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俗稱“臘八”
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
臘八是春節的序幕
過了臘八
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了
家家戶戶都要忙着做一件事——
準備過年
1
臘八:祭祀神明先祖
臘八節來源于古代的“臘日”
“臘日”在早期并沒有固定的日期
一般在歲末的最後幾天
最早周代有“八臘”
周代稱“蠟”
臘月初八祭八方八神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說
“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
北齊詩人魏收
在寒冬與衆人共祭諸神時
有感而發
寫下《臘節》一詩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短短20個字
便寫出了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
人們在桌上擺上肉酒以祭祀百神
感謝百神的福佑
在新故交接的臘月
人們認真而虔誠地祭祀祖先和神靈
一餐一飯、一招一式
無不寄托着百姓
平凡而又莊嚴的生活期待
2
臘八到,粥飄香
臘八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
這一天
我國民間有煮臘八粥吃的風俗傳統
臘八粥能夠在民間廣為流傳
除了來源于佛教的一些說法外
還有中國民俗的根源
在臘八粥流行之前
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祛邪避疫的習慣
還認為冬天喝粥可以保平安
從宮廷大内到尋常百姓家
臘八粥總讓人念念不忘
沈從文在《臘八粥》中寫到:
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
花生仁兒合并攏
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
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着
單看它那歎氣樣兒
聞聞那種香味
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何況是
大碗大碗地裝着
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人們對臘八粥的偏愛
或許是因為它預兆着年的開始
是以
人們年年過臘八
年年有粥喝
3
“過了臘八,就是年”
此時節雖然正值“三九寒天”
但伴着臘八粥的香味
年味也一日日地濃烈起來
人們開始忙着
買年畫、對聯、彩燈、鞭炮、香燭等
陸續為春節做準備
民諺有
“小孩小孩你别哭
過了臘八就殺豬”
“臘八、臘八
小孩要炮
姑娘要花”
“大嫂大嫂你别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等說法
等到臘月二十三
小年一過
春節的各項慶祝活動
就會漸入佳境
人們完全沉浸
在了迎接新年的喜慶氛圍當中
家家戶戶灑掃庭院、殺豬宰羊
在外漂泊的遊子歸鄉
與倚闾而望的親人團聚
共話家常
臘八啟發着文人們的才思
這年或許是天氣和暖
或許是心懷祈願,杜甫寫下了: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淩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随恩澤,翠管銀罂下九霄。
更多的詩人在這一天思鄉恨歸
比如宋代的張耒
看着天邊的大雁陷入故鄉的回憶
東州逢臘雪,卻憶竟陵梅。
客路人方遠,天涯雁欲回。
遙憐檐外白,還點砌邊苔。
久是無人過,誰知照酒杯。
又是一年臘八到
無論你在哪裡
都願你能喝上一碗
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等 編輯/王瑤瑤
責編/楊青青 稽核/陳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