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俗話說“踏青遊百病”,春天一來,大家最愛的活動便是踏青郊遊,陽光明媚,大家約上親戚朋友,各自帶上美食,歡聚一堂,呼吸野外的新鮮空氣,這時候大家放下電腦、放下手機,聊天的聊天,放風筝的放風筝,燒烤的燒烤,真乃一樁大美事。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那麼大家可知道古代皇帝踏青郊遊都幹些什麼?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把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放大10倍,簡直“逆天”了!咱接着看。

此畫名為《明宣宗行樂圖》,作者為明代畫家商喜,整幅畫縱211厘米,橫353厘米,描繪了當年明宣宗朱瞻基春日郊遊行樂的場面,整個畫面十分龐大且細緻,隻見體格魁梧的朱瞻基身騎駿馬,行在隊伍最前端,後方是浩浩蕩蕩的侍從隊伍,他們有的抱着樂器,有的挎着寶劍,還有的拿着鍋碗瓢盆,陣仗十分大。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再看周圍,桃杏盛放,松林環抱,各種珍貴的山禽水鳥在樹林裡露出頭來,好一派春暖花開的美景。從畫面裡不難看出,朱瞻基統治下的國家,社會安定,一派繁榮昌盛。那麼皇帝外出郊遊,都會有些什麼娛樂項目呢?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從這張圖檔中可以發現,這群官員正在“打馬球”,也就是“馬上曲棍球”,不過在中國我們管它叫“擊鞠”。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再看這張圖檔,一位官員居然在“颠球”,而且動作看起來頗為熟練,一看就是“球場老手”了,皇帝朱瞻基正坐在一旁觀看。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興許是看大家玩得太開心,朱瞻基走下了座位,親自上場,然而他的“娛樂項目”,卻吸引了衆多學者的目光——隻見朱瞻基左右手各拿着一根形狀特殊的杆子,他的前方是一顆小小的球,旁邊還有好幾處插着黑旗、白旗和紅旗的洞,他似乎要把球打進洞裡。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我們再把畫面放大到10倍,此時可以看見朱瞻基手裡杆子的模樣,握杆細長光滑,朝下擊球的部位呈現90度彎曲,并被制作成橢圓狀,相信看到這裡大家已經反應過來了——這不就是高爾夫球杆嗎?沒錯,朱瞻基就是在打高爾夫。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在《丸經》一書中寫道,這項運動被稱為“捶丸”,意思是用捶(杆)去打丸(球),《丸經》中還寫道:“至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由此可見,捶丸這項運動在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就已經發展成熟。等到元朝,不但王公大臣熱衷于捶丸,就連平民老百姓,甚至女子,都成為捶丸的忠實愛好者。

再看高爾夫球,目前學者認為,它起源于15世紀的蘇格蘭,是當時牧羊人用趕羊棍子擊打石子兒發展來的遊戲,然後才漸漸在歐洲流行并推廣,然而經過我國學者的研究發現,這項說法似乎站不住腳。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因為早在宋朝,我國的捶丸就已經有了嚴格的規則、制度等,比如捶丸的球杆分為杓棒、撲棒、單手、鷹嘴等十種,與高爾夫選手使用的不同杆類相似;比如捶丸有球洞,而且還規劃了擊球點,與高爾夫幾乎一緻;再比如捶丸的場地,要求地形有凸、有凹、有峻、有仰、有阻等,高爾夫球場也有這樣的規定。

一幅明代皇帝行樂圖,放大10倍看皇帝手上拿的東西,才知“逆天”

如此看來,捶丸和高爾夫絕對有源流關系,是以專家們推斷,所謂15世紀蘇格蘭的高爾夫,其實是和火藥一樣,由蒙古大軍帶到了歐洲,若是成立,那麼我國捶丸的競賽規則至少比高爾夫競賽規則早472年,簡直“逆天”了。如今外國人所崇拜的貴族運動,其實是我們老祖宗的傑作,真是不禁讓人感到自豪。

參考資料:《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