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李治時期的大唐有多霸氣?一句話,周邊外族主動臣服

現今,如何了解“領袖”二字?

首先,應該可以“帶隊”,不論小到一個組織,或大到一個國家,振臂一呼時,無數人響應,也就是說得具備很強的影響力;

其二,自身應該起到表率作用,自己不帶頭做光指揮别人肯定不行。

其三,幫助弱勢群體,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其實,很好了解,舉一個例子,《水浒傳》中的宋江為何成了領頭人?他喜歡做好事,别人一開口,他出手就相當闊綽,而且不計回報。這樣的人,大家都喜歡跟着。而這個道理放在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李世民、李治時期的大唐有多霸氣?一句話,周邊外族主動臣服

來說說唐王朝,這是中國史上非常輝煌的一段曆史,國力空前強大,經濟發達,文化教育也達到了一個曆史新水準。當然,後人更多關注的則是唐王朝的國内之事,至于與國際的互動,似乎除了戰争及遣唐使外,其餘的好像離得都很遠。

事實上,除非這個星球隻有一個國家,不然的話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千年後如此,千年前還是一樣。當時的唐朝是很厲害,但還有一個新崛起的勢力也不容小觑,那就是:大食(後來的阿拉伯帝國)。當然,在地中海闆塊上,還有一個羅馬帝國。

李世民、李治時期的大唐有多霸氣?一句話,周邊外族主動臣服

當時的大食勢力擴張迅猛,使得波斯國(現在的伊朗)節節敗退。新繼任的國王卑路斯難敵對方的強勢攻擊,便沿着絲綢之路一路東逃到了吐火羅(現在阿富汗),受到當地部落酋長的保護,得到了些許喘息的機會。

雖然,卑路斯在吐火羅部落武裝的幫助下,戰争的形勢一度轉好,并收複了部分疆域,但是,對方卻押注了大量的軍事實力,不久便打得卑路斯連防禦的氣力都耗盡了。于是,在不得已之下,卑路斯再次向大唐尋求“政治避難”。

據史料記載,阿拉伯人在入侵波斯之時,卑路斯的父親亞茲德格爾德三世曾數次向當時的大唐王朝請求提供軍事協助,但都被唐太宗給拒絕了。之後的654年,在卑路斯意欲東山再起的時候向唐朝求援,卻又被唐高宗李治以路途太遠為由拒絕了。

李世民、李治時期的大唐有多霸氣?一句話,周邊外族主動臣服

先要儲存自身實力,再謀求其它的事情。

661年,卑路斯再次遣使向唐朝求援,可見這次他知道大唐不會拒絕他的請求,甚至,沒準還能從軍事上幫助他。

當時大唐王朝是一個相當開放的王朝,對外貿易相當活躍。雖然,一個王朝的經濟和它的實力直接捆綁,不過,還有一方面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通商貿易的安全。古時和現在一樣,貿易一樣有糾紛,最後誰拍闆定論,顯而易見是強國。

唐王朝在周邊國家看來,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是以,卑路斯要選擇一個至少在軍事實力能和大食一較高下的國家。

李世民、李治時期的大唐有多霸氣?一句話,周邊外族主動臣服

并且,當時的唐朝皇帝有一個稱呼“天可汗”,簡單了解就是:唐朝的皇帝是天下的共主。也就是說,當時的唐朝皇帝具有絕對的國際話語權。

後人也有将這種稱呼了解為當時的某種國際組織。其實,還是有差別的,組織無論大小,總有其綱領群組織構架。而這種稱呼的産生,是由于從李世民開始的拓邊戰役幾乎很是順利,周邊的外族很多不是被滅就是主動臣服了。

唐高宗李治很是痛快的答應了卑路斯的請求,并且,還派遣特使王名遠入西域中亞,成立波斯都督府,冊封卑路斯為當地都督,662年唐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這樣的話,就等于将波斯納入了大唐的看護之下,不過并沒有派唐軍進駐。

李世民、李治時期的大唐有多霸氣?一句話,周邊外族主動臣服

即便如此,後來在阿拉伯軍隊的不斷威逼下波斯再次淪陷。

見此,李治很大方,讓人在長安建造了波斯寺,以作波斯人集會之所,置于長安醴泉坊。又将洛陽修善坊、立德坊等劃為波斯人社群。677年,卑路斯去世。去世地點,一說長安,一說洛陽。

波斯沒了,大食也沒再有其它動作,但若不是忌憚大唐王朝的實力,他們怎會就此罷手?畢竟,波斯王室的後裔還在,這始終都是一個隐患。

其實,大食和大唐交過手,敗了幾次還不服氣。後來的怛羅斯之戰,大食再次聚集了20萬大軍,想以此力壓唐軍。當時的唐軍不過3萬,結果是葛邏祿突然叛變,導緻唐軍失利。這是阿拉伯與大唐幾次邊境沖突中唯一一次打勝安西軍。

當時,唐王朝周邊的外族勢力都很強大,吐蕃、突厥等。而這裡,有國家實力的較量,也有作戰兵器和排兵布陣的較量。因為,唐王朝更開放更自信,是以,在戰争中的氣勢肯定勝人一頭。就好比現在,強國在氣焰上總是給人一咄咄逼人的感覺。

李世民、李治時期的大唐有多霸氣?一句話,周邊外族主動臣服

論影響力,在當時的亞洲,唐王朝應是穩坐頭把交椅;

論行動力,對于正義的一方,唐王朝總是會及時出手相救。

這不正展現了一個大國該有的态度嗎?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更多的國家與大唐交好,這并非簡單的學習或交流,而是覺得唐王朝可以帶領世界邁入一個更好的時代。

參考資料:

【《波斯帝國史》、《舊唐書·太宗本紀》、《舊唐書·本紀第四·高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