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紀,地球氣候相對溫和,地質運動減弱,自然災害減少,人類文明迎來了一個比較快速發展的時期,在此期間,世界上崛起了三個最為強大的帝國,分别是歐洲的拜占庭帝國,中東的阿拉伯帝國還有東亞的唐帝國,三者之間因為絲綢之路的關系,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系,但是期間也有過摩擦和争鬥,今天就要來說說古代兩個最強帝國之間的一場戰争,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軍事行動:怛羅斯之戰。

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唐朝國力空前的發展,并且将勢力範圍不斷地向西方開始輻射,突厥汗國以及其他西域諸國都先後被唐朝所滅,唐朝開始統治河套、漠南、安南等地區。包括高昌、于阗等西域小國家,要麼屈服于唐朝,要麼就被武力滅國,當然唐朝皇帝也不是什麼暴君,隻要你老老實實聽我的,國内的事情,你們國家的國王說了算,唐朝并在這裡設定了安西都護府進行管轄。
我們再來說說另一邊的阿拉伯帝國,古代的中東地區處于長時間的混亂割據狀态,經過百年的兼并,阿拉伯半島總算形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個大洲的帝國,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占領了北非和西班牙,吞并了西亞并且控制了地中海南岸,接着阿拉伯人也開始打起東方的算盤起來,阿拉伯帝國東方駐軍最高長官哈賈吉·本·優素福宣布,誰先踏上中國的領土,誰就會被任命為中國的長官。
這種天方異談的想法引發了他們的狂熱,結果中國人沒事,反倒是印度王朝遭了殃,他們大量的東邊地區都被阿拉伯帝國占領,唐朝自然也感受到了其敵意,盡管雙方表面上保持和平和繁華的貿易,但是在暗地都在往中亞增加自己的勢力,一場摩擦在所難免。
天寶九年,唐将高仙芝奉命出軍擊破了依附吐蕃的車師國,并且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為吐火落地區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換句話說,高仙芝就是唐朝在中亞的代言人外加總督。
750年,高仙芝繼續率軍進攻位于如今烏茲别克斯坦境内的石國,理由是它“無番臣禮”,石國轉而向黑衣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求救),阿拉伯帝國聽聞消息,立刻調兵,高仙芝考慮到當時唐軍比起阿拉伯帝國,勢力相對還是微弱了些,于是他決定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國,率領唐軍以及其他附屬國軍隊長途奔襲,深入阿拉伯境内700多裡,最終在怛羅斯和大食軍隊遭遇。
這讓交戰雙方都很意外,誰也沒能想到會在這裡和對面相撞,随即爆發了慘烈戰争,不過意外發生了,高仙芝所率領的葛邏祿部衆突然反叛,與阿拉伯軍夾擊唐軍,這導緻高仙芝本來人數就處于下風的軍隊潰敗,高仙芝也帶着剩餘的幾千人傳回,直接撤回了都護府。
盡管阿拉伯帝國獲勝,但是沒想到的是,過了幾個星期,黑衣大食的國王急急忙忙的就來到了都護府,并且想要前往長安主動求和,懇請休戰,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高仙芝率領的部隊隻有2萬人,但是他們在損失了1.8萬人的代價下,面對10萬阿拉伯聯軍,依然殺了7萬敵人,這也讓大食國王吓破了膽,阿拉伯人重新整理對唐朝戰鬥力的認知,他們明白這次高仙芝所率領的,隻是少部分部隊,唐朝大軍并沒有出動,更何況絲綢之路阿拉伯人也獲益衆多,為此才急不可待的希望停戰,而唐朝也樂得順坡下驢,這一場爆發在751年的作戰,對于雙方的關系都沒有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