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常讀電車實驗室打卡思考新能源見聞

插電混動的春天到來了?
撰文:梁志豪
在車企的烘托、媒體的渲染之下,正處于燃油與電動化交替的汽車市場,可謂是火藥味十足:一方面,有着厚實群衆基礎的燃油車,總是以“補能”這一優勢對電動車進行降維打擊;另一方面,代表着未來趨勢的電動車,又在智能化以及駕駛體驗上領先與不少同價位的燃油車。雙方“擁趸”之間總是能夠輕易地找到摩擦點,進而在網上爆發出一場又一場的論戰甚至是罵街。
然而許多人都沒有發現的是,就在“燃油車”與“電動車”互相掐架的同時,備受冷落的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卻悄悄地迎來了一場爆發。
01
曾備受争議的插電混動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插電混動無論是在市場上還是行業内,都并不那麼受人待見。首先對于消費者而言,作為一種介乎于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的産物,擁有内燃機的它需要像燃油車一樣進行定期的保養,日常使用之中又增加了需要充電的煩惱,可謂是集合了兩者最大的缺點了。
對于汽車廠商來說,插電混動車型畢竟隻是過渡産物,縱然你“玩出花”來,插混終有一天還是要被純電動車所替代的,而更要命的是,由于擁有了多種驅動方式,是以發動機、電機、發電機以及三者協同工作的标定,也變得更加棘手。調教成本高,生産成本高,體驗也難以有保證,這也是為何插電混動在此前并未能得到國内廠商們的重視。
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老款的比亞迪唐PHEV車型,由于擁有功率強大的電機,是以在滿電的時候加速性能堪稱變态,甚至連跑車看到了都要畏懼三分,但是,一旦電量過低,這台超過2.2噸重的SUV就隻能單靠一台205馬力的2.0T發動機驅動了,整體的駕駛感受也會立馬從天堂掉至地獄。
“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正是以往各款插電混動車型的最佳寫照。
02
國産插混迎來春天
然而,在近兩年,随着各大自主品牌新技術的亮相,插電混動卻再次迎來了屬于它的春天。其中我們最耳熟能詳的肯定就是比亞迪的DM-i超級混動技術了。沒錯,雖然在以往,堅守P2混動(電機布局在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的比亞迪插混車型在體驗上擁有着不少的不完善之處,但是随着DM-i技術的面世,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
雖然在動力性方面,DM-i車型與以往的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型有了較大的退步,但是這換來的卻是車輛在全工況下的極佳燃油經濟性——無論是滿電還是虧電,擁堵還是高速,DM-i車型都能提供表現一緻的駕駛體驗與穩定的油耗。而除了駕駛性與經濟性以外,與燃油車相比,DM-i插電混動的身份,又讓它獲得了新能源車的政策支援,而這對于大城市的購車使用者來說,顯然擁有着極大的誘惑力。
而盡管比亞迪憑借着一款DM-i技術,出盡了風頭,“壟斷”了國産插電混動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其他品牌其實也都交出了各自的高分答卷。比如長城也釋出了自家的DHT檸檬混動,與DM-i相比,長城的檸檬DHT混動在串聯+直驅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一台二擋變速箱,這就意味着發動機直驅工況能夠覆寫到更廣的速度區域,從複雜程度上來說甚至要比DM-i還更勝一籌。
雖然在聲量上,長城的這套混動系統并不如比亞迪響亮,但是根據各方的回報,這套系統的整體體驗已經是屬于行業中的較高水準,即便是面對豐田、本田等混動專業戶的競争也是不落下風。
一直以“理工男”身份示人的奇瑞,在國産插電混動的潮流之下,同樣也“搗鼓”出了自己的“鲲鵬混動”,并率先搭載到了瑞虎8 PLUS e+車型上,而此前在混動技術上并沒有過多積累的長安,也在近日于UNI-K車型上釋出了全新的iDD插電混動技術。
在一夜之間,本來沉寂的插電混動市場,突然就熱鬧了起來,甚至直接進入了貼身肉搏的階段。
03
最符合國情的動力
而插電混動的突然興起,在我看來其實有兩大原因:一是隸屬于美國PAICE公司的一項關于混合動力系統串并聯系統的專利,在2019年已經正式過期了,以往放在自主品牌面前的一座壁壘也不複存在了,是以大家也都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大搞高效混合動力。
這是技術層面上的原因,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畢竟像長安的iDD就并沒有采用相關的技術,而是繼續沿用簡單的P2電機布局機構實作的高效混動,隻是說這一技術專利的過期确實是大大地減少了自主品牌需要走的彎路。
與技術相比,更能推動混合動力“複興”的,也許是市場的喜好。在經過了市場與政策的“毒打”以後,不少消費者都發現,插電混動雖然有不足,但是卻可能是目前最符合我們“國情”的動力系統。一方面,能夠正常使用汽油驅動,意味着插電混動車型沒有任何的裡程焦慮,就算是虧電油耗稍高,也遠不至于趴窩。

另一方面,國内絕大部分家庭都隻能擁有一台車,而這也意味着這台車将要承擔更多的角色,它會接送小孩上下學、會在擁堵之中通勤、也會拉着一家子在假期出外旅遊,這時插混車型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優勢就能得到充分地發揮。這也是為何我們能夠發現,除了普通家用車以外,即便是上升到4、50萬的豪車價位,也依舊會有人選擇寶馬5系插混、沃爾沃XC60 T8這類車型。
畢竟對于這個價位的使用者而言,免購置稅、綠牌等政策其實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日常使用的體驗。
不過,雖然插電混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很香”,我們自主品牌也剛剛才正式發力,但是實際上留給插電混動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随着國家想要繼續推動電動化的程序,我們能夠發現插電混動能夠獲得的政策傾斜已經越來越少了,比如上海就拟定在2022年底正式停止免費發放插電混動的名額,國家對于新能源車的免稅政策也即将停止,在後續插電混動相較于燃油車的優勢将會驟減,而與純電動車之間的差距又會被進一步拉大。
在将來,在失去了政策的庇佑以後,插電混動車型就隻能憑借着體驗上的優勢來與燃油車競争了,不過單就目前自主品牌的勢頭來看,也許插混車在未來取代純燃油車的地位,還真的不是“天方夜譚”。
今日話題
電動車、燃油車、插混車你會選哪個?
歡迎評論區留言
掃碼添加營運小助理并備注
加入電車實驗室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