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在開國将帥的夫人中,

羅榮桓

元帥的夫人

林月琴

可謂是比較突出的一位,

她17歲參加革命,走過長征,上過抗日前線,辦過子弟學校,在1955年授銜時成為了全軍唯一一個女大校。

林月琴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縣的一戶小商人家,母親去世很早,父親

林維伊

在南溪街上開了一家雜貨店,勉強度日。

1924年冬,南溪地區建立了中共黨組織,林維伊的雜貨店成為了成為黨的秘密聯系點和革命宣傳物品的印刷點,他自己也受到黨的進步思想的影響,在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以商人的身份做黨的秘密交通工作。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青年林月琴

林月琴從小受到黨和父親的影響,思想十分進步,15歲時便剪掉了自己的長辮子,理成了新式的頭發,并參加了當地的婦女運動講習班。

講習班的上司人叫陳覺民,她的大哥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明,她宣傳婦女翻身解放、男女平等,并号召女同學們參加紅軍,為革命做貢獻。在她的影響下,

林月琴加入了共青團,并在1931年冬天參加了紅軍。

但在1932年,林月琴的父親林維伊卻在蘇區“肅反”中含冤去世,林月琴也受到株連,被免職送到勞改隊改造,1932年,紅四方面軍第四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向川陝邊界轉移,勞改隊解散,上級指令林月琴回家另謀出路。

但林月琴的革命信念卻非常堅定,她認為隻有跟着紅軍走才有出路,于是始終跟在隊伍後面,不管誰趕都不肯走,還主動幫忙挑水、拾柴、燒火、做飯,或幫着護理傷員、做些針線活。經過三個多月的堅持,部隊上司終于被她感動,同意讓她重新歸隊。

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以後,迅速發展壯大,林月琴先被調到供給部婦女工廠,負責被裝的生産,後面又調任婦女紅兵營的營長,工兵營主要任務則是縫軍衣、做軍帽、織綁腿、打草鞋以及擔負後勤運輸任務等等,除了一名排長是男性外,其他四五百人都是女性。

随後林月琴帶部隊參加了長征,在長征途中,她與自己的上級、紅四方面軍總兵站部部長

吳先恩

戀愛并結婚了,兩人志同道合,相當恩愛。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紅軍到達陝北後,林月琴在1936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當年11月,吳先恩任紅9軍供給部部長,随西路軍西征,林月琴則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但西路軍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最終失敗,幾乎全軍覆沒。遠在延安的林月琴收到了丈夫已經犧牲的消息,她不禁悲痛欲絕。

身邊的同志為了讓她早日走出悲痛,便把她介紹給了

,兩人見面後,都互相有好感,經過黨中央準許,他們在5月16日結婚了。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林月琴和羅榮桓

但是吳先恩并沒有死,隊伍被打散後,他孤身一人一邊乞讨一邊往延安走,曆經千辛萬苦,整整走了108天,終于回到了延安!

不僅是吳先恩,林月琴和羅榮桓知道以後,心裡的滋味也不好受,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毛澤東了解了事情後,也非常震驚,普通人可能隻是婚姻情感糾紛,但是他們可不一樣,這裡面和政治有關。羅榮桓以前屬于紅一方面軍,吳先恩以前則屬于紅四方面軍,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得當,部隊内部的關系肯定受影響,不能産生黨内沖突或影響抗戰大局啊。

于是毛澤東找到了林月琴,讓她自己做選擇,并表示他的意見就是黨中央的意見。

林月琴也非常糾結和痛苦,這件事情誰都不能怪,要怪就隻能怪前方誤傳了消息,要怪就怪這個時代!經過這段時間和羅榮桓的相處,她知道自己已經離不開他了,于是她找到吳先恩,告訴自己決定和羅榮桓在一起。

吳先恩也很明白事理,他決定放手,并祝林月琴和羅榮桓幸福。毛澤東知道後,連連稱贊吳先恩拿得起放得下,羅榮桓也非常感動,親自去找吳先恩緻歉,兩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當然吳先恩以後又找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侶,并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将軍銜。

從1938年5月起,林月琴先後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機要處秘書、115師政治部組織部幹部科幹事、副科長、山東軍區司令部機要科政治協理員等職

。無論在哪裡,她都盡力盡力工作,而且羅榮桓身體一直不好,她還承擔了照顧羅榮桓生活的重任,以保證他能負擔繁重的上司工作。

林月琴和羅榮桓的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但也曾因為工作紅了一次臉。

1943年,羅榮桓率領山東八路軍向敵占區發動反攻。8月20日,山東津浦路東絕大部分縣城為八路軍所收複,但始終攻不下臨沂,而且傷亡很大,羅榮桓十分焦急,要騎馬去前線親自指揮。

此時,羅榮桓患有嚴重的腎病,連走路都困難,又怎麼能騎馬去前線?但林月琴深知丈夫脾氣,知道阻攔不住,便悄悄讓馬夫将馬牽走。

羅榮桓發現馬不見了,又急又氣,林月琴知道瞞不住,隻好說說:“是我叫馬夫把馬牽走的!”

羅榮桓便嚴厲地責問林月琴:

“你這是搞什麼名堂?”

林月琴說:

“大夫說你的病很重,應該卧床休息,絕對不能騎馬!”

羅榮桓說:

“前方戰事吃緊,你讓我怎麼休息?”

林月琴頂了一句:

“你的病這麼重,你不要命了?”

羅榮桓火了:

“你是不是共産黨員?是就讓我去前線!”

林月琴從沒見過丈夫發這麼大的火,她覺得非常委屈,于是找到了副政委黎玉,在他的勸說下,羅榮桓才打消了騎馬的念頭。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林月琴、羅榮桓和孩子們

1947年5月,羅榮桓的身體日益好轉,林月琴照顧他的任務輕了,便想重新工作,組織上打算安排她擔任四野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羅榮桓卻對她說:

“現在部隊機關有很多孩子都沒有地方上學,你可以去辦一所子弟學校,這既可以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又關系到培養革命後代,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要做個什麼“長”的話,你就做個子弟學校的校長吧!”

林月琴欣然同意。

林月琴很快在哈爾濱創辦了東北民主聯軍南崗幹部子弟學校,并擔任首任校長。辦學之初,條件簡陋,她親自挑選教員、籌集教具,沒有教室,就在羅榮桓的辦公室裡上課。在她的努力下,學生規模迅速擴大,在1948年達到了80多人。

林月琴的出色工作得到了指揮員和家屬的一緻好評,時任中央婦委書記兼東北局婦委書記的

蔡暢

還專門表揚了她,号召大家都向她學習。

這所學校後來随着部隊南下,9次搬遷,12次更名,最後設在了廣州,也就是現在的

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

,是廣州的一所名校。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新中國成立以後,部隊子女的教育依然是一個大問題,林月琴根據之前辦學的經驗,向軍委總幹部部提出建議:

建立一所寄宿制的幹部子弟學校,解決軍人的後顧之憂。

這一建議很快得到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準許,并将辦學任務再次交給她。

在1951年5月,37歲的林月琴重當校長,她親自到北京城四處考察,最後選在北京西郊建校。她還請建築大師

梁思成

當設計的指導,在她的提議下,學校的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由一條寬敞明亮的長廊串聯起來,學生往返教學區和生活區可風雨無阻。在她的帶領下,學校僅用了一年多便建成了,于1952年9月20日正式開學,學校被聶榮臻代總參謀長命名為“新北京十一國小”。

為了建強學校的師資力量,林月琴到處去招募人才。當時很多知識分子并不願意到學校工作,認為去了實在是大材小用,但林月琴總會耐心細緻地做他們的工作。有一位年輕的優秀女軍人,在海軍雜志社工作,當時正趕上有機會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進修,林月琴覺得她很合适來學校當老師,于是反複勸說和邀請她來,她一開始也不願意,但最終被林月琴的恒心與對學生的愛心所打動,接受了邀請。就這樣,林月琴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調集了300人的教師隊伍。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林月琴(右)和師生們

林月琴非常關心老師和學生們的生活,她常用安徽老家用的竹籃,帶着她親手做的包子、饅頭、糕點等家鄉小吃和水果,有時候老師和孩子生病了或沒趕上吃飯,她就會把這些食品給他們送去。她的暖心舉動得到了學校師生的一緻好評,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為

“林媽媽”

1955年,為了照顧帶病堅持繁重工作的羅榮桓,林月琴被調回解放軍總政治部

。在當年的授銜中,羅榮桓被授予元帥軍銜,她也被授予大校軍銜,是當時解放軍的唯一一個女大校。

1963年9月28日,羅榮桓病情加重,不得不住進了北京醫院,這次不僅血壓不穩、心髒不好,腎功能也開始衰竭。彌留之際,他拉着林月琴的手囑咐道:

“我死以後,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病逝,享年61歲。兩人在深情相守了26年後,永遠地分别了

“文革”時,

林月琴對

林彪

反黨集團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争,受到

他們

的打擊迫害,但不管處境如何艱難,她始終非常堅強,從未動搖對黨和

共産主義

的信念。

1978年5月,林月琴複出,并擔任總政治部幹部部顧問,她認真履行職責,為冤假錯案的受害者反映情況,轉遞信件。許多曆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都在她的奔走呼籲下得以解決。她十分關注軍隊幹部制度改革,關注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林月琴一共和羅榮桓生育了2男4女,但由于戰争年代的艱苦環境,兒子羅北屯、女兒羅林在一兩歲時便夭折了,女兒羅南下也在十幾歲時患癌症去世,隻有

兒子羅東進、女兒羅北捷和羅甯

長大成人,在林月琴的培養下,他們都成長成才了。

羅東進

跟随着父親的腳步參軍入伍,并考上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後從事國防科技的研究工作,後又調到軍委炮兵科研處、第二炮兵科技部任職,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副政治委員,并于1999年晉升為中将軍銜。

開國女大校林月琴:前夫是開國中将,23歲改嫁羅榮桓,兒子是中将

女兒

羅北捷

則選擇當了一名醫生,她從廣州第一軍醫大學畢業後,配置設定到了北京304醫院,後來還去過加拿大進修,曾擔任醫院的心内科主任,在她的帶領下,心内科成為了醫院最具凝聚力、吸引力的科室,醫療水準也在部隊醫院系統中處于領先地位。

小女兒

羅甯

早年在部隊鍛煉,後進入北京大學學習,還赴美國留學,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她勇敢地“下海”了,擔任了北京凱星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被同行們譽為“女強人”。

2003年11月22日,林月琴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悼詞中評價她是“一位革命軍隊中的傑出女性”、“一位偉大的母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