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博物館有一件名為“鳳紋方罍”的青銅器,這件青銅器造型古樸,端莊大氣,它是一件商代的酒器,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曆史了。

1968年,漢陽縣文化館的文物專家趙開祥在途路經一個廢品收購站的時候,聽見裡邊傳來一陣喧嘩聲,他走近一看,原來是幾個人正在圍着一件青銅罐子讨價還價,廢品收購站的從業人員隻願給5毛錢,賣青銅罐子的農民卻認為給得太少。趙開祥仔細觀看那件青銅器,當時眼睛一亮,他掏了掏口袋,發現兜裡隻有3塊錢,他趕緊對賣青銅罐子的農民說:“這個東西3塊錢我收下了”。就這樣,一件國寶級文物免遭被投入煉鋼爐的厄運。
青銅罐子
1966年3月,武漢市蔡甸區永安鎮的農民王林正跟兒子在地裡幹活,王林在前面拉犁,他的兒子在後面扶犁。也許是犁的太深了,突然間犁頭就被卡住了,王林還以為是土裡邊有石頭将犁卡住了,于是他和兒子一起使勁,想把犁頭從土裡抽出來,可是任他倆如何活動,犁頭就是抽不出來。于是父子二人将犁頭周圍的土扒開,發現土裡邊有一個青銅罐子,犁頭挂在了罐子的邊沿上。
“這是什麼?”父子二人看着露出邊沿的青銅罐子感覺到很奇怪,于是他倆找來鐵鍬将青銅罐子挖了出來。隻見那青銅罐子呈長方形,上面還雕刻有各種紋飾,一看就是一個有年代感的老物件。
王林父子也沒拿青銅罐子當回事,他們将金屬罐子擡到了地邊,然後繼續犁地,等犁完地後,父子二人擡着青銅罐子回到了村子裡。
村民們看到王林父子擡回一個青銅罐子都跑過來圍觀,由于當地有用罐子裝骨灰的民俗,大部分村民認為王林挖到的這個罐子不吉利,有可能是一個裝骨灰的罐子。王林父子聽了村民的話感到很晦氣,不過那麼大一個青銅罐子扔了也怪可惜的,于是王林請示過村長之後,就将青銅罐子放到了村部的庫房裡。
賣廢品
1968年,村裡想成立一個鼓樂隊,缺一面銅鑼。由于當時物資短缺,如果買銅鑼需要用等量的銅去商店交換。到哪裡去弄銅呢?王林突然間想到了自己兩年前挖到的那個青銅罐子,于是他和村長彙報之後,村長欣然同意,并派了兩名村民跟王林一起擡着青銅罐子去到商店,他們想拿青銅罐子去換銅鑼。
王林他們三個人擡着那個青銅罐子去到了賣銅鑼的的商店,說明了來意之後,售貨員仔細檢視他們帶去的青銅罐子,然後告訴他們:“這個東西烏漆抹黑的,不能确定它是銅”,堅決不肯讓他們換購。
王林他們三個人跟售貨員商量了半天,但是售貨員堅決不同意。沒辦法,他三個人隻能擡着青銅罐子出了商店。三個人一商量,既然這個青銅罐子不能換購銅鑼,擡回去又太重了,不如将它當廢品賣了得了。
于是三個人就擡着青銅罐子又去到了廢品收購站。誰知到廢品收購站之後,收廢品的從業人員看了青銅罐子也堅決不肯按銅收購,隻能按鑄鐵收購,稱完重之後按鑄鐵的收購價隻給他們5毛錢。
王林聽了之後很生氣,他們三個人圍着收廢品的從業人員讨價還價,王林想讓從業人員再多給點錢,可是從業人員說什麼都不給。
正在這時,漢陽縣文化館的文物專家趙開祥路經此地,他聽到廢品收購站裡傳出喧嘩聲就走了進去。當他看到地下擺的那個青銅罐子之後,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摸了摸口袋發現兜裡隻有3塊錢,于是他對王林說:“你們别吵了,這個東西我收了,你看我身上隻有3塊錢,行不行?”
王林聽說有人肯出3塊錢收購青銅罐子,立刻就同意了。随後,王林他們三個人幫忙将青銅罐子擡到了漢陽縣文化館。
令人遺憾的是,在那個激蕩的年代,趙開祥3塊錢從廢品收購站淘回了青銅罐子并沒有引起文化館上司的重視,青銅罐子被搬到了文化館的庫房裡吃了10年灰。直到1978年武漢市文物局的專家到漢陽文化館來調研,在庫房裡看到那件布滿灰塵的青銅罐子,它的命運才迎來了曙光。
鳳紋方罍
那麼,趙開祥花3塊錢買下的青銅罐子到底是件什麼樣的文物呢?
這件青銅器高38.5厘米,口徑16.2厘米,材質為青銅。整體為長方圓形,青銅器的形制為侈口、直頸、圓肩、鼓腹,下腹内收,方圈足微外撇。這件青銅器的器身四面正中及隅處均有扉棱,看上去棱角分明,極具立體感;器肩部正中飾獸面紋,兩側有獸首銜環,顯得大氣磅礴;青銅器通體以雲雷紋襯底,頸、肩、腹及足分别飾五組長冠鳳紋、尖角鳥紋和飾焦葉紋,繁雜的紋飾使整件青銅器看起來端莊大方。
經專家鑒定,這件青銅器為商代的青銅罍,是一件禮器。由于這件青銅罍器身上鑄有五組長冠鳳紋,專家将其命名為“鳳紋方罍”。
罍是古代祭祀時使用的一種盛酒器皿,屬于一種禮器。這種禮器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非常流行,目前我國發現多種器形的罍,但是像這種方形的罍還是比較稀有的。這尊鳳紋方罍上沒有銘文和一些相關的曆史資訊,後經專家鑒定,這尊方罍為西周晚期的禮器,從方罍上的鳳紋推斷,它是當時王侯所使用的一種禮器,是一件珍貴的文物。目前,鳳紋方罍被收藏于武漢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結語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文物辨識能力與保護意識還不是很強,發現這尊方罍之後,很多人都以為它是一件不吉祥的器物,并未重視。後來,這尊方罍還差點被賣到廢品收購站,幸好它遇見了文物專家趙開祥,才免遭被投入煉鋼爐的厄運。趙開祥專家為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留下了一件珍貴的文物。
方罍的存世量稀少,它是僅次于銅禁的三代青銅器。令人遺憾的是這尊方罍沒有蓋子,後來,武漢博物館請人依照方罍的造型定制了一個蓋子,如果當時能夠找到這尊方罍的蓋子,那麼這件方罍就絕對能稱得上是“稀世奇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