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想讓紅軍當“石達開第二”?主席遠超石達開!成功突圍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5年5月11日,一路緊追不舍的蔣軍終于趕到了皎平渡。

可是,渡口哪裡還有紅軍的影子?隻有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橫亘在眼前。他們從附近的老百姓口中得知,近3萬紅軍用6艘小船連續搶渡了7天7夜,早在2天前就已經全部渡過金沙江,從容離去。

坐鎮貴陽的蔣氏極為震怒,大罵手下無能。但是轉念一想,紅軍雖然暫時跳出重兵雲集的包圍圈,但前有大渡河、後有金沙江,與雅砻江構成一個巨大的三角地帶。這裡正是72年前太平天國将領石達開全軍覆沒的地方,蔣氏頓時轉怒為喜,下令全力圍剿。

此時,近3萬紅軍面臨的險境,的确和當年石達開有很多共同之處。

有人想讓紅軍當“石達開第二”?主席遠超石達開!成功突圍

安順場

一、不同的時間,相同的境遇

72年前的1863年是清朝同治二年,也是石達開出走的第七年。

1856年(鹹豐六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内亂,洪秀全先指使北王韋昌輝殺掉權傾朝野的東王楊秀清,接着又利用石達開除掉了韋昌輝,最後又因為無端猜忌,導緻石達開出走。

石達開率10萬大軍6年間轉戰十幾個省,始終沒有找到落腳之地。

1863年3月,石達開在貴州一帶激戰,他派部将賴裕新、唐日榮、鄭永和先期進入四川,随後也在5月到達西康,遭遇清軍四川總督駱秉章和土司千戶王應元、藏族土司岑承恩三面夾擊。石達開收買的王應元臨時變卦,而岑承恩堵死退路,走投無路的石達開全軍覆沒。

在蔣氏和他的進階幕僚們看來,紅軍與當年石達開何其相似:

第一,石達開離開了天京根據地,紅軍也離開了蘇區;第二,當年石達開和紅軍所處的環境别無二緻;第三,都面臨着正規軍和土司軍隊的夾擊;第四,當地少數民族和漢人關系都很緊張;第五,後勤供應都極度緊張沒有錢糧;石達開和紅軍都是孤軍奮戰沒有外援。

有人想讓紅軍當“石達開第二”?主席遠超石達開!成功突圍

影視中的石達開形象

二、紅軍不是太平軍:此一時,彼一時

基于以上分析,蔣氏和他的幕僚們對大渡河全殲紅軍信心滿滿。

但是,蔣軍、四川軍閥和他們寄以厚望的當地土司,怎麼也不會想到為天下窮苦人打天下的紅軍,雖然和當年的石達開太平軍的處境表面上看非常相似,但是實質上卻有很多不同之處:

首先,遵義會議後的紅軍,主席恢複紅軍指揮權,和周公、王稼祥重組“三人團”,沒有了博古、李德這些教條主義者,主席又力排衆議,重新啟用被降為紅五軍團參謀長的劉伯承。

其次,同樣的轉戰雲貴川三省,石達開在遵義、金沙江幾乎都是連番血戰,導緻部隊損失很大;紅軍則不同,劉伯承智取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一路兵不血刃近3萬軍隊幾無損失。

再次,石達開的先鋒官賴裕新、唐日榮、鄭永和能力有限,剛進四川就被清軍消滅,導緻石達開喪失了外援;而主席委任的先遣司令劉伯承、政委聶榮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路勢如破竹。

最後,沒有信仰的石達開太平軍離開天京出走“名不正言不順”,部隊越打越少、道路越走越窄;而“打土豪分田地”起家的紅軍,一路上執行民族政策,雖然被圍追堵截但是得道多助。

有人想讓紅軍當“石達開第二”?主席遠超石達開!成功突圍

三、隻要找對了路,就不怕路遠

1935年5月的紅軍,之是以沒有成為太平軍,關鍵是主席。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将領中少有的明白人,也是文武雙全的幹将。他從16歲追随洪秀全反清,20歲永安封王成為“翼王五千歲”,26歲在“天京事變”後主持軍機大事,是難得的人才。

但是,石達開缺乏戰略眼光,也沒有凝聚人心的心胸和手腕,始終沒有找到立足點。相反,主席總能在重圍中找到敵人的弱點,始終将敵軍玩弄于股掌之間。戰略選擇上,總是先聲奪人。

石達開戰略失誤,第一是轉戰十餘省沒有主動求變,第二是前鋒不濟沒有打開通道,三是大渡河對岸沒有敵軍、小妾生子滞留3天導緻洪水暴漲,第四是抱着紫打地(安順成)一棵樹上吊死。

眼光敏銳的主席則恰恰相反:第一,紅軍輾轉騰挪一直在尋找戰機和突破口;第二,遵義會議後任命“老四川”劉伯承、聶榮臻為前鋒;第三,大力倡導民族政策,成為關鍵勝負手;第四,劉伯承拿下安順場,仍然立足于兵貴神速派林彪、陳光搶奪泸定橋。

是以從戰略上來看,主席比當年石達開強的不是一星半點,簡直就是碾壓。

有人想讓紅軍當“石達開第二”?主席遠超石達開!成功突圍

藏族土司嶺承恩

四、石達開珠寶一箱,不如劉伯承清水一碗

主席的戰略讓紅軍立于不敗之地,紅軍的戰術執行更勝一籌。

紅軍長征中,四渡赤水僅僅是起點,巧渡金沙江是暫時擺脫圍追堵截,而強渡大渡河和飛奪泸定橋才是關鍵的生死之戰。在具體的戰術執行上,紅軍比石達開和太平軍強得太多。

當年石達開也派出了前鋒,但是賴裕新、唐日榮、鄭永和被清軍和土司擊敗。進而使石達開陷入重慶總兵唐友耕、四川總督駱秉章的前後夾攻。在此情況下,石達開堅信“有錢能使鬼推磨”試圖重金收買土司王應元,結果王應元出爾反爾拒絕借道。

此時石達開被大渡河所阻,唯一退路就是藏族土司嶺承恩(藏名比比)把守的松林河。可是由于仇恨漢人嶺承恩不僅拒絕給石達開通過,還趁機奪取太平軍糧草,切斷他們的糧道和退路。

誰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藏族土司嶺承恩,竟成了壓垮石達開的最後一根稻草。

72年後,敵軍在大道上布置重兵,小路上則是彜族部落,敵軍希望“坐山觀虎鬥”。

但是令他們大失所望的是,主席派出的紅軍先遣司令劉伯承,隻用了海子裡的一碗清水,和彜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就為紅軍節省了至少一個禮拜時間,提前趕到大渡河。

有人想讓紅軍當“石達開第二”?主席遠超石達開!成功突圍

劉伯承與小葉丹“彜海結盟”場景還原

五、三軍用命,石達開慘敗,紅軍飛奪泸定

1935年5月24日,劉伯承率領紅一軍團紅1師紅1團抵達安順成。

這一次是紅軍和敵軍面對面,劉伯承也沒辦法再用“智取”了。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就得面對面硬杠了,所幸對岸的是川軍雜牌部隊。但是面對山高水急的大渡河,搶渡談何容易?

當年石達開3萬餘人戰至6000餘人,仍然被困死在大渡河這塊“死地”。

如今考驗紅軍的時候到了,劉伯承、楊得志用僅有一條船把任務給了18勇士:第一船9人連長熊尚林帶隊,第二船9人營長孫繼先帶領。劉伯承命“炮神”趙章成迫擊炮助戰,3發炮彈定乾坤。

拿下了安順場渡口,但一條船要渡近3萬人至少得一個月。5月29日,匆匆而來的主席、朱老總馬上緊急商議,主席當機立斷,指令陳光紅2師的楊成武帶領紅4團連夜飛奪泸定橋。

主席甚至指令:如果奪橋不成,劉伯承、聶榮臻就到川北單獨搞一個局面出來。好在王開湘、楊成武的紅4團沒有讓主席的擔心變成現實,而地方川軍糟糕的武器裝備無意中也幫了紅軍一把。

有人想讓紅軍當“石達開第二”?主席遠超石達開!成功突圍

當硝煙散盡、夜深人靜的時候,久經沙場的“川中名将”劉伯承走上泸定橋,在鐵索上面的木闆上狠狠跺了三腳:“泸定橋啊,泸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

與72年前倒黴的石達開相比,老天爺似乎也在眷顧這支英勇的紅軍。

當紅軍到來時,當年讓石達開無法逾越的松林河因為滄海桑田的變化,居然變成了一條淺淺的小溪,水流僅僅沒過膝蓋,在飛奪泸定橋的勇士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難道,這就是天意?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