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疆域的變化,是中國曆史上最複雜的的一個朝代。這個時代,中國版圖上的政權比較多,對西域、東北、西南的争奪十分激烈,是以難以用一張或者兩張地圖來反應時代的變遷。再加上唐朝每個時期的疆域範圍都存在争議,使得這個時代的地圖難以制作。目前存在的譚其骧的地圖一是不客觀,二是難以反應唐朝200多年的疆域變化情況。小編就專門寫下這篇文章,用上自己辛苦制作的地圖,來給大家展示下唐朝疆域的變化情況。
隋末唐初的,我沒有制作地圖,就引用一戰網上的“風雲新途”制作的地圖就可以大緻了解一下。在唐朝建立之初,中原華夏出現了無數個割據政權,唐隻是其中一個。而此時,大漠的東突厥十分強盛,基本是所有的北方割據政權(包括唐朝)都向突厥稱臣納貢,接受突厥的冊封。西域地區,西突厥強盛,主要注意:西突厥“十箭”部落生活在伊犁河一帶,而粟特(昭武九姓)、吐火羅和高昌、疏勒、龜茲、焉耆、于阗等都是西突厥控制的附屬國。

我制度的第一章圖選擇時間點為629年,因為這一年,唐朝已經統一了内地,而薛延陀汗國也成立。當時,唐太宗剛剛上台,走遍的東突厥、高句麗、吐谷渾、西突厥、薛延陀等都是難以對付的強國,諸強環繞。當然,薛延陀汗國的崛起,使得東突厥迅速衰落,這給唐朝能夠快速滅東突厥提供了機會。
第二張地圖,選擇于649年,也就是唐太宗在位的最後一年。從629年到649年的20年間,唐太宗帶領唐朝開疆拓土,滅東突厥,高昌、得到安西四鎮、庭州,擊敗吐谷渾,滅薛延陀汗國,東征高麗,可謂壯哉。在唐太宗去世的這一年,唐朝的疆域面積突破了1000萬平方公裡。不過,這時候青藏高原的吐蕃也統一了,吐蕃将成為了未來唐朝最大的敵人之一。
第三張地圖,選擇唐高宗時期(669年)。唐高宗在唐太宗的基礎之上,繼續開疆拓土,滅高麗,百濟,西突厥等,使得唐朝的疆域達到了頂峰。但是吐蕃在唐高宗時期吞并了吐谷渾地區,新羅也乘機占據了大同江以南的土地,這個時候的唐朝有得有失。西突厥滅亡後,唐朝羁縻控制了伊犁河流域,但是對于吐火羅諸國和粟特諸國并未形成控制,是以千萬别認為西突厥的全部版圖都納入了唐朝。
武則天執政時期,唐朝内部政治鬥争嚴重,周邊的吐蕃大規模進攻唐朝,突厥乘機複國,疆域大幅度縮水。圖中的西域地圖并非一直在唐朝手中,其中有幾次被吐蕃攻破,但是由于唐朝在這個時期還是占據優勢,因而沒有劃給吐蕃一方。在東北地區,震國(渤海國)開始出現,反應唐朝對東北的控制減弱,這和後突厥汗國的崛起有關。
唐玄宗早期,也就是開元年間形成的版圖如下。震國已經發展成為了渤海國。後突厥汗國依然強大。唐朝對西域地區的控制也搖搖欲墜。該時期的西域出現了非常強盛的突騎施汗國,該國多次擊敗了阿拉伯帝國的侵犯,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突騎施汗國也多次阻止了後突厥的西征。
唐玄宗後期,也就是天寶年間。這時候,雖然經濟已經走上了下坡路,國内政治也不穩定,但是外部的局勢對唐朝更有利了。後突厥汗國被回鹘所滅,唐朝北方的邊防壓力小了很多。在西域,唐朝又聯合阿拉伯帝國消滅了突騎施汗國,唐朝開始大規模在西域擴張,一度滅小勃律等國,但是被阿拉伯帝國擊敗于怛羅斯,未能進入粟特地區。此時,南诏國在西南默默崛起,開始吞并唐朝的土地,唐朝多次出兵均被擊敗。
安史之亂後的幾十年間,唐朝内部的軍閥割據開始出現,對外擴張無力。該時期,吐蕃乘機攻陷了唐朝的河西走廊,使得安西四鎮和内地的聯系中斷。不過,安西四鎮在失去了本土的支援後,依然獨自和吐蕃鬥争,直到790年後,西域才完全被吐蕃占據。這時候,南诏、渤海都在尋求擴張。
到了9世紀初期,東亞地區的形勢為之大變,吐蕃占據了塔裡木盆地,稱霸西域;而回鹘汗國也不甘示弱,向西擊敗了葛邏祿,吞并了伊犁河地區。此後,兩國在西域展開争鋒。吐蕃、回鹘進兵西域,也阻礙了阿拉伯的東侵。在西南,南诏不斷兼并周邊土地,疆域到達了頂峰。在東北,渤海國吞并唐朝遼東,擊敗新羅,征服黑水靺鞨,稱霸于東北,成為了”海東盛國”。
840年之後,吐蕃和回鹘汗國都瓦解了,而唐朝卻還繼續苟延殘喘。黠戛斯在擊敗回鹘之後,稱霸漠北10多年,随後又退回原地了,大漠留下太多的空間。東北的契丹不斷向室韋出兵,使得室韋各部争相湧入漠北,此後形成了蒙古族。在西域方面,回鹘的後代在此建立了西州回鹘和喀喇汗王朝,未來将稱霸中亞。吐蕃崩潰後,河西走廊被張義潮收複。該時期的唐朝在版圖上看起來強大,實際上内部藩鎮割據,農民起義不斷,也走向了崩潰邊緣。
從唐朝初期一直延續下來的局面在900年後徹底改變。唐朝于907年滅亡,不久,新羅、南诏、渤海等滅亡了,而遼國、北宋,西夏、後高麗、大理等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時代即将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