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白崇禧,很多人都特别熟悉,他是桂系軍閥的代表人物。白崇禧出生于1893年,廣西省桂林市人,因為廣西簡稱桂,是以白崇禧也被稱為桂系軍閥的代表。
白崇禧足智多謀,他最響亮的稱号是“小諸葛”。白崇禧之是以被稱為小諸葛,指的是白崇禧有諸葛亮般的智謀,白崇禧也沒有愧對他的稱号,他的軍旅生涯幾乎很少失敗,是有名的常勝将軍。

說到白崇禧,就不得不提他的搭檔李宗仁。李宗仁與白崇禧是同班同學,二人志趣相投,是以在軍旅生涯中結為搭檔。1925年,在第一次滇桂戰争中,白崇禧與李宗仁兩人合作,打敗了當時的雲南軍閥唐繼堯的部下沈鴻英與王潔修。
之後李宗仁與白崇禧統一廣西,正是這一戰讓白崇禧一戰成名,因為白崇禧出神入化的指揮能力,讓李宗仁與白崇禧以少勝多,打敗了沈鴻英與王潔修。這一戰之後,白崇禧的小諸葛名号傳遍大江南北。
抗日戰争中,白崇禧也為我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之後,因為中日雙方之間的國力差距,是以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中國,就連當時的蔣介石也覺得中國“三日必亡國”,是以無心抵抗日本人。
而當時李宗仁與白崇禧年輕氣盛,他們不願意看到日本人在中國橫行霸道,是以主動出擊,與日本人交鋒。在台兒莊戰役中,白崇禧配合李宗仁取得了台兒莊大捷,台兒莊大捷讓國人揚眉吐氣,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整個戰鬥過程幾乎全部由白崇禧指揮,此役過後,白崇禧被日本人稱為戰神。
台兒莊大捷後,蔣介石也認為中國有抵抗日本侵略的可能性,是以開始調集國軍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侵略者。可以說正是因為白崇禧的台兒莊大捷,國軍才有勇氣抵抗日本侵略者,之後才有正面戰場與日本侵略者的交鋒。
白崇禧在整個抗日戰争中還提出了很多軍事政策,比如說“積小勝為大勝、以時間換取空間”,這些政策都被蔣介石采用,并且對抗戰的局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前面我們說了,白崇禧足智多謀,指揮的戰争很少有失敗的,也因為他的足智多謀,日本人特别害怕與白崇禧直接交鋒,并在背後将白崇禧稱為戰神。
不過就是這麼一位被日本人稱為戰神的軍事天才,在跟老蔣去台灣之後卻不受老蔣重用,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白崇禧與李宗仁一直都是桂系軍閥的代表人物,他們統一廣西之後一直跟老蔣不太對付,也不服從老蔣的調遣。白崇禧甚至在淮海戰役中面對國軍主力即将被殲滅卻不救援,這一切讓老蔣大為惱火,認為白崇禧有意與自己作對。
白崇禧跟随蔣介石到了台灣後,因為兩人之前就鬧得不愉快,是以蔣介石并沒有重用白崇禧,隻是給了他一些閑職,并無實權。1966年,白崇禧病逝于台灣,死因是心髒病。
參考資料:
《中國現代史略》2010版、《白崇禧口述自傳》、《台兒莊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