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十萬元家轎别克賽歐上市萬人空巷,已經過去了20年。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第一個十年是合資品牌躺着賺錢的10年,第二個十年是中國崛起與快速發展的10年。

2001年别克賽歐上市,拉開了轎車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序幕;2011年,長城汽車哈弗H6的推出,讓孱弱的中國品牌看到細分品類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機會。随着2021年成為曆史,快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正式在2022年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理 性
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全新時代最好的注釋或許是理性與多元。
消費者對于一台車以及自己需求的認知更加理性——車無完車,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正是這種理性思維的萌芽,讓本處在品牌劣勢的中國品牌在近幾年有了堅實的消費支撐。而此前認為開國産車沒面子的論調也在消費者消費觀念理性崛起的過程中化為泡影。
前幾天去轉4S店,恰巧碰到魏牌摩卡的一位使用者去做保養,聊天中得知,他家裡還有一台寶馬5系轎車。
當決定增購一台SUV車型時,他首先看的是豪華品牌,但無意中在看到摩卡,試駕後覺得很滿意,随後就刷卡提車了。他認為,這個年代買車看品牌,但是更要看産品。
理性,一方面是對中國品牌的客觀看待,另一方面是對合資乃至豪華品牌的平視。2020年8月,豐田賽那成都車展的亮相讓高端MPV成為炙手可熱的車型,媒體都要排隊拍車的盛況再次重演。此後,加價7萬的事實受到預訂使用者與媒體的口誅筆伐。
廠家以為賽那會和此前的漢蘭達一樣,越罵越火,但沒想到的是,加價面前消費者退訂的比比皆是。最新資料顯示,12月份賽那銷量也隻有2000多台。到底是豐田“晶片”供應不足的結果,還是賽那故意營造“物以稀為貴”的噱頭,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理性的崛起,給賽那團隊上了生動的一課。
對中國品牌客觀看待,不僅限在中國市場。在俄羅斯,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攬月的售價達到350多萬盧布,基本上與368萬盧布的豐田漢蘭達處在同一個水準。而且在俄羅斯的銷量走勢還相當不錯。
盡管俄羅斯與中國市場有着很大不同,但星途攬月“定高價”背後所蘊含的是,中國汽車品牌從内心裡已經自信了。這種自信也是一種自我的理性認知,不妄自菲薄,亦不盲目自大。
從目前奇瑞、長城、吉利等主流中國品牌公布的産銷資料看,2021年的海外表現都非常亮眼,奇瑞累計出口超過26萬台,同比增長136%,長城汽車海外銷量超過14萬輛,同比增長107%,吉利海外銷量11.5萬輛,同比增長58%。
毫無疑問,自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新常态後,中國品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在慢慢轉變;而未來,體量較大的頭部中國品牌的重點市場将不再國内,而是國際。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鈴木、雷諾品牌敗走,以及現代、起亞以及法系等二線合資品牌的不容樂觀,也都是汽車市場理性的最生動的寫照與證明。不管是哈弗H6,還是博越,在售價上已經高于韓系同行級車型了(如北京現代ix35、起亞智跑等),但是在銷量上卻又遠遠高于這些車型。
此外,在核心技術層面上,中國品牌的進步更是有目共睹。三年前,以豐田、本田為首的混合動力技術還是香饽饽,但眼下像比亞迪DM-i、長城DHT-PHEV等等先進的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已經在市場上熱賣了。
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的趨勢已經明朗,這是一個不争的事實。
多 元
理性趨勢下,必定産生穩固的多元化。一個成熟的市場,也必定是多元化的。
中國品牌的發展大都依賴于城市SUV産品的推出,但如今最“内卷”的細分市場就是城市SUV市場。當各個品牌城市SUV産品力嚴重同質化的态勢下,消費者的消費者欲望自然就會降低。
不過,像吉利Icon、哈弗大狗都是在同質化嚴重的城市SUV市場中“跳出來”的個性化産品。尤其是哈弗大狗,3/4刻度座駕的定位,比城市SUV多一絲也行,比越野多一份舒适的産品表現,迅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現在月銷量基本在萬輛以上。
而比亞迪利用自身在電氣化技術上優勢,率先在旗下産品序列中普及DM-i混合動力技術,能上綠牌、享受補貼且售價與同級燃油車持平的售價,讓比亞迪在2021年成為中國品牌的最大赢家——全年銷量超過7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75%。
哈弗大狗是産品差異化的成功,而比亞迪DM-i是技術差異化的成功。但不管是哪種成功,都是應對多元化需求做出的主動創新。
前段時間,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直言: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買油車。但他沒想到的是,2021年,李想憑借“能燒油”的電動車理想One一款車差點追平蔚來整個品牌的銷量。有人說理想One的增程技術是脫褲子放屁,但是消費者卻以真金白銀為李想投了贊成票。
近日有消息稱,長城汽車旗下高端品牌的魏牌将推出DHT-PHEV車型,純電續航裡程将超過200公裡,綜合續航裡程超過1000公裡,這是否可以動搖李想一手打造的“增程帝國”呢?非常值得關注。
燃油、混動、增程以及純電動,在中國市場這個有着2000多萬輛乘用車規模的市場中共生共存,這是多元化最好的證明。
除此之外,在雙積分以及“雙碳”目标共同作用下,新能源變得炙手可熱,插電混動、純電動的流行似乎在向世人訴說着“純燃油車”時代即将結束。而這也是李斌發出“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買油車”诘問的原因。
不過,我們也需要看到另外一個多元化需求下的“景象”——硬派越野車的燃油車坦克300在整個2021年汽車市場中持續上演着“一車難求”——等待4-6個月提車坦克300是一種常态。
資料顯示,在2021年,坦克300的累計銷量超過8.4萬台。而且頗有意思的是,坦克300的二手車一度與新車出現“價格倒挂”,二手車比新車還貴,足以說明消費者對它的認可與追捧。
有人願意買蔚來享受蔚來燃油的充電服務車到小區充電的惬意,也有人直接一步到位買坦克300這樣硬派越野燃油車去戶外尋找快樂。
2022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退坡以及到年底的徹底推出,會讓新能源車從“溫室”中走到戶外,并公平地參與到汽車市場的競争之中。同樣的預算,買燃油車,還是買新能源車,把毫不沾染利益的選擇權真正地交給消費者,這是對消費者的尊重,也是對汽車技術與汽車行業的尊重。
中國汽車市場下一個20年更精彩。
注:圖檔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