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長期修道服用丹藥的朱厚熜身體不适,不久就病危。在衆人的勸說下,朱厚熜離開了深居20年的西苑,回到乾清宮内。

但是,朱厚熜當天就死在宮内,終年60歲,終于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嘉靖獨治”的局面,天下得以喘息的機會。朱厚熜駕崩,作為皇位繼承人的裕王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

說到明穆宗朱載垕,後人記住的多為他沉迷媚藥而導緻身體衰弱,終年36歲,似乎再也沒有其他可以放上台面的政績,碌碌無為,一生平庸。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庸的帝王,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對他卻多為稱頌。《明史》是這樣評價他的,“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巨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主義。邊陲甯谧。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

《明穆宗實錄》:“上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内翕然,稱太平天子雲。”

在位時間不長,評價為什麼會這麼高,後人多為稱頌?究其原因還是朱載垕的為人、能力得到百官的認可,而政策更是順應民意、得民心,讓明朝的國力得以恢複。

數十年的隐忍生活,平庸卻溫和的帝王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卻無子嗣,沒有人繼承皇位。帝制時代,朝廷不可一日無君。

于是,楊廷和等人商議定策,派遣相關的官員前去迎接興獻王朱厚熜入繼大統,這是明朝第二次“藩王當皇帝”,小宗入大宗。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說到嘉靖帝朱厚熜,縱觀其整個皇帝生涯,我并不怎麼喜歡這樣的一個皇帝。但不得不承認,朱厚熜是個聰慧的皇帝,20年深居西苑而不上朝,卻把百官玩弄于股掌之間,可謂權謀極高。

故雖深居淵默,而張弛操縱,威柄不移。

同時,朱厚熜也是個恩威莫測,多疑自愎的皇帝,為了保證自身的權力不被他人所竊取,他不信任任何一個人,無論是身邊的外臣、内臣,還是自己的後妃子嗣,是以朱載垕的皇子生活過得并不好。

這個情況,在“壬寅宮變”、太子去世後越演越烈,朱厚熜更加的疑神疑鬼、獨斷專行,讓整個皇宮都籠罩了一股恐怖而詭異的氣氛,朱載垕生活也更加憋屈。

齋居數十年,圖廽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臨。…..以故大張弛、大封拜、大誅賞,皆出獨斷。

朱厚熜的

恩威莫測、多疑自愎

還展現在立太子一事上,嘉靖十八年(1537年),朱厚熜冊立次子朱載壡為太子、三子朱載坖為裕王、四子朱載圳景王,算是确定了太子之位,免了争端。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但是,嘉靖二十年(1539),朱載壡太子的位置還沒坐熱,就撒手人寰。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度,裕王朱載垕為次子,是合适的皇位繼承人,朱厚熜也應當早點确立國本。

越二日,晨,興疾作,遣醫胗之不治,忽,北面拜曰:兒去矣,正坐而薨,年十有四歲。

可是,朱厚熜卻遲遲未予冊立。而且,太子的突然去世,對于朱厚熜的打擊不小,他開始迷信

“二龍不相見”

之說,将自己的親身兒子視為敵人,逐漸疏遠皇子。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大臣郭希顔上書請求建儲,觸怒了朱厚照,慘遭處斬。此後,有多次的百官因言建儲被誅殺,朝廷的議論才算稍微平息。

但是,底下的議論還是沒有停止過,擁景派和擁裕派争端不休,朱厚熜無奈隻好把景王朱載玔也送出了宮,才算平息議論。

就這樣,太子之位空了數十年之久。朝局之中,私底下争論誰為太子的戰鬥從未停止過,而幾乎次次都以朱載垕的失敗告終,因為嘉靖帝朱厚熜更愛朱載玔。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對于兩個兒子,朱厚熜是偏心的,顯然更愛小兒子。兩人雖同為藩王,俸祿都是三千石,但是朱載玔可以通過多個管道擷取更多的收入,而朱載垕卻不可。

比如,朱載玔當了藩王,有了封地、俸祿,但是他并不滿足,往往會霸占良田,搶奪他人的财産,朱厚熜對此都是默許的,一直寵愛朱載玔。

再有,朱載玔的母親受到恩寵,還多次給景王送出金銀财寶,加上擁景派的見風使舵,“政治投資”,朱載玔的其他收入是不低,生活過得也極為奢侈。

一個兒子奢侈至極,另一個兒子卻小心謹慎、唯唯諾諾,周邊都是錦衣衛、廠衛的監察,害怕一不小心得罪了皇帝,就丢了性命,近似軟禁的生活。

就這樣,在這接近病态的氛圍下,朱載垕生活了将近數十年,形成了他的溫和性格。同時,朱載垕了解民間疾苦,内心也希望改善百姓生活,是以與底下的群臣志同道合,朱載垕與高拱、張居正等人的關系良好,而這些人都是後來數一數二的大臣。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其次,朱厚熜的多疑自愎,一人獨治,讓很多大臣感覺“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會锒铛入獄,甚至喪命,而且很多決策不會被采納。

這樣一來,朝廷之中的官員和朱厚熜的沖突逐漸加深,内心更是渴望一位仁君,而朱載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是以,當時就算朱厚熜再怎麼不喜歡朱載垕,底下大臣幫助朱載垕的還是不少。在朱載垕面臨一些危險和猜忌之時,總有人站出來相助,雖然不能完全修補父子之間的間隙,但起碼不會讓朱載垕是以喪命。

從這裡可以看出,朱載垕是一個讨文武百官喜歡的皇帝,一個文人皇帝,權謀可能不夠,但是善于用人、肯放權,這有利于官員們的發展、施展自身的抱負,不用整天提心吊膽會被殺。

紙墨筆硯掌握在官員們的手上,讨喜的皇帝,評價一般都不低。但是,朱載垕的評價高,僅僅因為官員的喜歡和認可?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還有其他原因,那就是朱載垕革除嘉靖時期的弊端,與民休養生息,在他統治下,天下承平。

與民休養生息

明朝中期,經過明孝宗朱祐樘的努力,實行了弘治中興,明朝的國力得以恢複,天下難得一片承平之象。

但是,經過朱厚照、朱厚熜兩人的折騰,财困民乏,導緻了國庫虧空、财政緊張、社會極度不穩定,這也是朱載垕即位後所要面臨的困難。

朱載垕雖政績平平,但是他從小就生活在宮牆之外,了解民間的疾苦,明白百姓所需要的是什麼,想要的又是什麼,朝廷又該如何去做。

也許,他一個人沒有能力去做好這件事,但是他有這樣的一份心,更是肯放權讓群臣去做。是以,朱載垕即位後,朝廷一再進行改革,實行利民利國的政策,讓百姓“休養生息”,恢複了明朝的國力。

、停止一切齋戒工作及額外采辦買賣,愛民如子

嘉靖駕崩,朱載垕即皇帝位,一上位就着手政策的調整,其中有一個就是“停止一切齋戒工作及額外采辦買賣”。

說起朱厚熜,很多人先想到的不是他的政績,而是他癡迷于修仙修道。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如此沉迷,對自身影響大,但周圍的影響并不大。

可是,朱厚熜是一個帝王,結局就不一樣了,完全是百害而無一利,對老百姓來說更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比如,朱厚熜“齋戒”的習慣,而活動前要進行大規模的采辦,一些奇珍異寶的購買,活動的布置......而這些物資從哪裡來呢?一部分是在民間進行購買,一部分則是通過“搜刮”。而且,朱厚熜還大興土木,修建衆多的宮殿,“奇特物件”,完全是滿足一人之心而不顧天下萬民之心。

對此,天下的百官隻是奉承皇帝,不敢反駁,也不敢勸谏,隻是回頭苦了百姓,滿足皇帝一人私心。

這樣一來,這些活動無疑是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更是打擊了老百姓的生産積極性。長期進行下去,大明王朝亡矣,是以必須禁止。為此,朱載垕下令,

“方士全部交給法官治罪,停止一切齋戒工作及額外采辦買賣”

同時,朱載垕還下令,

“先朝政令不便者,皆以遺诏改之”

,抑止土地兼并,限田,制定了相關的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清田,清查詭寄、劃分錢糧和皇室勳戚田莊。

還有

,“免明年天下田賦之半,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逋賦”,蠲免救濟,減少百姓災後的痛苦

,這些都是民生政策,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評價怎麼能不高?

、隆慶開關,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嘉靖後期,經過前面兩位帝王的奢侈浪費,國庫早已空虛,完全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朝廷的正常運作都是舉步維艱,百官的俸祿更是不能按時發放。而且,“南倭北寇”,朝廷的軍事支出也很大,大明王朝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機。

該如何解決這個财政危機呢?百官無計可施。

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塗澤民上書,“請打開對外貿易,變私下販賣為公開販賣”,就是這一封書信打破了僵局。可是,“禁海”是祖制,作為後代子孫怎麼能夠打破祖制呢?

在洪武年間,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天下滿目蒼夷,百廢俱興,原有的農業經濟受到嚴重的破壞。為此,朱元璋緻力于恢複農業生産,防止倭寇騷擾,宣布了“禁海”政策,更是多次聲明“片闆不能下海”。是以,朱載垕要解除海禁必定會受到阻撓,但是不解除海禁,國内的經濟又該如何恢複?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幸好,朱載垕還是個開明的皇帝,并不死闆,還是解除了海禁。

朱載垕下令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并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饷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稅。

督饷館對私人海外貿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貿易的船隻不得攜帶違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館領取船引并交納引稅。

但是,雖然開放了港口,還是有諸多的限制的,比如對日本的貿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隻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則處以“通倭”之罪。

這年,隆慶帝宣布解除海禁,調整了海外的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的私人遠販東西二洋,民間貿易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明朝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開放的政策大大地增加了明朝的經濟來源,促進與海外的文化和經濟的交流,這是個有着積極作用的政策,史稱“隆慶開關”。

中國學者王裕巽經過分析認為,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大明國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于當時全世界生産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與蒙古達成和議,隆慶和議

在說“隆慶開關”時,我有提到過“南倭北寇”這個詞,這是明朝當時面臨的一個戰事局面,南邊有倭寇燒殺搶掠,北邊有蒙古騎兵時而犯境,要想打敗他們,維護邊境的穩定,就是必須加大軍事投入。

可是,此時明朝财困民乏,哪裡來那麼多經濟支援軍事活動?

我們知道,北方是遊牧民族,随水草而居,畜牧業是比較發達的,單一的生産模式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像糧食、礦産類等物質是極度缺乏的。

而且,北方遊牧民族經常進犯明朝邊境,殺害軍民,是以明朝對于北方遊牧民族一直不是很友好,時常會偷襲他們的領地,打擊他們的勢力。是以,雙方之間更是沒有合法的交易途徑。

北方遊牧民族為了個人的利益和發展,經常侵犯邊境,想通過戰争的形式掠奪資源,但是戰略掠奪遠遠不夠,最後還是要打開貿易的視窗。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是以,知道了遊牧民族的需求問題,這個難題就解決了,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上。以往,皇帝對于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是有偏見,是以雙方之間一直戰争不斷。

但是,朱載垕比較開明,在思想上能夠認識到“華夷為一家”,“胡越一體”,是以也做出了正确的決策。

明穆宗封俺答汗為順義王時的敕書中感:“朕惟天地以好生為德,自古聖帝明王代天理物,莫不上體天心,下從民欲,包含遍複,視華夷為一家,恒欲其并生并存于宇内也……迨朕缵承丕緒,于茲五年,欽天憲祖,愛養生靈,胡越一體,并包兼育……朕代天覆帱萬國,無分彼此,照臨所及,悉我黎元,仁恩惟均,無或爾遺。”

隆慶五年(1571年)三月,朱載垕來到文華殿參加日講,結束之後,大學士李春芳等當面向明穆宗陳奏了進行封貢與和議的具體事宜,大體是對外顯示羁縻、對内加強戒備的意思,明穆宗發表意見,并表示支援内閣的決議,可以付諸實施。

這件事後,朝廷内部已經知道了明穆宗的真實意圖,皇帝的主意,朝中争論開始平息下來 ,封貢一事得以實作。

最終,在内閣大臣高拱、張居正等人的籌劃下,明朝與蒙古達成了對俺答汗的封王、通貢和互市的協定。

明朝封俺答為順義王,開放十一處邊境貿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過貿易獲得中原地區資源。隆慶和議,結束了明朝與蒙古近二百年的敵對狀态,明朝又憑借此來鏟除了趙全等漢奸,削弱了鞑靼内部的組織力。

自此,到明朝滅亡為止,明朝與蒙古之間絕少爆發大規模戰争,大大地減少了軍事開支,減少了百姓的負擔。

、加強打擊A錢腐敗的力度,考察百官

除了上述的三點,朱載垕還進行了百官的改革,增加了考察制度,同時加大了A錢腐敗的打擊力度。

在嘉靖年間,百官可以說完全是一枚棋子,任由皇帝的擺布。而且,反複議論大禮,衆人輿論沸騰,這也讓奸臣趁機得勢,不久更是大興刑獄,是以這一時期的官場的風氣可謂混亂不堪。

清流受到排擠和打壓,直臣勸谏反而被誅殺,奸臣當道,互相之間抱團,勢焰熏天,可謂“臣職不明,君道不正”。

為此,朱載垕即位後,加強了對A錢腐敗的打擊力度,更是釋放了因為直谏朱厚熜的戶部主事海瑞,下令“召用建言得罪諸臣,死者恤錄”,以此表明自身的态度,對于A錢腐敗的零容忍。

為何在位六年不到,後人卻多為稱頌?明穆宗:君臣共治,天下承平

最為重要的是,朱載垕加強了對官吏的考察。在以往,王府官員是不在考察範圍内的,但是朱載垕下令一律考察;是以,廉政官員得到了獎賞和提拔,貪官給予了罷免官職。在朱載垕和衆大臣的努力下,隆慶年間的官場風氣得到一定的改善。

贓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狀,奏聞處治。

結束語

朱載垕雖然隻當六年不到的皇帝,但是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從減免百姓賦稅到停止停止一切齋戒工作及額外采辦買賣,再到“隆慶開關”、“隆慶和議”、考察百官,

每一個政策都是深得人心,得到老百姓和官員們的支援,讓被壓抑已久的老百姓有了一口喘氣的機會,休養生息,恢複了社會的生産。

其次,君臣關系和諧,朱載垕把一部分決策大權交給大臣,既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有效地防止自身因政務經驗而犯錯。朱載垕的放權,無疑是提高了國家的運作效率,讓政策得以更好的、準确的落實。

朱載垕一系列“得民心”政策,既利于國家,也利于百姓,恢複了社會生産,又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雖然當時沒有馬上見效,效果不明顯,但此舉為萬曆年間數十年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謂下啟明朝的承平之象。

【小皮】

參考資料:

《明史》

《明史·紀事本末》

《明穆宗實錄》

《國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