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公元前208年,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的魏國以百萬雄兵和浩浩蕩蕩的疆土穩居三國之首,而劉備和孫權卻隻能以一己之力顧影自憐,面對虎狼一般的曹軍,吞并是遲早的事情,要想生存隻能抱團取暖,但蜀國卻是政敵,若要放心戒心彼此通力合作,必定要經曆一場考驗,為此,蜀國派諸葛亮以卧龍之名到東吳遊說合作事宜。

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與出生于公元175年的吳國三軍統帥周瑜一樣,在東吳無人不知美名的少年中,面對着名望蓋過自己的周郎,内心十分不悅,能與諸葛亮較量一番也是周瑜心中的執念,于是在諸葛亮到達東吳後,面對着周瑜的聲望,便以合作的名義,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萬箭,以示合作的誠意,而諸葛亮面對這一不可能的任務,淡然揮舞着扇子,表示隻要有三天時間就可以完成,并且還立下了軍令,對周瑜的處罰也不會做得太好,此時周瑜心花怒放,斷定這諸葛亮是一個沒有實才的吹牛者。

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諸葛亮答應造箭的任務後,并沒有去請東吳的士卒來做造箭的材料和工夫,因為他早就料到周瑜要做造箭的工作,在這些工序中一定會有絆子,隻是找了當時的朋友魯肅借了一些快船、稻草人、掌船的士卒和鼓号,準備妥當後就到東吳遊山玩水,縱情享樂,周瑜見此情景,就斷定三天之内諸葛亮一定造不出十萬箭,連怎樣處罰諸葛亮都想好了。

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執行任務的最後一天清晨,趁江邊朦胧的霧氣,諸葛亮指令備船直航到曹操的水軍大營,待快接近時,船隊一字一字地擺開,并讓所有軍士擊鼓呐喊,曹操一看陣勢以為有人來襲,立即下令放箭驅逐來攻者,這也正是諸葛亮所希望的效果,面對着漫天的箭雨,面對着被射回的滿船箭支,諸葛亮驚愕地啞口無言,當魯肅告知“造箭”過程後,周瑜感歎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而且面對諸葛亮的草民大軍,為什麼曹操不直接下指令發射火箭?事實上道理也很簡單,在古代,火箭都是裹着油來發射,這些燃燒物本身就不好儲存,如果事先做好準備,很可能會引起火災,基本上都是在攻城或打仗前準備,而諸葛亮是突襲之前,曹軍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加上當天霧大,無法看清諸葛亮的情況,貿然使用火箭也容易造成誤傷,而且曹軍不熟悉水戰,自己的水軍大營都是與自己的船連成一排,如果使用火箭,即使能夠摧毀敵人,但着火的船隻,如果飄向自己的大營,也會給自己的軍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而諸葛亮隻是看穿了這幾點,才去找曹操借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