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土文物2400餘件:邯鄲後百家村北墓地考古印證“趙都”興衰史

「本文來源: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龔正龍)2021年12月24日,河北省首次評選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其中,邯鄲後百家村北墓地的入選十分引人注目。記者了解到,這是時隔半個多世紀後,再次對百家村墓地進行考古發掘。這片墓地基本反映了邯鄲城從戰國到隋唐時期的興衰演進。

出土文物2400餘件:邯鄲後百家村北墓地考古印證“趙都”興衰史

1号車馬坑

2021年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考古隊,對邯鄲後百家村北墓地分兩期進行搶救性發掘,至2021年12月,共計清理墓葬465座(含車馬坑2座),出土文物2400餘件。考古發現顯示,後百家村北墓地主要包括戰國、兩漢至曹魏、隋唐以及明清四個時期的墓葬。

出土文物2400餘件:邯鄲後百家村北墓地考古印證“趙都”興衰史

青銅鼎(戰國)

後百家村北墓地,是百家村墓群中一部分,這裡的考古發掘始于上世紀50年代。目前,後百家村北墓地共發現戰國墓兩百多座,主要為中小型墓,均為土坑豎穴墓;兩漢時期墓葬178座,時代跨越兩漢,下限可至曹魏甚至西晉時期,墓葬形制多樣,有土坑墓和磚石墓兩類;隋唐時期墓葬發現30多座,多數為帶墓道橢圓形土坑墓,填補了邯鄲地區以往唐墓發現的不足,對于研究唐代邯鄲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發現有明清時期的墓葬,有水井、陶窯等遺迹。

出土文物2400餘件:邯鄲後百家村北墓地考古印證“趙都”興衰史

鳥尊(戰國)

2021年度出土的2400餘件文物中,戰國時期墓葬随葬品頗豐。銅禮器組合主要有鼎、豆、壺、盤、匜、高柄豆、球腹壺、鳥柱盤、筒形器等。陶器以素面為主,少數飾暗紋,個别有彩繪。實用器有罐、碗、盆等,部分墓葬出土帶彩繪的鳥尊,造型生動,彩繪鮮豔。銅器有銅鼎、銅盆、銅橋形飾、銅鈴、銅劍、銅帶鈎、銅車馬器等。玉石器有水晶環、瑪瑙環、玉覆面、石圭等。鐵器主要為鐵帶鈎。

兩漢時期文物以随葬陶器為主,部分陶器有彩繪、施釉等裝飾,其中陶竈、陶井等花紋繁缛,十分精美。銅器主要有銅爐、銅盆、銅帶鈎、銅鏡、銅錢等,其中銅鏡出土數量較多,多為日光鏡。鐵器有鐵劍、鐵環首刀、鐵帶鈎等。石器主要有石燈、玉片等。唐代墓葬中,出土遺物為陶罐、白釉碗、白釉執壺、銅鏡、銅發簪、銅發钗、銅蹀躞帶、骨栉。

出土文物2400餘件:邯鄲後百家村北墓地考古印證“趙都”興衰史

博山爐(漢代)

後百家村北墓地的發掘是趙都邯鄲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考古工作,墓地基本反映了邯鄲城從戰國到隋唐時期的興衰演進。“該墓地的發現為研究本地區戰漢時期曆史文化、社會發展、喪葬習俗等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邯鄲城市考古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後百家村北墓地項目執行領隊張鵬說。

(本文圖檔均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