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妃嫔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準?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早在戰國時期,宮中的女子們就對為妃為後趨之若鹜。想必大家也都明白,絕大多數女子都是為了那潑天的富貴。那麼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那些嫔妃的月俸祿是多少呢?

清朝妃嫔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準?

首先我們需要明确一下清朝後宮嫔妃的典制。

這裡采用的是康熙之後已經較為完備的典制:皇後與皇貴妃各一名,貴妃兩名,四妃六嫔,貴人、常在、答應不設數目限制。如此充盈的後宮,發放後妃的月俸祿等自然也是馬虎不得,當是有一定的規章制度給規定限制好的。

清朝時期使用的多是銀子,那麼後妃的俸祿也是按多少兩銀子來發放的:皇後八十三點三兩,皇貴妃六十六點六兩,貴妃五十兩,妃二十五兩,嫔十六點六兩,貴人八點三兩,常在與答應各約四兩。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有疑惑:我們泱泱中華喜好整數,為何後妃的俸祿偏愛使用小數點?

清朝妃嫔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準?

這裡就是我要敲黑闆的了:我們估算的是月俸祿,月俸祿。我們以皇後的俸祿為例,每月八十三點三兩,那一年的俸祿可不就約是白銀一千兩?前面提到後妃俸祿的發放是有一定規定的,如此看來制定規定時應是以年為機關,然後按月發放。畢竟買買買是女人的天性,若按年發放難保會有些妃子熬不過那最後兩個月。

清朝後妃發放俸祿和我們現代的上班族結算工資如出一轍,那麼她們的月俸祿放在今天算是怎樣的水準呢?

首先,我們需要把銀子給折合成人民币。關于這一算法網上衆說紛纭,我在此列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算法:《清會典》記載當時的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約不到一百升的大米,而那時的一升又相當于如今的一點五升,即當時一兩銀子放在今天至多可買一百五十升的大米,我們在此按一百二十升計算吧。

清朝妃嫔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準?

現在市場上的大米由于品牌等各種差異導緻價格差異較大,但一般大米都在兩到三元之間,我們在此依舊折中按兩點五元計算。

一兩銀子可買一百二十升大米,再由大米價格我們不難知道一兩銀子大約相當于今天的三百元。由此我們再将後妃的月俸祿四舍五入一下折合成人民币:皇後兩萬四千九百元,皇貴妃兩萬一百元,貴妃一萬五千元,妃七千五百元,嫔五千一百元,貴人兩千四百元,常在與答應一千二百元。

從皇後到答應,這其中的差别真可謂天壤之别。常在與答應的月俸祿這麼低,放在今天的一線城市連房租都付不起,怎麼仍然有那麼多的女子擠破腦袋要入宮呢?俗話說“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已入宮,又何嘗不拼一拼向更高品階努力呢?

再者,後宮妃子的穿着與吃食是不花費自己俸祿的,說白了,那些個俸祿就相當于今天的零花錢。

此外,我們日常工作還會有個年終獎呀,分紅之類的,待遇好的公司在員工過生日時還會舉辦小聚會。

清朝妃嫔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準?

清朝後宮就相當于一個待遇極好的公司,如有妃子誕下子嗣,則是“恩賜皇後銀一千兩、币三百端......答應銀五十兩、币十端”,遇上大喜事、逢年過節或者把皇帝伺候好了,紅包都是少不了的。

如此看來,清朝妃子固有的月俸祿再加上皇帝的各種紅包,即使是今天她們的生活也依然是羨煞衆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