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成語,叫做“抽絲剝繭”,意思是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形容分析事物到達極緻,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就展現出了我國文物專家們對待古物,抽絲剝繭的态度。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時間回到1992年的某天,湖南長沙第15中學正在施工,打造新的教學樓,為了盡早完成任務,勞工們是日以繼夜地揮灑着汗水,突然,一位勞工發出驚呼,大家立馬停下手上工作,跑過去一探究竟,隻見眼前出現一個大坑,坑底隐約有什麼東西,而挖出來的石頭上,還有精美的花紋。

工地負責人一看,就知道此事不簡單,立刻聯系當地文物部門,很快,考古小組就趕來現場進行勘察,經過确認,此處是一處古墓,而且極有可能是戰國古墓,意義重大,于是當即展開搶救性發掘(由于基建工程的原因,不得不對遺址進行清理,屬于被動發掘)。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很快,一座古墓就出現在世人眼前,不過稍微有些讓人失望的是,這座古墓的規模很小,也沒有什麼陪葬品,就在大家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時,一位眼尖的考古人員有了新發現,他快步走向墓室角落處,然後從泥土中扒出了一面銅鏡,雖然上面沾滿了泥土,但仍然難掩它的風姿,所有人精神為之一振。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經過仔細清理,銅鏡的真實面貌出現在大家眼前,這是一面産自于戰國的銅鏡,直徑大約20厘米,重約400克,方格鈕座,刻有羽狀地紋,是當時比較常見的銅鏡。但真正引起專家重視的,是銅鏡背後的特殊花紋——隻見5個像“山”字一樣的形狀,以左旋形式出現,依次排開,間距相等,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若是将它拿遠了看,你會發現5個“山”構成了“五角星”的圖案,想要純手工制作出如此精美對稱的圖案,難度十分大。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該銅鏡被稱為“戰國五山紋鏡”,除此之外,還有三山、四山和六山銅鏡。這些銅鏡的整體設計,和“五山紋鏡”基本一緻,隻是說“山”會依次增多或減少,而正是因為這個“山”的數量變化,引起了國内衆多專家學者的熱議。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首先是“四山”,專家們認為它是取自“四嶽”之意;然後是“三山”和“五山”,這兩者一般一起出現,故而寓意“三山五嶽”;最後是“六山”,因為在“五山”的基礎上再加一“山”,“五角星”也瞬間變成了“六芒星”,這或許與當年的天文星象、數學有着某種密切的關系。

而專家周世榮則提出,這裡面的“山”,恐怕并不是指“山字”,而是一種編織物花紋的變形,它和旁邊的鳥獸、羽狀地紋一定有着某種聯系。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随着國内專家學者的熱議,國外的考古學家們也加入讨論中,不過他們的分析觀點就有點“扯”,比如歐美專家,竟然說這個叫“T字鏡”,當然了,這個“山”遠看是有些像“T”,但出土于我國的戰國銅鏡,怎麼會和外國的字母“T”有關呢?但無論如何,這也算是一種新觀點。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雖然時至今日,關于戰國山字銅鏡的讨論依然沒有一個結論,但從專家們堅持不懈地分析和讨論中,可以看出他們對自己事業的喜愛,對文物的鑽研态度,也正是擁有這樣一群真專家,才會一點一點推動我國的發展,他們是一群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28年前,湖南一中學出土一面古鏡,鏡上罕見背飾花紋,引專家熱議

那麼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這些“山”字有什麼奧妙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