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說到夏天的消暑利器,大部分人肯定說是空調。不假,自上世紀初,美國人威利斯·開利發明空調後,夏天對于人類而言便不再酷熱漫長,直到今天,人們依然對“空調之父”威利斯·開利充滿感激,其簡直就是人類夏天的再生父母。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不過,空調發明至今也才短短百餘年光景。在這之前,我們國人主要靠什麼避暑的呢?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古人夏天消暑的神器——涼席。

涼席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那會已經有了席子的說法了。不過,最開始的席子并不是用來避暑,其采用生長在沼澤或低窪處的草編織而成。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這種草席相當粗糙簡單,主要是用于遮蓋坑窪的地面,算得上是我國最早的床墊、坐墊。當然,其并沒有避暑的功效,畢竟石器時代那會,人們隻想着如何禦寒,避暑反倒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

即便後來進入封建社會,一直以來,不管是草席還是蘆葦席,避暑都不是它的主要功能,最重要的開始充當各種墊子。管甯割席、席地而坐這一系列成語裡便能看出席子在古代的用處,直到明朝水竹涼席的出現,席子才終于被賦予了避暑功能。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水竹涼席不同于其他席子,其采用綿竹細蔑絲編織而成,由于竹子本來性涼,加上有驅蟲的功效,且經過打磨後十分滑爽,一下成了古人夏天的擁趸之物。也是從明朝開始,水竹涼席基本成了老百姓夏天人手一件的避暑神器。

而民間用水竹涼席,皇帝又用什麼涼席避暑呢?為了展現出階級的差異性,涼席自然也是非同一般。上世紀70年代,故宮在進行藏品清理時,在一堆草席中發現了一張與衆不同的破“涼席”。這席子潔白如玉,摸上去甚是光滑,即便年代久遠落滿灰塵,依舊難掩其珠玉光澤。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該席子立馬引起了故宮從業人員的警覺,意識到其必然非同小可。擦拭灰塵後,在場所有專家都驚歎起來,這是一張完全用象牙打造的涼席!

象牙本來質地又硬又脆,其和柔韌延展的涼席幾乎沒有任何交集。而兩個完全不相幹的東西竟能結合到一起,這是怎樣巧奪天工的手藝?在曆史學家後續的調查中,發現這張象牙涼席是當年雍正帝的禦用涼席,乃廣東地方官員進獻給朝廷的貢品。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令人遺憾的是,當時雍正收到席子後,既開心又心痛。畢竟象牙屬于名貴材料,用來織涼席着實奢靡浪費,尤其在聽到象牙席需要60位工匠,耗費18個月才能制成後。一向以勤儉著稱的雍正便下了道谕旨,禁止以後再生産象牙席。

算上進貢給雍正的這張,當時一共制作了3張象牙席。它們也成了絕世孤品,而制作象牙席的手藝,從此也就失傳。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這張象牙席被發現後,專家們保守估計至少值2000萬人民币。一張涼席2000萬人民币,果然是禦用涼席。

據說,當年末代皇帝溥儀在落魄那會,曾想着将這張祖傳的象牙席帶出宮賣錢。不過,當年被馮國璋趕出宮時,因太過匆忙忘記帶上,後來想要再回宮拿基本無異于天方夜譚,此事就不了了之,這張象牙席才得以儲存至今。

博物館清理出一張破“涼席”,擋去灰塵後,專家大喜:最少2000萬

如今,這張象牙席正靜靜躺在故宮博物院中,成了國寶級的文物。而唯一感受過它避暑效果的,恐怕隻有雍正本人了。光是一張涼席,裡面就大有文章,清宮裡究竟還有多少遺珍,是我們後人所不知道的?正是驗證了如今脍炙人口的俗語——“有錢人的生活,實在是難以想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