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诏獄設定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犯人越獄,這是怎麼一回事

明朝是我國封建曆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是以在很多制度上都延續秦漢和唐宋,比如诏獄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明朝诏獄制度設定了260多年,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竟然從來沒有發生過越獄事件,難道诏獄的犯人都老老實實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就來揭秘。

明朝诏獄設定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犯人越獄,這是怎麼一回事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所謂“诏獄”,它是古代社會中特殊牢獄,與常見的“刑部牢獄”和“大理寺牢獄”,以及其他各類衙門牢獄有明顯的差別。诏獄的特點在于,它由皇帝直接管理,所關押的犯人都是一些王公大臣,各地的諸侯王,朝廷中的九卿官員,郡守和巡撫等二千石以上俸祿高官。由此可見,诏獄制度其實是古代皇權對司法權的幹涉,并且在二者博弈過程中很顯然是皇權在上,皇帝對诏獄犯人有法外特權,也更掌握了生殺大權。

明朝诏獄設定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犯人越獄,這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史料記載,诏獄制度最早起源于漢代武帝時期,也是漢武帝劉徹加強中央集權的展現,如《漢書》中記載:“宗正有司空诏獄;少府有若盧诏獄”。到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廢除大量诏獄,也标志着诏獄制度開始衰退,是以在唐朝诏獄制度都沒有再次興起,隻是在武則天當權的時候重用酷吏來俊臣等人,才讓沉寂許久的诏獄制度再次登上曆史舞台,但不過也如昙花一現,武周政權複滅之後诏獄也再次被廢除。後來,到了宋朝的中後期,诏獄制度又被恢複,比如宋仁宗時期就有大量的诏獄,然後到明朝發展到了高潮。

明朝诏獄設定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犯人越獄,這是怎麼一回事

明朝诏獄制度源于明太祖朱元璋,不過他将其改名為“錦衣衛鎮撫司大獄”,主要由錦衣衛直接管理,但其本質仍然是诏獄。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著名的“胡惟庸案”爆發,大量的高官被卷入其中,當時負責此案的就是“錦衣衛鎮撫司大獄”,很多官員身陷诏獄,最終都沒有活着走出來,是以在明朝提到诏獄人人都為之色變,甚至将其視為人間煉獄。在明朝,除了诏獄之外還有所謂的“東廠”和“西廠”,而這些也都是懸在文武百官頭上的利劍,指不定在什麼時候就突然掉下來了,是以也弄人人心惶惶。

明太祖朱元璋之後,曆代帝王都有設立诏獄,一直到明朝覆滅诏獄制度才徹底結束,是以這一時間段也長達260多年。曆史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在其他朝代的诏獄制度下,也發生過一些犯人逃跑的情況,但明朝卻一起越獄事件都沒有發生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專家們經過研究,終于發現其中慘不忍睹的真相:

明朝诏獄設定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犯人越獄,這是怎麼一回事

真相一:考古研究表明,明代的诏獄大都建在地下,或者是半地穴,是以想破牆或者破窗而出簡直是天方夜譚。除此之外,上文中提到明代诏獄都由錦衣衛看管,您要知道的是錦衣衛可都是武功高強的人,畢竟他們也都是護衛皇帝安全的人,是以外面的人想進入诏獄也是不可能的,也許還沒剛出現就被錦衣衛射殺了。假如說,真有厲害的人能破牆而出,或者是潛入诏獄,那他們在逃走的時候面對錦衣衛也是九死一生。

真相二:史料記載,被關入诏獄的犯人會佩戴沉重的手铐和腳鐐,其重量是普通牢獄犯人的3-5倍,并且還都是純鐵鑄造,是以犯人連自由活動都是問題,哪裡還有力氣去越獄呢?另外,明朝被關入诏獄的也以文官居多,本身就手無縛雞之力,況且還受到過嚴刑拷打,甚至有一些人都年過半百,您說他們能越獄嗎?

明朝诏獄設定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犯人越獄,這是怎麼一回事

真相三:在以往其他朝代的诏獄中,犯人的夥食都由朝廷提供,即便是夥食很差但起碼也能果腹,但在明朝的诏獄中,朝廷不給犯人安排任何食物,全部通知其家人按時配送。是以,很多家遠或者是家中無人的犯人,最後就隻能活活地被餓死,而有些犯人即便能吃上飯,但很多時候都吃不飽。除此之外,衣服和棉被也都自家人送,尤其到冬天沒有棉被就會被凍死。是以,連飯都吃不飽了,哪裡還有心思和力氣去越獄。

明朝诏獄設定了兩百多年,從來沒有犯人越獄,這是怎麼一回事

明朝之後,诏獄徹底退出了曆史的舞台,這算是一種畸形式司法制度,帝王都想以诏獄加強統治權威,但是卻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是以诏獄制度也被掃入了曆史的垃圾堆中。

參考資料:

《诏獄》作者:李志剛,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