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2019年,四川省發起了一項特殊的活動,名叫尋找最美退役老兵,目的就是為了找到曾立下戰功的退役軍人們。接到任務後,四川資陽榮民事務副局長張濤立即帶領從業人員下鄉,走街串巷的宣講國家對榮民的優惠政策。

由于當時資訊科技不發達,為了防止遺漏抗戰老兵的資訊,他們深入了許多村莊,鼓勵大家積極上報村裡的老兵資訊。

結束了老君村的采集工作後,張濤與從業人員正準備離開,卻突然被一位九十五歲的老人攔住了。

這位老人騎着三輪車,手中還拎着一個年份已久的袋子。

旁邊的村民們一看到老人過來,紛紛打趣說,“你當過兵嗎?不會是想冒充榮民培養國家的補貼吧?”對于這些調侃,老人并沒有理會,隻是淡定地從視若珍寶的袋子中掏出了幾枚勳章。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看到這些勳章,村民們都吓傻了,就連張濤也大吃一驚。因為老人拿出來的可是三枚特等功軍功章,一枚一等軍功章和七枚三等軍功章,旁邊還羅列着許多證書,足以證明這位老人年輕時立過許多重要軍功。這位老人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為何就連身邊人都不知道他是一位戰鬥英雄呢?

堅毅獨立,主動參軍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張良榮。1924年,張良榮出生在四川資陽市老君村的一個普通家庭中。家裡世代都是農民,人口衆多,經濟狀況非常困難。

當時社會動亂,張良榮自出生起就見證了大大小小多場戰亂,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

為了分擔家裡的經濟負擔,張良榮從小就主動去地主家放牛打工,但不僅沒能掙到多少錢補貼家用,反而還要受到地主的剝削與壓迫。

不過也正是因為一直生活在這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張良榮養成了堅強獨立的品質。

長大後張良榮意識到,不能一直待在家裡,隻有出去闖出一番成績,才能改變命運。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他來到河南。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在河南,張良榮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拉黃包車。由于之前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也沒有接受過教育,是以最開始他隻能做一些苦力活。

攢下來一些錢後,張良榮就開始擺地攤創業。這份工作确實比之前掙錢,但也面臨更多的困難,比如常常有一些國民黨流氓軍痞前來鬧事。

他們強行拿走張良榮賣的東西不給錢,如果敢理論的話,就幹脆把攤子都給砸了。

久而久之,張良榮對國民黨軍隊非常失望,同時也意識到,如果自己想不再受這樣的欺辱,就必須加入正義的軍隊。

于是他賣掉了自己的所有行當,踏上了尋找解放軍的路程,終于在1948年解放戰争時期,他加入了劉伯承元帥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四縱十一旅,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戰士。

雖然之前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但從軍之後,張良榮勤學苦練,很快适應了部隊生活,投入了沒日沒夜的戰鬥中。

張良榮參軍的這個時間點很特殊,當時恰好解放戰争發展到了關鍵時期,國民黨軍隊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優勢。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1948年8月,戰事頻頻失利的國民黨内部召開了軍事檢讨會議,決定将戰争重心放在防守戰略要地上。

一個月後,我軍也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針對國民黨的作戰計劃調整了我們的作戰方案,由遊擊戰過渡到了正規戰争,并在9月份發起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的勝利标志着我黨首次攻克國民黨軍隊重兵設防的堅固城池,将國民黨剛剛部署好的重點防禦計劃一舉擊破。

随後,時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的粟裕,向中央提出發動淮海戰役,很快獲得了準許。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淮海戰役,立下戰功

1948年11月,我軍發動了淮海戰役,張良榮跟随着劉伯承元帥帶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奔赴戰場。

根據戰略安排,主力部隊負責合圍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張良榮所在部隊的任務則是在南平集打阻擊戰,為主力部隊争取時間。

沒想到這一安排被黃維給發現了,于是國民黨軍隊立刻将優勢兵力轉移。為突破我軍在南平集的包圍,他們出動了八架飛機,二十多輛坦克以及兩個榴炮彈營,來勢洶洶。

敵軍的火力實在過于強大,以我軍的武器裝備很難防禦,陣地随時可能會失守。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為解決這一困境,營長決定派出一小組部隊炸掉敵軍正在前進的坦克。

張良榮雖然參軍時間不長,但此時已經被提拔為副班長,參與了大大小小多場戰鬥,表現英勇,作戰經驗比較豐富。當營長傳達這個任務後,他立即擔負起了這個重要職責,帶領幾個戰士出發了。

在身邊沒有可用工具的情況下,張良榮帶領着幾位戰士徒手挖坑,埋好地雷,藏好引線,迅速撤退到事先挖好的防禦工事内。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敵軍的坦克進入這片區域,拉下引線,将他們的坦克引爆。

也許是執行爆破任務的經驗不足,當張良榮發現目标,第一次拉下引線時,地雷竟然沒有爆炸。敵人的坦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迅速朝我軍陣地開了過來。

張良榮再次拉動引線,這次地雷雖然爆炸了,但隻傷到了坦克的履帶,不僅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反而還暴露了他們的位置。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果不其然,坦克上的敵軍立刻将炮口對準張良榮,隻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他就被炸暈過去了。

醒來時張良榮發現,敵軍炸毀的是防禦工事,坍塌的土壓在了自己的身上,是以自己才僥幸逃過一劫。

但他的這次失誤也導緻一百多名戰友犧牲,回到野戰軍隊伍後,他深刻檢討了這次錯誤,并總結了作戰經驗。

這一次,當敵軍的坦克再次逼近的時候,張良榮指揮戰士們點燃了火杖。當時的坦克大多數都是燒汽油的,見到火自然非常害怕,紛紛向後撤。

張良榮所在部隊利用這樣的方式有效牽制住了敵軍坦克前進的速度,為主力部隊作戰争取了足夠的時間。

黃維帶領的第十二兵團被打得節節敗退,最後陷入包圍圈中,黃維則被我軍生擒。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對于我軍來說,淮海戰役打得極為艱難,因為我軍隻有六十萬戰士,敵軍卻派出了八十萬人,不僅敵我人數懸殊,就連武器,也遠遠不及國民黨所攜帶的精良先進的武器裝備。

雖然在這場戰役中,張良榮前期判斷失誤,但後期反坦克作戰中,他為我軍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以被授予了特等功。

再立戰功,雲南剿匪

淮海戰役結束後,粟裕将軍開始着手準備渡江戰役。全軍休整的這幾個月時間内,軍隊也進行了一些改編,張良榮所在部隊被編入了第十四軍。

1949年3月,張良榮跟随大部隊來到安慶沿江各縣,發動群衆的力量搜集渡江船隻。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4月21日,一切準備就緒,毛主席釋出了向全國進軍的指令,渡江戰役拉開了序幕。戰士們冒着敵軍的炮火奮勇向前,在這過程中,張良榮乘坐的小船被敵人的子彈給打穿了,險些遇險。

緊要關頭,還好他組織同船的戰士們棄船跳入江中,抓住了另一艘小船的船尾,這才順利上岸。

上岸後,張良榮立即率領戰友們投入了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再次被授予一枚特等軍功章。

渡江戰役的勝利大大鼓舞了我軍士氣,為取得全國性解放起到了關鍵作用。

國民黨軍隊被打的節節敗退,蔣介石也逃亡到台灣。但離開之前,他們依舊賊心不死,在大陸留下了許多殘餘的國民黨勢力。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這些留下的國民黨反動派大多都在雲南、四川等地占山為王,勾結當地土匪。蔣介石之是以留下他們,就是因為存在日後反攻的野心與幻想。

他們将自己稱為雲南人民自救剿共建國軍,名義上是自救,但其實就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反動惡勢力,企圖破壞我軍的解放事業。

1950年2月,為徹底清除留在大陸的國民黨反動派殘餘勢力,中央決定開展西南剿匪任務,張良榮再次跟随第十四軍出征,趕赴雲南山區。

剛來到這裡的時候,由于當地自然環境惡劣,加之敵人狡猾,利用山勢屢屢破壞我軍力量,導緻剿匪初期,我軍吃了不少苦頭。

但戰士們在失誤中總結經驗,開始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地區進行圍剿。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圍剿過程中,張良榮與戰士們遇到了一個大的問題,他們負責的區域内有一大片地雷區,不僅造成了許多戰士傷亡,還嚴重影響了物資供給。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張良榮帶領戰士們開始進行了危險的排雷工作。

這裡的地雷并不都是國民黨反動派近期埋下的,更多的地雷,是抗日戰争或二戰時期,他國軍隊所埋下。

這些地雷的威力,遠遠大于國民黨反動派所用的“土地雷”,也使得張良榮與戰士們的排雷工作難度大大增加了。

在此過程中,張良榮親眼見證了許多戰士被炸得斷了胳膊或是腿,場面非常慘烈。即便如此,部隊中也沒有一個人選擇退縮,而是堅持将雷全部排了出來,并把這塊土地還原為了耕地。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這片新開發的耕地也解決了剿匪軍隊缺少糧食的問題,使得全軍的剿匪工作得以更加順利的開展。

1950年底,張良榮與戰士們在雲南剿匪接近六萬多人,收複了十幾座縣城,他也是以再次立下特等功。

退伍還鄉,深藏功名

建國之後,張良榮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黨員,雖國内局勢已逐漸平穩,但他還是時刻牽挂着國家。

抗美援朝爆發後,他多次主動申請出戰,但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部隊沒有準許,将他任命為教員,負責教導新入伍的士兵。

張良榮沒有辜負部隊的期望,為國家培養出了更多優秀的士兵,将他們送上保家衛國的戰場。

1955年,身經百戰的張良榮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光榮退伍。離開部隊後,他被配置設定到四川的一家供銷社酒廠上班,在當時這可是一份鐵飯碗工作,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

不過張良榮卻在不久後選擇辭職,積極響應國家的号召,主動前往農村,來到老君村成為了一名農民。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張良榮從來沒有向組織上要求過什麼,來到老君村後,政府給他配置設定了一塊地,這就已經令他非常滿足了。他踏實肯幹,勤勤懇懇,很快就獲得了周圍村民們的認可與贊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還結識了後來的妻子,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當然,妻子也成為了全村唯一一個知道自己當兵曆史的人。

在老君村的日子裡,張良榮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耕作上,每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過着非常充實的生活。

除了妻子以外,他從未主動向任何人提起自己在戰場上的故事,将過往的所有榮譽都鎖在了一個小小的抽屜裡。

盡管賢惠的妻子答應張良榮不會将他的過去告訴别人,但還是不免因為連自己都不能打開那個抽屜生過好幾回氣。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孩子們長大之後,不免也對父親小心翼翼看管的這個抽屜充滿了好奇。

在一家人多次請求之下,張良榮終于打開了這個抽屜,從中拿出了自己的七塊軍功章和多張證書。

看到眼前的一幕,妻子和孩子們都震驚了,他們從未想過眼前這個看起來如此平凡樸實的農民,居然是一位在戰場上立過這麼多戰功的戰鬥英雄。

2019年,已經95歲的張良容意識到,自己有必要把過去的這段故事告訴大家,并不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贊揚,而是為了傳承這種革命精神。

于是他在子女的攙扶下,參與了退伍老兵資訊采集,親口講述了自己當年的故事,震撼也感動了身邊所有的人。

當身邊人都稱贊張良榮是一位了不起的戰鬥英雄時,他卻沉默了。在他看來自己是一名軍人,軍人的本質就是服從指令,自己完成的不過是本職工作。張良榮說,自己并不是戰鬥英雄,那些在戰場上為國家和人民付出了生命的戰士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95歲老農隐藏功名60年,身份卻遭質疑,掏出三枚勳章直接震動中央

像張良榮老人這樣曾經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卻在戰争結束後隐姓埋名,默默生活的戰士們實在太多了。他們從未向祖國索取過什麼,選擇深藏自己的功與名,融入了百姓大衆之中,讓我們從來沒有察覺到,原來英雄就在自己身邊。

參與資訊采集的時候,張良榮老人的耳朵已經快要聽不見聲音了,但是當講起戰場上的那些故事,他依然目光堅定,感情充沛。當他以顫顫巍巍的聲音唱出那首鬥志昂揚的軍歌時,我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位接近百歲的老人,而是戰場上那位英勇無畏的戰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