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作者:宋家婷

車市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

新的一年開啟,圍繞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的自主“一哥”之争,在兩家車企同日釋出的銷量中揭曉答案。

從資料來看,吉利汽車以132.8萬輛的總銷量險勝長城汽車,但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141萬輛目标;長城汽車年銷量為128萬輛,超預期完成121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标。從增速來看,吉利汽車僅實作1%的增速,長城汽車則以高達15.24%的增速超越吉利。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姑且不論新一年的老大是誰,實際上從2017年吉利汽車以124.8萬輛的銷量,反超長城汽車銷量并坐上自主品牌乘用車頭把交椅之時,人們似乎忘記了,長城早于吉利在2012年就坐上這個位子了。

此後的數年,二者都在憋着一股勁向上狂飙。其間,包括前後腳推出高端品牌WEY和領克,布局電動車、大出行,新一輪出海,以及截至目前,吉利汽車連續五年突破百萬輛銷量,長城則連續六年突破百萬輛銷量。

甚至,二者在低谷期都相當“難兄難弟”。比如,2014年同時銷量下滑,2017年、2018年,旗下領克、WEY同時大放異彩,2020年二者新能源汽車銷量一樣暗淡,剛剛過去的一年新能源汽車又同時發力,沖破10萬輛大關。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在資本市場,截至2022年1月7日收盤,吉利汽車(00175.HK)總市值1948億港元,長城汽車(0233.HK)總市值為2290億港元,前者微跌,後者微漲。

如你所見,二者的競争就是如此膠着——而他人無從插手。因為,無論是吉利還是長城,都還一腳主踩燃油車領域,一腳剛剛踩進新能源車領域。而比亞迪,則已經是燃油車領域的脫逃者,以及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新王者。

可以預見的是,在燃油車與電動車還将并行發展的未來數年,吉利與長城的纏鬥仍将繼續下去。而随着電動車、大出行賽道布局的完善,新的鬥争熱點也将随之而來。

在勝負未分之前,來看看兩者各有什麼籌碼來進行曠日持久的争戰。

領軍者風格:李書福圓融 VS 魏建軍耿直

被拿來對比的不止于車企本身,兩家自主品牌“一哥”的創始人——李書福、魏建軍,也都是福布斯、胡潤等知名富豪榜的常客,都曾登上大大小小的首富之位。以至于因為年年上榜過于“被動高調”,2020年接受采訪時,李書福曾公開表示“富豪榜很無聊”。

不過,如果你以為李書福一直很低調,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可是個曾經被稱為“汽車瘋子” 的人。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事實上,從1997年正式進入汽車業,李書福長達20多年的造車大業充滿了唐·吉诃德式的冒險色彩,其特點在于敢想、敢幹又敢說。吉利造車之初一窮二白,連“準生證”都沒有,但李書福敢于說出“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的名言,并且全憑“手工”模仿打造出吉利汽車的“老三樣”,走出了第一步。

2002年,剛剛拿到“準生證”的李書福,又放出準備收購沃爾沃的豪言,這在當時不僅備受外界質疑,吉利自己人也不敢相信。但高調的背後,是他的精準眼光。

以收購沃爾沃為例,他當時已經看到北美汽車市場趨于飽和,未來福特必将抛售非核心品牌資産。也正因為這樣的眼光,使得七年後吉利抓住了收購沃爾沃的機會。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收購完成後對沃爾沃的整合過程,則又展現出李書福圓融的一面。在面對不同國别、不同文化的沖突中,李書福選擇“沃人治沃”的管理方法,表明“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此後數年兩者終于實作技術融合推出CMA平台與領克品牌,這使得中國車企收購國外品牌實作了首次完美融合,成為跨國收購的成功範本。

同樣的智慧展現在又一個品牌大收購中:2017年對寶騰汽車的收購,從收購到融合的整個過程,同樣堪稱完美。

中國市場不乏優秀車企,為什麼是李書福治下的吉利?在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看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浙商的管理模式,這是什麼呢?“舍得”、“和氣”、“共赢”、“低調”。正如李書福的辦公室挂着一副手寫的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如果以李書福的圓融對比,魏建軍應當算是個“鋼鐵直男”。

2014年,長城汽車哈弗H8因後主減速器問題兩次推遲上市,股價幾乎被腰斬,但魏建軍坦言造車經驗不足後,堅持不會為了提振股價倉促上市新車,“我從來不關心我們的股價,我隻關心我們的産品做得怎麼樣。對我們的股價,你覺得它會漲你就買,覺得不行你就賣,不買拉倒不強求”。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他的這種直接、強勢,不僅對外人,也展現在對自己人的管理上。2018年曾有報道稱,因2017年業績不佳,董事長魏建軍以及總裁王鳳英分别自罰年薪300萬元和年薪200萬元。

不過,強勢的魏建軍,也有“粗中有細”的一面。“人汽傳媒”從長城内部人士處了解到,魏建軍這兩年對年輕人以及潮流的東西極度敏感,他曾經帶着司機從保定開車到石家莊,就是為了看看“一個網紅茶品牌為何如此受年輕人歡迎”。

2020年7月,魏建軍發起了名為“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的深刻生死思辨,并提出“沒有退路,才見出路”的感悟。至少看起來,這與此前個性張揚的他不太一樣。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毫無疑問,李書福和魏建軍,一個從“汽車瘋子”到謹言慎行,一個從張揚個性到冷靜思辨,背後都折射出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創始人不同的心境。

企業文化:“快樂經營體” VS “稱謂去總化”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不同的創始人風格,創造出不同的企業文化。《财富》雜志曾指出,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而在一南一北不同的地域、風格打造下,吉利與長城,也展現出鮮明的創始人風格。

吉利的企業文化,很能展現李書福熱愛冒險、浪漫的個性特點,其核心理念即是“快樂人生,吉利相伴”,随着公司的發展,企業文化在不斷優化,但這一點從未改變。具體而言,常被業界引用的是李書福提出的“問題文化”、“元動力工程”和“快樂經營體”。

“問題文化”是吉利汽車早期的企業文化,其雛形來自于制造部門,2007年吉利先是提出員工創新提案和問題解決票的做法,以減少生産中不必要的浪費,并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兩年後美國通用汽車宣告破産,深受震撼的李書福經過深思熟慮後,在吉利内部提出“發現問題是好事,解決問題是大事,回避問題是蠢事,沒有問題是壞事”的問題文化,鼓勵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為其提供這樣的公司氛圍。

在此基礎上,解決員工溝通管道問題的“元動力工程”得以形成。何為元動力工程?——員工是企業真正的主人,是形成企業戰鬥力的核心力量,傷害了員工的心,就是傷了企業的元氣,元動力工程的核心就是理順員工的氣,凝聚員工的心,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把員工的所思所想化為企業的發展動力,化為企業的市場競争力。

在“改善提案”和“元動力”的基礎上,一次偶然的機會受到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影響,李書福又提出了“快樂經營體”理念,其核心是自上而下形成經營鍊、價值增值鍊,打造利益共同體。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相較于吉利的“快樂人生,吉利相伴”,長城汽車“每天進步一點點”口号的背後,則是強烈的反差感——軍人出身的魏建軍治理下的長城汽車,展現出濃濃的軍事化管理作風。

根據公開報道,長城新員工從入職開始就要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軍訓,每天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周末也不休息。長城的總部大門上甚至安裝了測速器,用以測量員工入廠時的步速,如果達不到“5秒7步”的标準,就要被罰500元。

長城汽車這種非正常劃的管理手段,一直為外界甚至内部诟病。一方面,因其企業目标高度統一為長城飛躍式發展加速;另一方面,軍事化管理造成的高壓工作環境,也給普通員工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曾有報道稱,早年長城員工曾因躲在洗手間玩遊戲,被拍攝記錄下後遭到處罰。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在十數年“鐵血文化”奠定皮卡、SUV市場地位之後,長城汽車在組織文化上開始有所改變。2020年11月,在經過企業内部員工、供應商、經銷商等廣泛文化調研并征集2萬餘條建議的基礎上,長城汽車正式宣布了21個字的全新企業文化,除了“每天進步一點點”的企業精神沒有變,推出了全新的使命願景——“綠智潮玩嗨世界”,以及全新的核心價值觀——“廉信創變共分享”。

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更應該是,2020年起長城汽車開始在内部實施稱謂“去總化”,鼓勵員工結合角色/崗位屬性取花名——不要小瞧這一點,這對于長城汽車而言,幾乎相當于一大步。盡管,它或許是對于阿裡巴巴等網際網路公司軟文化的拿來主義學習,但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意味着,在長城汽車鋼鐵俠般的冷酷外殼下,開始有意識地融入一些柔軟的底色。

「人汽」中國汽車,誰是自主一哥?(上)

由是,無論吉利汽車還是長城汽車,企業文化都在不斷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兩家車企展現出的共同點則是:真正認識到“人”的重要性,并開始深入實踐“以人為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