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汀:淄博有座黑鐵山

馬汀:淄博有座黑鐵山

鐵山雄姿

在淄博市高新區東北部有一座黑鐵山,古稱商山,也稱鐵山,是上世紀抗日戰争初期,山東省著名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發源地,是當今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區。

黑鐵山,山不大(295米,或254米),但曆史悠久,名氣不小。商代稱商山,以盛産鐵礦石聞名。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曾在此鑄銅鐵,故稱鐵山。

鐵山絕頂有座爐姑祠,據說是為紀念一位為熔化鐵牛、為民除害而獻身爐火的姑娘而建的祠堂,民間俗稱爐神姑廟。

小時候,聽到的民間流傳的爐神姑的故事,簡潔明快,而悲壯、凄婉、動人心扉。古時候,鐵山腳下,出現一頭野牛,晝伏夜出,四處啃噬咬嚼莊稼,百姓苦不堪言,官府(亦說是齊桓公)下令群起出動,捉拿歸案。結果捉到的是一頭鐵牛。官府就指令四方爐匠,限期七七四十九天熔化鐵牛。抗命不遵或不能如期熔化者斬。結果,不知死了多少爐匠,鐵牛依然挺立如故。

輪到鐵山一帶最有名的爐匠李焱(亦說鑄劍大師“歐冶子”)出場了,全家人都提心吊膽。女兒李娥每天給父親送飯,看着父親愁眉苦臉,茶飯不思,就圍爐連轉幾圈,淚水漣漣,淚滴落入爐火,結果牛眼睑化為汁水。

李娥悲喜交集,就摘下銀簪投入爐中,兩隻牛角又化了。接着,她摘下耳環,脫下繡鞋,連續投了進去,眼看着牛尾、牛蹄、牛腿、牛頭……相繼熔化。她喜極而泣,朝父親磕了三個頭,回頭看着烈火中慢慢熔化的鐵牛,面含微笑,朝熊熊爐火,縱身一躍。

随着一位铮铮鐵骨的烈女一起,火中全部鐵牛,熔為一股沖天的火焰,向着鐵山巅頂,騰空而起!

鐵山四周的百姓,都看到了這股熊熊烈焰,聽到烈女救父、拯救四方百姓的故事,都悲喜交集,感動不已。由此,烈女的父親,也是以而得以免除死罪。于是,人們就在鐵山絕頂修建了“爐神姑廟”,并為其父母在鐵山腳下建了墓穴,以示永久的紀念。據說“爐神姑”的稱号,也是齊桓公敇封的。

爐姑祠,不僅黑鐵山巅峰有,而且在黑鐵山東麓的冶裡村(李娥故裡)也有,甚至桓台縣城也有“爐姑園”。園内有手托耳環,腳踏妖牛的“爐姑像”。并有楹聯曰:“烘爐烈焰精金百煉鑄千秋利劍,冰清玉潔舍身為父孝女兒萬世美名。”上聯,稱頌李焱(一說歐冶子)生前是著名的鑄劍大師;下聯,贊美李娥是烈火淬煉、救民于水火的萬世孝女。

我童年時期的淄邑故鄉,每年重陽節都有一些虔心向佛的老太太,結伴前往鐵山參拜爐神姑。大旱之年,都選擇爐神姑的生日——農曆六月十九,打醮祈雨。

古商山,還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秀麗景觀,而揚名四方。據北宋地理通志《太平寰宇記》記載:“商山在淄川縣北七十裡,有鐵礦,古今鑄焉。山前有盤龍嶺,後有鐵牛峰,左有金山祠,右有蓮花洞,絕頂有爐姑祠,旁有聖水泉。”

據說明代有位皇帝從地圖上發現,山東青州府所屬各縣皆有山,唯獨高苑縣(原高苑、青城,兩縣合并為現在淄博市高青縣)的沒有山,突發奇想,就把百裡之外的商山劃歸高苑,并專劃了一條五裡寬的通道,讓高苑伸出了一條百裡長足。

明嘉靖年間,一位叫葛臣(字子良,河南人)的高苑知縣得意洋洋地寫了一首《商山霁雪》雲:“雲霁群巒建,商山白更多。……東坡看馬耳,詩興更如何。”借大雪後商山巅峰皚皚白雪、雲霧飄渺的美景,聯想宋代蘇轼之“前瞻馬耳(山名,今諸城東南)九仙山……真個是超然”(《江城子》)的感慨,抒發豪邁詩興。是以,“商山霁雪”被列為高苑縣八大勝景之一。

至清雍正年間,又有一位叫成聿炌(kai)的新城(今桓台)貢生,寫了一首七絕《鐵山晚照》稱:“鐵山聳黛一峰孤,煙鎖晴岚滑有無。無是夕陽宜近照,西窗翠上斂氍毹(qu shu,毛、麻混織的毯子)。”作者把夕陽下的鐵山,寫得五彩斑斓、美輪美奂,神奇動人,故“鐵山晚照”又被列為舊新城八景之一。

鐵山更奇絕的地理位置,還在于它長期作為劃分州、府、縣的界标,地處山東中部“長(山)、桓(台)、益(都)、臨(淄)”四縣交界。上述得知,鐵山曾為高苑縣的一隻條百裡“長足”。到了近代,又曾是距原長山(合并鄒平縣)縣城六十華裡的一塊“飛地”。

基于這種特殊的地理優勢,到了上世紀抗日戰争初期,1937年,在廖榮标、姚仲明、趙明新等共産黨人的組織上司下,聯合原長山中學校長、進步人士馬耀南(即揚名山東的“一馬三司令”之長),發動周邊縣區的愛國青年,在鐵山腳下的太平村,發起了山東省著名的“三山(黑鐵山、天福山、徂徕山)”抗日武裝起義之一的“黑鐵山起義”。是以,當今修建了矗立于鐵山之巅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雄踞于鐵山西麓的“紀念館”、“紀念壁”、“烈士坊”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築群,形成一組紅色旅遊景觀。

從商山——鐵山——黑鐵山,在漫漫曆史長河中,始終是齊國故地的一枚奇葩瑰寶。

2022年1月9日

馬汀:淄博有座黑鐵山

作者簡介:馬汀,生于1933年10月,淄博市張店區人。畢業于山東師範學院(今山師大)中文系。從1960年起先後在淄博六中、十一中任國文教師。淄博市首批獲得中學進階教師職稱的教師。先後發表教學論文、散文、詩歌等200餘篇,個人先後出版散文集《雜記與漫談》《打磨子轶事》《農民楊玉寬》《晚霞集》《牽手集》《冬天裡的收獲》等。

壹點号 柳泉金融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