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課堂|鳳縣博物館三彩器賞析

鳳縣博物館官方微信---權威、全面、及時釋出館内資訊,堅定文化自信,記錄發展程序。

“閉館不閉展,線上看文物”

你想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嗎?

三彩器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它就像是一幅幅立體畫,

直覺、形象、生動的

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畫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

鳳縣博物館收藏的三彩器吧!

知識小課堂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一種低溫釉陶器,釉色有藍、黑、白、黃、綠、褐等,其中黃、綠、褐三種釉彩為基本釉色,因而人們習慣地稱之為三彩。所謂三彩,并不是每件器物都具有三色釉彩。在三彩器物中,有的隻有上述幾種彩色中的一種顔色,人們稱為單彩或一彩,兩種顔色的,人們稱為二彩,帶有兩種以上顔色的則稱為三彩。

01

唐三彩釉瓷盂

微課堂|鳳縣博物館三彩器賞析

三彩釉瓷盂為鳳縣博物館館藏二級文物,年代唐代,2005年鳳州村征集。此器高14.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8厘米,整體造型盤口外撇,唇沿短,束頸,扁圓腹,假圈足,平底,白胎瓷質,上部盤口施青綠色釉,釉質瑩潤,腹施半釉,釉面由白綠赫黃色斑塊組成,釉表面較薄,局部有脫釉,此器釉質形制少見,雖為三彩,但卻是瓷胎質,為了解唐代陶器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三彩”曆史悠久,它的生産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興盛于唐朝,故稱之為“唐三彩”,而後有宋三彩、遼三彩,至明清更是創燒出多種三彩器,諸如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等,不同時期的三彩器極盡展示着中華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7世紀至10世紀的唐朝,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國家的強大促進了各方面的發展,然而這種發展也導緻了上層生活風氣的奢侈和豪華。追求奢華不僅展現在生前的生活中,還反映在自上而下的厚葬風氣,上至貴族成員,下至普通百姓都流行以三彩器陪葬的習俗。

唐墓中大量三彩器的出土讓人們以為三彩器是一種冥器,進而忽略了生活用品的概念,經過考古研究發現,在唐代以前三彩器主要是作為日常生活用器,與陪葬品不同在于其胎用的是瓷土,瓷化明顯,彩為二次燒制,不易脫落。鳳縣博物館館藏三彩釉瓷盂從形制到瓷質胎體都更符合生活用器的特征,是以推測它可能是耀州窯生産的一件兩用器,可用于陪葬亦可用于日常生活,而下面這件彩繪陶跪拜女俑則是典型的陪葬器物。

02

明彩繪陶跪拜女俑

微課堂|鳳縣博物館三彩器賞析

彩繪陶跪拜女俑為鳳縣博物館館藏三級文物,年代明代,此器長12.5厘米,寬7厘米,胎體為泥質紅陶,整體造型為一婦女雙手伏地成跪拜狀,女俑梳扇形高髻,垂鬓,五官為一中年婦女形象,面部前胸施黃釉,胸以下施白釉,背部及雙臂施綠釉,其餘部分露紅色胎體,釉質較薄,有開片和脫釉現象,俑底部中空,塑造手法較為随意。

人物俑是三彩器中的一種模型類制品,古代人幻想死後繼續享受生前的奢侈生活,于是把生前所擁有的一切都制作成三彩器帶入墓中,有身份之人其墓中陪葬侍女俑這在曆代墓葬中均可見到。

編輯:張鑫鑫 稽核:趙寶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