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鎮國玉器之首: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失蹤後被道士裝了300年鹹菜

北京西華門外有一道觀,名為“真武廟”,廟内有一個大菜甕,口徑一米多,通體由玉石雕刻而成,一看就不是俗物。不過奇怪的是,三百多年來,在這裡來來往往的人少說也有幾百萬,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意識到它的不凡,就連真武廟的道士也隻是用它裝鹹菜,對它的來曆一無所知。

鎮國玉器之首: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失蹤後被道士裝了300年鹹菜

實際上,這個“大菜甕”名為渎山大玉海,乃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打造的玉器,被《國家人文曆史》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13世紀,骁勇善戰的蒙古族崛起,忽必烈繼承汗位時,蒙古已經入主了中原,正是國力最鼎盛之時。一天,忽必烈為了大宴群衆,犒勞手下衆将士,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他想打造一個巨型的皇家大酒缸,以彰顯國勢昌盛。不久之後,宮中的玉石工匠就接待了這條指令,他們不敢怠慢,于是連夜就開展了這項工作,在全國範圍内尋找珍稀玉石。

鎮國玉器之首: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失蹤後被道士裝了300年鹹菜

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考察之後,玉石工匠終于在河南南陽的獨山上,找到了一塊重達7000斤的獨山玉。獨山玉乃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陽翡翠”之稱,珍貴無比。為了不浪費這塊大玉石,數百名工匠沒日沒夜地對其進行精雕細琢,直到5年之後,也就是至元二年(1265),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渎山大玉海”才順利面世。

鎮國玉器之首: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失蹤後被道士裝了300年鹹菜

渎山大玉海的玉石是墨綠色的,隻有幾處混有白色、黑色、紫色等花紋,質地柔和細膩,溫潤無比。玉器周身雕有十幾種動物圖案,包括龍、螭、鯉魚、犀等,技藝精美神妙,形神兼備,是中國玉器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式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渎山大玉海可以貯酒30餘石,也就是3000升,足以稱得上是一個龐然大物,忽必烈用來宴請群臣可謂是綽綽有餘了。

鎮國玉器之首: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失蹤後被道士裝了300年鹹菜

後來,忽必烈又在金朝瓊華島的基礎上,修建了元大都的中心——萬壽山,與此同時,他還在萬壽山的最高處打造了“廣寒殿”,而渎山大玉海就被放置在廣寒殿中。(至元二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廣寒殿。)然而不幸的是,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盡管忽必烈曾一度大宴群衆,殺牛宰羊,盡情享樂,但在100年之後,元朝卻滅亡了,渎山大玉海也迎來了它的新主人。

鎮國玉器之首: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失蹤後被道士裝了300年鹹菜

可惜好景不長,明朝萬曆年間,廣寒殿倒塌,渎山大玉海不知去向,清代的前幾個皇帝始終沒能找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皇帝下令重修真武廟,負責人在現場監工時,偶然發現那個腌鹹菜的大菜甕是玉制的,于是他趕緊将鹹菜掏出,清洗幹淨,并在裡面放入山石,以示南海普陀之意。不過這個時候,仍沒人知道渎山大玉海的真實來曆。

鎮國玉器之首: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失蹤後被道士裝了300年鹹菜

直到1745年,高士奇進廟遊玩時,才發現“大缸”的不凡,于是他火速将此事報告了乾隆。乾隆聽後,心中喜不自勝,他當即便令内務府撥銀十萬兩,前去買回渎山大玉海。如今,渎山大玉海被安放在北海公園團城内,每年都有無數海内外遊客慕名前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