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載:“吳王有女滕玉,因謀伐楚,與夫人及女會蒸魚,王前嘗半與女。女怒曰:王食魚辱我!不願久生,乃自殺。阖闾痛之。葬于國西阊門,外鑿池積土,文石為椁……”
女人心海底針,女孩子的心思難以揣摩,吳王阖闾碰上因為半條魚而自殺的女兒滕玉公主,心裡面肯定是難受且不解的,半條魚怎麼就得罪滕玉公主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吳國自吳王壽夢在位時期開始強盛,而他的四個兒子中,有三個兒子先後繼承了王位,四子季劄也是個有德能的人,但他卻無心于王位,是以吳王隻能把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子僚,而這讓阖闾非常不滿。
阖闾是壽夢長子諸樊的兒子,僚的父親則是壽夢的第三個兒子,在阖闾看來,就算季劄不願意登上王位,那理應讓長子的兒子繼承王位,于是阖闾自僚登基起就打算造反。
而阖闾是有軍事才能的,并且僚不懂阖闾的心思,公元前515年,吳國伐楚,國内空虛,阖闾趁機把僚刺殺了,于是阖闾順利登上了王位,不過阖闾也是一個有才能君主,吳國經過阖闾的一系列改革,經濟實力和軍事能力都越來越強大。
據史記載,阖闾有三子二女,三個兒子分别是夫差、公子波和公子山,女兒是叔姬寺籲和滕玉,叔姬寺籲後來出嫁到了蔡國,滕玉公主十四五歲時還沒有出嫁。
一天滕玉公主和阖闾以及她的母親一塊吃飯,阖闾在飯桌上聊得最多的還是吳國的發展,現下,阖闾就跟母女一塊商量伐楚的事情,說着說着,阖闾夾了一道蒸魚,自己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給了滕玉公主。
誰料滕玉公主當場就翻臉了,把碗筷丢下,說:“你把吃了一半的魚給我,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要羞辱我?”
阖闾雖然驚愕于女兒的反應,但他隻認為滕玉公主被寵壞了,脾氣陰晴不定,也就沒有管滕玉公主,繼續用餐,滕玉公主見自己被忽視了,就跑回了卧室,然後就自殺了。
而曆史文獻中雖然對此事做了記載,但更為詳細的部分卻沒有說,滕玉公主就真的隻是為半條魚而自殺的嗎?是不是還有其他緣故?曆來史學家們對此也是有諸多猜想,他們實在不懂十四五歲的女孩怎麼就為了半條魚而自殺了呢?
不過滕玉公主死後,阖闾卻是痛心不已,後來更是厚葬了滕玉公主,滕玉公主的葬禮更是引起全城人都出來看,有大型表演,即“白鶴舞”,阖闾還把玉杯金樽,珠寶綢緞等當時最為名貴的東西作為了滕玉公主的陪葬品。
由于老百姓們沒有受到驅趕,并且他們覺得“白鶴舞”新奇,就一個個的加入了其中,一時間竟達到了上萬人,可他們是有來無回,到了墓地時,阖闾就下令把所有人都趕進了地宮,然後墓室的大門就被關了,上萬人竟成了滕玉公主的陪葬,于是全城就又開始哭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