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言、餘華、西川抖音直播對談解析新版《生死疲勞》

1月7日晚,莫言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勞》新版釋出會在抖音直播間舉行。在兩個小時的直播中,莫言攜手同學兼好友作家餘華、詩人西川開啟一場文壇巨匠對談,共同探讨《生死疲勞》的創作細節,揭秘莫言寫作特點和語言風格的形成,并分享了各自年輕時的創作經曆。當晚,超200萬人線上觀看了直播。

莫言、餘華、西川抖音直播對談解析新版《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是莫言創作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對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産生了一定影響。該書首次出版于2006年,以一個被冤殺地主經曆六道輪回變成驢、牛、豬、狗、猴,最終又轉生為一個帶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大頭嬰兒的變遷視角,講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曆史發展過程。

回顧起《生死疲勞》的創作過程,莫言依然記憶猶新。2004年秋天,莫言在北京昌平買了一套二手房,在這裡一口氣完成了創作。“那個院子裡很安靜,偶爾可以看到飛機從頭頂飛過,43天是一次全身心的投入創作。”莫言回憶說,當時是在用過一段時間電腦寫作後,重新用稿紙寫作,500字一張的稿紙寫了900多張堆在案頭。

僅用了43天就寫了55萬字?如此快的寫作速度,一度遭遇過讀者的質疑,擔心書的品質不怎麼樣。餘華在直播中調侃說,“雖然寫作隻用了43天,但莫言構思這本書卻花了43年。”餘華特别強調,莫言有着作家令人羨慕的創作速度,一旦開始很快就能進入到一種如癡如醉的狀态。

實際上,寫《生死疲勞》用43天、構思用43年,也并非是調侃。直播中,莫言回顧了《生死疲勞》完整的創作過程。他介紹,《生死疲勞》是先有了人物的形象,再有的長篇小說的成型,“像老木匠做活一樣有圖紙了,再加上用筆用紙去寫,工作就很快。”

在創作《生死疲勞》前,莫言在承德參觀了一個廟宇,牆上有六道輪回的壁畫。本來,地主西門鬧的故事在他的腦海裡已經醞釀很久,這幅壁畫一下就激發了對小說結構的構思。其中,每一個形象又都來自于莫言的生活經曆。

以動物的視角寫當年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餘華直言,這本書讀起來是沒有疲勞感的,看得讓人如癡如醉,這是一部偉大的小說。”餘華表示,《生死疲勞》是一本逐漸消解仇恨的書,大部分時間閱讀都是歡樂的,但看到牛、驢的死亡情節,故事的細節讓人很容易掉淚,讓自己熱淚盈眶。提到其中豬打架的段落,餘華笑稱:這頭叫豬十六的豬一定是文學史上最牛的一頭豬。

莫言、餘華、西川抖音直播對談解析新版《生死疲勞》

直播中,莫言、餘華、西川特别探讨了莫言寫作語言的特點。西川評價說,“莫言的語言,有一面是饕餮,也就是‘胡吃海喝’(口若懸河);但是,還有一面是‘沒吃沒喝’(精煉嚴謹)。他這兩種東西還是結合在一起的。‘胡吃海喝’就是口若懸河,李白是口若懸河,國外口若懸河的作家代表是莎士比亞。其中,有想象力、自由、奔騰。對于西川的評價,餘華認為,“這是對莫言語言最貼切的比喻”。莫言則表示,自己寫作中“俗”的部分都來自民間,那種文化對自己影響很深。

此外,莫言、餘華、西川還在直播中回答了網友提出的衆多問題。有網友問到,“怎麼樣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認為,“寫作品質才是第一,寫十本品質一般的小說,不如寫一本品質好的小說。”以餘華的《活着》為例,出版了上千萬冊,餘華寫小說輕易不出手,一出手就有獨創性,并且反複打磨很久。

據了解,本場直播除了是新版《生死疲勞》釋出會,還是抖音“知識跨年季”系列直播的壓軸大戲。抖音“知識跨年季”活動邀請了各領域知識創作者以及莫言、餘華、郝景芳等十多位知識大咖,通過短視訊和系列直播互動的方式,以知識大餐陪伴網友跨年。

此前,作為聯合出品方,抖音獨家直播了羅振宇2022“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為網友帶來了四個小時的知識盛宴。俞敏洪、周國平、郝景芳等也帶來了“2021讀過的好書走過的路”、“到更高處發現生活之美”、“周俞閑話人生”、“元宇宙折疊——有關元宇宙的15個靈魂拷問”等多場主題直播。(王磊)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