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氣勢恢宏的故宮博物院不光是北京的一張名片,也是中國的名片,很多熱愛旅遊的同學想必去過不止一次。細心的您可能對故宮裡一棟三層佛堂雨花閣有印象,多年來雨花閣從不對遊人開放。至于原因,很少有人知道,導遊往往也說不清楚,給這棟小樓平添一分神秘感。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如果您對此沒有印象,需要說明的是,此雨花閣非彼雨花閣,不是南京雨花台區的那個。南京雨花閣的曆史要悠久得多,大約建造于南北朝時期,而紫禁城裡的雨花閣建于清乾隆年間。

曆經六百年風雨的故宮古老而龐大,藏着太多秘密,發生過數不清的怪事。有一些流傳很廣的傳聞,比如有人在晚上看見過故宮的過道上出現成群結隊的宮女,打着燈籠走過,又突然消失,以及傳說中的“鎮宮之獸”,像老鼠又像豬,奔跑迅速,從來沒人看得真切。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位于故宮内廷外西路的雨花閣,是宮中幾十座佛堂裡最大的的一個。長久以來,遊人對這個禁止參觀的佛堂頗感好奇,産生了種種猜測。故宮那麼大,不開放的場所當然不止一處,有的是因為修繕而臨時關閉,有的是為了保護容易受損的珍貴文物等等。

雨花閣不開放和傳聞中的怪事沒什麼關系,真相的揭曉和故宮曾經的主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有關。

愛新覺羅·溥儀生于1906年,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攝政王載沣之子。1908年,光緒皇帝死後,年僅兩歲的溥儀被慈禧太後推上了龍椅。溥儀在位僅三年,清朝随着辛亥革命的浪潮土崩瓦解,5歲的溥儀也在懵懂中退位。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溥儀和他的皇室家族雖然失去了權力,享受的待遇還是很優厚的,仍然住在紫禁城内,每年還可獲得民國政府特别撥付的數百萬銀元專款供其開銷。這種美好生活持續到1924年,發生了第二次直奉軍閥大戰,已經18歲的溥儀及其家族被趕出了紫禁城。

後來,無所适從的溥儀曾被日本人利用,做了僞滿洲國的皇帝。抗戰結束後,溥儀作為戰犯被關押。1959年,年過半百的溥儀在勞動改造中表現良好,被準許特赦,重獲自由身。沒多久,他被配置設定到北京一個植物園工作,開始了普通人的生活。

那時候紫禁城已經對公衆開放,改稱故宮。溥儀曾在閑暇時故地重遊,回到故宮看看自己長大的地方。不過這位曾經的紫禁城主人也得買票才能進去。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普通人第一次到故宮,無不被其宏大的規模和皇家氣象所震撼,感受到波詭雲谲的曆史氛圍。這裡随便一個角落就能讓愛好曆史的遊人駐足良久。對溥儀來說顯然不是這樣,他在回憶錄裡曾說,自己少年時期很是厭倦宮中生活,被憋壞了,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

溥儀重遊故宮的時候,轉到了内廷外西路的雨花閣,剛好遇見一些遊客在詢問博物館的專家,這裡為什麼不開放呢?專家解釋說,雨花閣裡的佛像非常珍貴,為避免被損毀,不能對公衆開放。

站在人群中的溥儀聽了這話,不由得搖搖頭說,不對,不是這樣的。專家不認識溥儀,感到納悶,就問道,那你給說說是怎麼回事?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溥儀在故宮生活過十幾年,熟悉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他當然知道雨花閣的秘密,當下不慌不忙對衆人講出了真相:“其實,這個佛堂的第四層,供奉着三尊歡喜佛,原本隻有皇帝成婚前才能去看一下,目的是提前學一些男女之事。此地不宜對外開放,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溥儀說的沒錯,雨花閣不向遊人開放正是這個原因。乾隆十四年(1749年),根據蒙古國師的提議,乾隆皇帝下令建造了漢、藏混合式的雨花閣佛堂。佛堂的殿閣屋頂皆鋪以銅鎏金瓦,屋脊上有龍形裝飾,其造型和色彩在故宮的諸多佛堂中獨一無二。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雨花閣的外觀是三層,其實在一層和二層之間還有一個暗層,也就是“明三暗四”的結構。其中第一層内部供着三座圓形的壇城,據說象征着宇宙之真理。第二層以上面積逐漸變小,稱為“仙樓”,第二層的東、西檐下供奉着成列的佛塔。第三層懸挂着“普明圓覺”匾。

第四層空間最小,懸挂着“雨花閣”匾,供奉着藏傳密宗佛教中的“歡喜佛”。這種佛像的的造型不太适合向遊人開放,尤其不适合讓小朋友看到。

溥儀講出雨花閣的秘密之後,專家或導遊也會告訴絡繹不絕的遊人,雨花閣中的藏品不允許也不适宜對公衆開放。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