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人們總是把少年的勇氣當作叛逆,把成年人的懦弱當作顧全大局;

叛逆是每個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都存在的現象,對待孩子的叛逆,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呢?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01 要從尊重做起

尊重就是實事求是地看待一個人,認識到其獨特個性。

實事求是看待學生、看待孩子挺不容易,父母與教師的心很容易被自己的傲慢與偏見所蒙蔽,隻是看到他想看的。

心裡想讓孩子好好學習,聽家長和老師的話,或高人一等才算赢。

如果事與願違,家長就認為孩子不成器,或者認為孩子叛逆。

然而,重要的不是孩子的表現是否符合父母的期待,而是父母如何去從孩子的表現中發現機會。

能否發現表象背後的機會,這簡直是天堂地獄的轉折點,無論孩子是學業優異,還是厭學拒學、情緒障礙、打架鬥毆、閉門不出、學業一塌糊塗等。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關鍵是如何去讀懂孩子内心深處的需求,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從這個角度看孩子的叛逆,這反而是孩子成長、父母成長以及老師成長的契機!

經常聽家長抱怨,孩子進入叛逆期,實在太難管了,真是讓人頭疼,罵也罵不得,說了又不聽,到底該怎麼辦呀?

國小時候,開始正式進入了“社會模式”,和老師、同學等外人打交道,孩子的自我意識慢慢覺醒,經常和家長唱反調,試圖挑戰家長的權威,不願被家長管。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這個時候,家長的管教在他們眼裡會變成不耐煩的指責,造成孩子易怒、易沖動、會頂嘴的性格,面對生命還沒有畏懼感,容易做出極端的舉動。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情晴雨不定,為了讓孩子度過叛逆期,家長的教育方法也要适時改變。

02 溝通比指令有效

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家長耐心的溝通和安撫,傾聽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觀點和思維模式,讓孩子暢所欲言,而不是用父母的身份和道理來打壓他。

适當的放下父母的面子和權利,學着做孩子的朋友,這個年紀的孩子最想證明自己是“小大人”,那就讓孩子去證明,讓孩子的人格受到尊重。

比如:

買衣服時,尊重孩子的喜好,而不是家長覺得孩子應該穿什麼;

報興趣班時,看孩子的興趣是什麼,而不是家長覺得哪個更有用;

在做選擇的時候,聽聽孩子的意見,而不是直接幫孩子做決定。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這個時期,家長要在限制孩子和給孩子空間中做好平衡,不能過分限制,也不能一味放松,張弛有度,給孩子空間和自主選擇權,但也要孩子知道行事的規矩和道理。

03 溫柔守護青春叛逆期

青春期的叛逆,無疑是最令家長頭疼的。

我們經常能聽說父母抱怨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多難管教。

“兒子越大越不着家,說幾句,就把房門關上,嫌我們唠叨!”

“女兒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說了。”

“今天和讀高中的孩子吵起來,太生氣打了他,我現在該怎麼辦?”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更嚴重的還有一些孩子不學無術,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喝酒抽煙。

可以說,十幾歲的孩子叛逆起來,最讓父母困惑和無助。

這個年紀的孩子,從生理到心理都産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更加向往獨立和自由。

04 注重溝通的方式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和父母關系變得僵化,他們常常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

電視劇《小别離》中朵朵一直聽話乖巧,卻在某天也開始對父母大喊大叫:“你們尊重過我嗎?在你們眼裡,除了成績還有什麼!”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其實,不是父母的愛錯了,而是我們表達上出了錯。

過多的關注孩子的學業,很少聽孩子内心的聲音,于是他們漸漸關上心門,自然會拒絕管教。

是以孩子在青春期,更要與他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其中,聽比說重要得多,放棄居高臨下的互動模式,多問問孩子怎麼想的,一定讓孩子明白,不管多大,爸爸媽媽永遠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05 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在他們小的時候,你打罵孩子,用盡父母的權威,但當孩子大了,你會發現打不哭他,吓不到他,怎麼罵他都低着頭不說話,然後用他最叛逆的方式去反抗你。

這個時期,越高壓,反而反彈得越厲害。

有個網友,兒子16歲那年說要和同學去旅行,這是兒子第一次遠行,妻子很擔心,怎麼都不同意,甚至和孩子吵了起來。

但是網友聽完卻意外地答應了,甚至主動和孩子一起做攻略。

有人問他:“你不擔心啊?”

網友說:“擔心啊,不過我都打聽過了,路線和酒店都安全得很。這是他自己的決定,也沒什麼錯,孩子大了,父母能做的是支援,總是擋在他前面,他得不到成長,也會怨恨我們管得太多。”

家庭教育|孩子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

是啊,叛逆期的孩子,你越管,孩子就越反感。

不妨在大原則下,多聽孩子怎麼說,發自内心的尊重、了解和支援孩子,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标志,家長正确對待,和孩子一起跨越過去,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氛圍和和諧的環境,幫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相信孩子一定可以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