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甫寫了一首罵人詩,短短28字沒有一個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人

在衆多古代詩人當中,有着“詩聖”稱号的杜甫,一直以古樸悲怆的現實主義詩文為風格,然而在他生平當中,實際上也曾一改常态,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從他的知名作品《飲中八仙歌》就能夠看來,杜甫同樣也寫過一首28字的罵人詩,後兩句成千古名言,短短28字沒有一個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人。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贈花卿》,為一首七言律詩,其全文如下: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讀者會表達疑惑,後面兩句話的确是著名無比,然而它難道不是用來形容樂器的美妙嗎?實際上結合當時的實際背景,就能夠明白真相了。

杜甫寫了一首罵人詩,短短28字沒有一個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人

杜甫作詩的時間為唐上元二年(761年),而标題的“花卿”指的也不是别人,而是當時唐朝名将花敬定,自從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直都沒有恢複元氣,各地節度使也開始擁兵自重,等到761年4月,劍南節度使段子璋籠絡三川起兵叛亂,自稱為梁王,并且先後攻克了綿州和劍州。

眼看着唐王朝将再次陷入戰亂,危機關頭,西川節度使崔光遠和将領花敬定,力挽狂瀾,他們配合其餘部隊,突襲綿州,擒殺了段子璋,并成功的阻止了叛亂。随後又進入蜀中,清剿其餘叛軍。

杜甫寫了一首罵人詩,短短28字沒有一個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人

此時的杜甫,因為戰争正在蜀中漂泊,對于平定叛亂的崔光遠花敬定等人,他也是崇拜不已,然而等花敬定帶着手下,占領了錦州城時,杜甫卻發現了不對勁的一幕。

在一路上,花敬定仗着自己平定叛亂,得意不已,随即開始目無尊法,為非作歹,入城之後,花敬定收獲了叛軍部隊中的絲竹樂隊,公然在大堂上演奏,一邊飲酒享樂。按照當時唐朝的律法,禮儀制度是十分嚴格的,即便是音樂,界限也是異常分明,這種級别的樂器,隻有帝王能夠使用,臣子擅自吹奏,就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杜甫寫了一首罵人詩,短短28字沒有一個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人

花敬定似乎并沒有将皇帝放在眼裡,他縱情聲色,這樣一來,這個征讨叛軍的猛将形象,在杜甫心中開始急劇跌落,寫下了這首《贈花卿》,表面上,他似乎是在稱頌樂曲的柔美動聽,實際上是在指責花敬定僭越本分,行越矩之事。

而到了後來,花敬定的行為更加方式,他驕縱士兵,搶劫民間财物,甚至“斷婦人手腕,以掠取金钏。”其言行已和叛軍無異,無比失望的杜甫,又寫下了《戲作花卿歌》:“李侯重有此節度,人道我卿絕世無。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來嘲諷和批判花敬定的荒唐行為。

杜甫寫了一首罵人詩,短短28字沒有一個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人

能一口氣被杜甫寫兩首詩“表揚”的人,唐朝除了花敬定似乎找不到第二個,不過就在當年,花敬定總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段子璋殘部逃至丹棱境内竹林寺鐵桶山(今四川縣境内),花敬定驕傲輕敵,長驅直入,結果中了埋伏,反而被叛軍所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