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眼看大功告成,為啥向崇祯提出歸順的請求?

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幾乎每個朝代的興衰滅亡,背後都有着農民起義的影子,而到了明朝末年,他們同樣也不是亡于頭号大敵後金,反而是闖王李自成率領的大軍,攻破了明朝的國都,這倒也正應了那句話:“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内部所攻破的。”

然而在這番農民軍和明軍之間的鬥争中,雙方首領李自成和崇祯兩人,也曾經近距離進行過一段交流,不由得讓人注意。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眼看大功告成,為啥向崇祯提出歸順的請求?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建都稱帝,國号大順,同時繼續率兵北伐,此時的崇祯朝廷,已經是風雨飄搖,急令各軍進行讨伐,然而勢如破竹的李自成,還是在4月,推進到了居庸關的位置,直逼北京城門,而等到5月,李自成的農民軍,直逼如今北京複興門南郊一帶。但是李自成卻突然決定,派遣已經投降的太監杜勳和崇祯帝進行秘密的磋商談判。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眼看大功告成,為啥向崇祯提出歸順的請求?

根據《小腆紀年附考》記載,李自成竟然請求歸順,并且提出了如下的建議:“闖人馬強衆,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并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诏與觐耳。”

李自成提出的這些要求表明,隻要崇祯封自己為西北的土皇帝,便甘願俯首稱臣,同時還願意鼎力相助,幫助明軍抗擊北方的威脅清軍。從當時的明廷來看,這似乎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選擇,不但可以避免滅亡命運,還能夠緩解北方的危急形勢。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眼看大功告成,為啥向崇祯提出歸順的請求?

這也讓人感到好奇,李自成馬上要攻下北京,,眼看大功告成,為何卻突然向崇祯提出請求歸順的要求呢?實際上我們結合當時的情況,就會明白原因了。

首先要說明的是,明廷這邊接近崩潰,然而李自成卻也不好過,在4月7日的甯武關之戰中,農民軍死傷達到了恐怖的七萬,以至于李自成的精銳大部分傷亡慘重,這在史書《罪惟錄》當中同樣有所提到:“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甯武者也。”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眼看大功告成,為啥向崇祯提出歸順的請求?

必須要說明的是,李自成不單單要直接面對明軍的主力部隊,他還得考慮到攻克北京城之後的動向,因為在明軍的前線山海關,依然有着總兵吳三桂所率領的10萬大軍,而在李自成的後方,和其分裂的張獻忠也在四川開辟了根據地,建立大西政權,虎視眈眈。李自成面臨着兩面夾攻的困局。他的擔憂并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後來李自成和清軍直接作戰的時候,張獻忠不但不幫忙,還真的派兵從後面掠取他的地盤。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眼看大功告成,為啥向崇祯提出歸順的請求?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農民軍的物資也是十分吃緊,當年人家本來就是因為吃不飽飯才打仗,然而這麼久的戰亂,糧食緊缺,軍心同樣也是出現了動搖。

然而至于後來發生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崇祯拒絕了李自成的要求,主要還是因為,崇祯的手上,其實也拿不出勞軍的費用,另外一方面,他還依然存在幻想,希望吳三桂等人的援兵,能夠及時趕到。如果這次協定達成的話,那麼明清兩朝的曆史,也就要徹底的改寫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