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一生收了20多個義子,卻不讓1個姓“朱”,後世發現真高明

公元1343年,安徽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多的農民,基本顆粒無收,剛過了春節,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餓死,家裡隻剩下了朱元璋和二哥,不要說買棺材了,就是連包裹屍體的幹淨衣服都沒有一件,還是鄰居看他們可憐,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安葬了父母,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各自逃生,從此鳳陽少了個放牛娃,皇覺寺多了個敲鐘童。

朱元璋一生收了20多個義子,卻不讓1個姓“朱”,後世發現真高明

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殁,貧不克葬。裡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

“殡無棺椁,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本想陪伴晨鐘暮鼓了此殘生的朱元璋,也沒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很快皇覺寺也斷糧了,為了活命不得不乞讨為生,結果在乞讨中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馬夫人。朱元璋救下馬夫人并送馬夫人回家的時候,郭子興發現朱元璋相貌奇特,于是就收留了朱元璋,還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自此,朱元璋成了郭子興的女婿,也正式邁出了逐鹿天下的第一步。

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戰辄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後也。

出身布衣的朱元璋,不可能像世家大族一樣利用宗室的支援逐鹿天下,隻能采取結交朋友和收義子的方式進行創業,而且古代也一直有着義子忠誠第一;兄弟之情第二;君臣之義第三的說法。明知這一道理的朱元璋收了20多個義子,這些義子大多數都是年幼的孤兒,經過馬皇後的撫養和朱元璋的訓練,這些人很多都成為國之棟梁。為了幫助義父逐鹿中原朱元璋的20多個義子大半死于亂軍之中,活着的都成了天下名将。他們中有“明初六公爵”之曹國公李文忠;天甯翼元帥何文輝;左副總兵徐司馬……。永鎮雲南之沐英不但在明朝建立過程中立下大功,更是世世代代為大明鎮守雲南邊疆。

朱元璋一生收了20多個義子,卻不讓1個姓“朱”,後世發現真高明

年幼喪父沐英,7歲時母親也死了,無依無靠的沐英,一路乞讨流落濠州,還沒有孩子的馬皇後,将他當成自己孩子來養,教他讀書、教他習字、教他做人。受盡磨難的沐英在馬皇後的悉心教導之下,少年老成,才思靈活,為朱元璋所器重。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後憐之,撫為子,從朱姓。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取福建,沐英領兵自西進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占領了崇安(屬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了闵溪十八寨抓獲了陳友定部将馮谷保。朱元璋讓他恢複沐姓,并命他移師鎮守建甯(今福建三明建甯縣),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的兵馬。

年十八,授帳前都尉,守鎮江。稍遷指揮使,守廣信。已,從大軍征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複姓。移鎮建甯,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

朱元璋一生收了20多個義子,卻不讓1個姓“朱”,後世發現真高明

或許是受到劉備殺劉封的啟發,或許是為確定朱标的唯一繼承權,朱元璋讓活着的義子,全部改回原性,改回原姓後的義子們,不但沒有怠慢為朱元璋辦事,還更是感恩朱元璋的行為,都覺得是朱元璋大度,讓他們認祖歸宗。朱元璋在義子問題上的決策,也換來了義子們的回報,沐英一脈更是為大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沐英知道馬皇後去世的消息後,痛哭流涕,如喪親母,咳血不止。知道朱标死亡的消息後,同朱标一起長大的沐英,由于傷心過度,沒過多久直接氣死了。見慣生死的朱元璋都被沐英的行為所感動,追封其為黔甯王,許諾沐氏一脈,永鎮雲貴,其後代時代為大明王朝鎮守雲南達270年。

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至是感疾,卒于鎮,年四十八,歸葬京師,追封黔甯王,谥昭靖,侑享太廟。

1646年,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宣布即皇帝位,倚仗大西軍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1661年,清軍在吳三桂的協助下攻入雲南後,末代沐王府家主沐天波,追随永曆帝朱由榔,逃入緬甸。

朱元璋一生收了20多個義子,卻不讓1個姓“朱”,後世發現真高明

最開始緬甸以禮相待,但是由于李定國的部隊被清軍打敗,緬甸國王莽白,以約見永曆帝共飲咒水、永結兄弟之情為名。中途派兵3000,對南明小朝廷痛下殺手,沐天波見生變故,奪刀擊殺緬兵9名,因寡不敵衆而死。40多名大臣、300多位随從,全數遇難。永曆帝朱由榔,為緬軍所擒,後移交吳三桂。南明自此,再無反清之力,史稱“咒水之難”。

朱元璋将20多位義子,全部撫養成人後,全部讓他們改回原姓,其胸襟是如此的豁達,令義子們感到的是發自内心的溫暖,是以,沐英會為朱标之死,而痛哭喪命。沐氏一脈,更是為大明守邊270年,直至沐天波身死,為朱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