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伯溫拜谒張良墓,不願下跪,張良早就留下6字,讓劉磕頭

在古代,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不以橫刀立馬而出名,而是在軍中帳中運籌帷幄,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能“洞悉天機”,讓後世衆人佩服不已。例如漢初的張良,名門出身,輔佐劉邦成就霸業。在明初,朱元璋身邊也有這麼一位牛人,他也同樣出身名門(劉光世的後代),同樣智計百出,若沒有劉伯溫,恐怕朱元璋無法擊敗陳友諒等對手,也恐怕沒有大明朝。然而,劉伯溫曾經拜谒過張良的墓地,不願下跪,沒想到張良早就留下11個字,劉伯溫看到後立即磕頭。

劉伯溫拜谒張良墓,不願下跪,張良早就留下6字,讓劉磕頭

先說張良,他是南韓丞相的後代,因為祖先被秦朝所滅,立志反秦,機緣巧合,遇到沛縣的劉邦,二人從此關系密切。此後,張良多次幫劉邦化解危機,論智謀,為漢初第一人。被後世稱為“漢初三傑”之一,有“謀聖”的美譽。隻是他在功成名就後,不貪戀權力,退隐黃袍山而終,被司馬遷稱之為:決勝千裡。

劉伯溫拜谒張良墓,不願下跪,張良早就留下6字,讓劉磕頭

1500多年後,宋朝抗金名将劉光世的六世孫、劉基(字伯溫)出生在浙江青田,因為不願和元朝暴戾的統治者為伍,他隐居遁形,被朱元璋慕名請到南京。當時正值陳友諒攻打安慶,眼看就要順長江直逼南京,朱元璋麾下有些文官認為:敵軍勢力太大,暫時應該和陳友諒議和(其實就是投降),隻有劉伯溫建議誘敵深入,并用計謀大勝對手。從此之後,他獲得朱元璋足夠的信任,成為朱元璋最重要的謀士。

劉伯溫拜谒張良墓,不願下跪,張良早就留下6字,讓劉磕頭

鄱陽湖之戰後,劉伯溫有一次跟着朱元璋路過青岩山,他獨自離開軍營,專門去拜谒了張良墓,當時陳友諒已經滅亡,朱元璋一家獨大,隻有張士誠和方國珍兩股勢力沒有被清除,但其實已經不足為懼。劉伯溫自诩功勞能和張良并肩,意氣風發,頗有幾分傲氣。來到張良墓前,劉伯溫并沒有跪拜前輩,還淡淡地說了10個字:“劉氏伯溫,堪比漢初子房!”頗有不尊重前輩,輕視張良的意味。當劉伯溫圍着張良墓轉了一圈後,轉頭發現墓碑的後面,竟然也有字,劉伯溫用手搓開上面的青苔,隻見上面寫道:千年有劉,劉跪!

劉伯溫拜谒張良墓,不願下跪,張良早就留下6字,讓劉磕頭

劉伯溫頓時大驚失色,立即下跪磕了一個頭,匆匆而去。此後,如有人拿他和漢初的張良相比,劉伯溫總是力辭,不敢和張良并稱。因為張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算到了他的到來,而他,沒有能力算到千年之後有誰。

劉伯溫拜谒張良墓,不願下跪,張良早就留下6字,讓劉磕頭

從結局上來看,劉伯溫确實不如張良,張良功成名就後退隐而去,一心向道,而劉伯溫晚年并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全部信任,反而死于胡惟庸之手。劉氏伯溫,到底還是輸給了漢初子房。關于二位曆史人物,您認為誰更勝一籌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