大明帝國已經穩定下來,朱元璋也騰起手來,開始在自己的父母埋骨之地修建祖陵,也就是鳳陽陵。朱元璋自然沒有忘記自己當年的大恩人劉繼祖。此時的劉繼祖雖然早已不在人世,但其後人仍在,朱元璋不僅賞賜了劉繼祖後人大量的土地和财物,還永久免除其賦稅徭役,更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洪武十一年)九月丙申,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

丙申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诰曰:朕昔居微時,薦罹親喪,艱于宅兆。爾繼祖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惠朕。朕得安厝皇考皇妣,眷茲大惠,雲何可忘。而歲月易流,厚德莫報,慨念實深。茲特贈爾為義惠侯,以榮爾于冥冥。爾其有知,服茲寵命。

其妻屢氏追贈為義惠侯夫人。诰曰:一家之興,必以其人。非惟夫道之獨脩,亦由婦德之協相。義惠侯妻屢氏,和柔慈惠,克成厥家。曩者朕寓,是方家遭流疫,二親俱亡,求地而葬。爾夫婦樂惠斯土,緻朕皇考皇妣陰宅于斯,至今難忘。特贈爾婁氏于冥冥,為義惠侯夫人。爾其有知,歆服茲命。遣官赍诰命仍為文,以牲醴祭之。

而且,劉繼祖的義惠侯的爵位還可以世襲罔替,由劉繼祖的子孫世代相承,與明王朝相始終。朱元璋還在鳳陽設立皇陵祠祭署,由劉繼祖的後人世代擔任皇陵的祭祀官,“子孫世守之”,負責祖陵的祭祀。“專典祀事”。

參考資料:《明史》、《禦制皇陵碑》、《明太祖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