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大家好,我是幸孕姐~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自己是“管家婆”,孩子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操心。

就比如說現在到了冬季,總擔心小孩被凍着,各種取暖措施都用上,真真應了那句老話“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這種心理,想必當媽的都懂,但有時候緊張過度,反而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冬天這種“取暖方式”,正在傷害你家孩子

西西是一位新手媽媽,有個不滿一歲的兒子。

有段時間,老家突然降溫,西西覺得兒子太小體質差,容易受凍,是以給他裹上了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捂得像個粽子,“厚衣服+厚被子”更是夜晚睡覺标配,就怕小孩受寒。

可即使如此小心翼翼,兒子還是在前天夜裡突然呼吸急促、全身發燙,去了醫院發現是“捂熱綜合征”。

“你這裡三層外三層,又給小孩蓋被子,小孩子哪兒受得住,娃娃都脫水了,以後再冷也别給小孩穿這麼多……”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圖文無關

兒科專家無奈說道,并且表示這已經是今年第十個因為穿得太厚而送醫院的。

“年年都在呼籲别給孩子穿太多,可就是沒人聽,我們也很無奈呀……”

咱們都能了解家長這顆愛子心切的心,但還是要學會科學育兒,冬季不要給小孩穿太多,這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孩子。

“捂熱綜合征”,嬰幼兒隐形殺手

又可以稱為“蒙被綜合征”,1歲以下的嬰幼兒最為常見,尤其是新生兒,高發期為每年11月~次年3月。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由于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還未發育完善,是以他無法像成人一樣,很快地适應周圍氣溫的變化,散熱也較慢,一旦捂得太緊太熱,就容易出現“捂熱綜合征”。

醫生表示,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哭鬧不止,食欲減退,拒絕吃奶;

2、滿臉通紅,身上有大汗,一摸哪兒哪兒都是濕的;

3、體溫較高,超過37攝氏度。

往往就暗示你給孩子捂多了,建議立即給孩子松開衣扣,适當脫掉幾件衣服,并用溫水擦拭寶寶的身體,幫助他散熱。

若孩子伴随有高燒不退、脫水、全身抽搐等不适,多半說明已經出現“捂熱綜合征”了,需立即送到醫院。

千萬不要耽誤或者小看捂熱反應,它對孩子的傷害确實挺大的。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央視一檔生活科普節目中,就有一位專家介紹,捂熱綜合征,是“嬰幼兒隐形殺手”——它發展快,而且容易變重,不僅容易對全身多器官功能造成影響,還可能帶來中樞神經系統後遺症(智力低下)。

另外,幸孕姐想提醒家長:

除了嬰幼兒,大一點的小孩也别給他穿太多,因為孩子的新陳代謝是比較快的,加上每天蹦蹦跳跳,活動量大,其實并沒有咱們想象中那麼怕冷,穿太多反而容易出汗感冒。

而且過度保暖也讓孩子身體失去了“耐寒訓練”的機會,抵抗力往往會變差。

說了這麼多,那麼我們作為家長,冬天又該如何讓孩子科學穿衣呢?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實用穿衣指南

首先,家長要知道如何判斷孩子冷熱?

一般的家長可能都是通過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腳來判斷的,幸孕姐剛開始帶孩子時,也經常這樣,但後來被專家辟謠了。

手腳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末端,并不能準确反映孩子的體溫,正确的方法是摸頸部和背部。

如果這兩個地方溫熱,且摸起來濕乎乎的,說明小孩穿多了,可以脫件衣服,反之則需要适當增加衣物。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下一步,孩子怎麼穿?

“堅持‘三寒一暖’原則錯不了!”如:

暖背:保證孩子後背暖和,但是又不發汗,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可以考慮在衣服裡加小棉背心。

暖肚:保證小肚子不受涼,将孩子衣服紮在秋褲裡,以免受寒出現腹瀉、腹痛等不适。

暖足:穿保暖的襪子、鞋子,腳暖和了,身體基本就不怕冷了。

寒頭:除非冬季出門或者刮大風,其餘時候可以不用給孩子戴帽子,頭捂太熱孩子容易出汗。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最後,教你一些實用的穿搭公式——

1、三層半穿搭法

第一層:柔軟貼身的秋衣秋褲

純棉材質的最好,吸汗散熱快,而且能保護孩子嬌嫩的肌膚。

第二層:寬松點的毛衣或者衛衣

根據當地的氣溫來選擇合适的厚薄度,如果是在室内,而且開了暖氣,基本給孩子穿上“打底+毛衣”就差不多。

第三層+半層:棉馬甲或者防風外套

這個根據需求來選擇,如果是在室外,外套要以防風耐寒的為主,但盡量選擇容易脫的,等孩子進入溫暖的空間後,可以考慮把外套脫掉。

冬季有種“取暖方式”,可能正在傷害你家娃,1歲内幼兒容易受傷

2、26度穿衣法

這是杭州中醫院内科醫生提出的,理想情況下,環境溫度26,體感最為舒适。

是以,有人将這作為穿衣參考,将不同的衣服保暖性量變成攝氏度,最後列出“衣物溫度+氣溫=26度”的穿衣公式。

舉例,薄棉毛衫、秋衣秋褲相當于1℃,厚棉毛衫則為2℃,薄外套為3℃,厚外套、棉馬甲為4℃,棉服是5℃,薄羽絨服為6℃……

以此根據其厚薄程度、保暖程度逐個遞增。

套進穿衣公式裡,若環境溫度為16℃,那麼建議穿秋衣秋褲+棉馬甲+棉服:16+1+4+5=26.

不過這個公式并不一定就完全适用所有情況,具體還是要結合孩子的體質和當天的氣溫變化來判斷。

【今日話題】冬季取暖,你有哪些小妙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