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财險開啟數字化轉型篇章 ——訪中華聯合财産保險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湯密力

湯密力

現任中華聯合财産保險創新中心副總經理,主要負責新一代雲華保險核心的業務中台建設。曾先後在國泰産險、阿裡巴巴、中國電信甜橙金融等企業工作,有接近20 年的軟體研發從業經驗;擅長将傳統業務系統實作雲平台環境下的微服務化。

目前,伴随金融數字化程序不斷加快, 保險行業與數字化的結合勢必将颠覆這個悠久的行業。衆多由數字化帶給保險行業的沖擊已經出現。中華财險作為一家傳統型保險公司,在數字化時代,同樣邁出了堅定的數字化轉型步伐。本刊記者采訪了中華聯合财産保險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湯密力,以深入了解中華财險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程序與實施路徑。

挖掘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動能

對于傳統的保險公司而言,伴随業務的創新發展,碎片化場景越來越多,對數字化的依賴程度逐漸提升,出現痛點在所難免。湯密力認為,隻有通過深挖痛點, 才能激發出發展的潛能。

湯密力談到,在業務架構規劃上,中華财險相對缺乏一體化的業務平台經驗, 多數系統都是獨立建設的,各系統客戶散落在不同的業務系統中,形成很多資料孤島。由于缺乏統一的數字化規範,碎片化的應用場景難以實作統一承接,對于數字化雲平台的建設存在巨大挑戰。其次,技術棧比較陳舊,目前自研的混合技術架構體系,不是統一的去中心化微服務體系, 業務系統的研發效率低下,系統的疊代和更新成功率較低。此外,生産環境下的運維監控體系缺失,在日常運維中,一些系統故障,往往是一線業務人員或者終端使用者先期發現,而不是技術線的同僚首先發現。無論從業務部門還是使用者角度而言, 這樣的體驗都是非常糟糕的。 

面對痛點,中華财險主動思辨,深入挖掘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動能。湯密力介紹, 中華财險在人才、觀念、文化、流程、組織、業務模式、技術支撐能力上均制定了轉型規劃,以期通過自我颠覆與革新,打造适應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核心競争力,應對已經來臨的商業模式變革。

在用戶端及客戶關鍵旅程的數字化方面,通過數字化終端産品,錨定客戶的關鍵旅程,能夠讓傳統的客戶變成數字化用戶端的使用者,把客戶變成使用者。

在數字化組織建設方面,準确應用數字化組織= 數字化的機制+ 數字化的工具。用數字化決策、數字化連接配接、數字化驅動以及産生數字化的能力,創造企業的組織文化,以适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在研發體系方面,靈活開發機制與安全是數字化戰略實施的軟環境,建立靈活價值觀與治理模式,以及平台化管理、最小化可用産品、疊代與瀑布雙模開發等方法,確定數字化平台的高效研發。

在保險業務流程數字化方面,中華财險已經開始嘗試将保險業務與相關場景下非核心服務相結合,将保險銷售、服務、理賠等嫁接進入場景,進而為客戶提供基于某一場景的數字化全流程風險保障與解決方案。

對于保險企業的數字化發展,究竟應該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中華财險最終給出了自己的總結:首先,隻有具備擁有數字思維的人才,才能根據數字政策制定對應的組織架構,實作數字化運作的能力。其次,可通過數字化管道觸達客戶,努力提供超越使用者預期的數字化服務能力,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定制化服務能力。最後, 需要具有儲備并收集資料的實踐能力,掌握靈活應用業務及社交資料的能力,随時利用資料進行企業的決策分析,從衆多數 字化決策選項中确定發展政策,正确應對行業變化。

實作數字化轉型的重點目标

既然提出了數字化轉型,就肯定不能在舊有模式上縫縫補補。為此,中華财險決定從最難啃的硬骨頭着手——重塑其核心發展理念,重構其核心業務系統。

首先對于經營理念,中華财險重點實作從管道為王、産品導向轉向使用者與客戶導向的轉變。對于銷售方式,則從傳統靠人海、靠經驗、靠關系向靠平台建設、靠隊伍賦能、靠精準比對的新型模式轉變。對于營運方式,重點打造營運能力的線上化、自動化、智能化,客戶關鍵旅程的數字化,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極緻體驗、生态共享與生态體系建構。對于管理與決策, 将全面實作資料驅動、系統穿透、系統直達的數字化組織架構變革。對于創新支援, 重點實作産品創新、業務創新、組織創新與管理創新的全方面突破,以形成對标網際網路公司的産品創新模式與疊代速度。

基于上述發展理念,中華财險全面建構了新一代核心系統的建設架構,正式開啟全分布式保險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的新征程。湯密力告訴記者,這是保險行業首次基于混合雲模式下建構的核心系統,具有裡程碑意義。

2020 年6 月,中華财險正式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确立的首個大項目就是新一代全分布式保險核心系統的建設。中華财險的數字化轉型規劃分為三個階段, 2020 年6 月~2023 年6 月, 按每12 個月上一個台階的節奏執行,即第一個階段主要打基礎,重點突破,實作能力儲備; 第二個階段夯實業務中台及資料中台,達到增能力、自進化的目标;第三個階段完成基于數字化的生态體系建設。

過去幾十年,中華财險采用業内普遍認同的以産品為中心的經營模式,底層資料不打通,早已不能适應行業競争和企業發展需要。是以,中華财險決定打造新一代全分布式核心系統,并引入創新的“中台”理念,打造資料中台和業務中台兩個體系。中華财險對中台寄予厚望,湯密力談到,所謂“雙中台”的優勢就在于通用保險能力重用、降低營運成本、提升研發效率、快速響應業務需求、有效沉澱業務資料,以及精準的數字化決策。中台通過以上優勢,讓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進入良性循環,協同業務部門快速抓住市場機遇。

按照中華财險的設想,通過打通底層資料,同時利用創新算法,在未來險種之間可以形成服務上的關聯。比如,某個地區出現洪水、冰雹等惡劣天氣,出現大量車險報案後,中華财險就可以馬上啟動該地區農業保險的理賠方案。

目前中華财險還處于為數字化轉型打基礎的階段,是以既要整合現有平台,滿足目前金融業務發展的需要,也要建設中華财險的未來數字化平台。湯密力談到, 在新一代業務平台的建設過程中,同步将舊有業務系統逐漸遷移上雲。盡量以小步快跑的節奏,以不斷疊代的方式逐漸輸出一些數字化成果,助力業務發展。

多措并舉,數字化成效已凸顯

伴随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中華财險同時提出的“2+5”規劃,既努力打造業務中台的一體化,實作所有交易系統都以業務中台為載體。資料中台和業務中台之間做到松耦合,所有抽取的資料都通過資料加工、模型化處理後,再傳遞業務中台應用。中台的建設,以及IT 架構轉型、IT 治理體系的自動化,都對中華财險的技術化團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時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目前,理賠服務資源管理系統已在全國範圍内正式上線,有力支援了車險理賠資源的集中整合;同時啟動了智能一體化項目建設,深入探索個人客戶的數字化、線上化經營。線上營銷方面,AI 智能外呼及智能質檢項目有序推進,提升電銷産能30% 左右。對于承保定價,加大了空間資料采集科技實務應用,實作基于地塊開展驗險驗标,實作了種植險的實物流程再造。同時,充分利用大資料、物聯網技術積極探索車險創新定價因子。此外在銷售管理方面,還加大共享保、興農保等移動端工具支援,提升銷售人員工作效能。

中華财險通過不斷加快農險數字化步伐,有力推動了農險保障能力的更新。湯密力告訴記者,“空天地一體化”按圖作業的種植險,開創了精準承保理賠的新模式;養殖險“前中背景”的一體化精準管理,實作了閃賠服務新模式;農業保險實務流程再造,全面推進了農險的轉型更新和高品質發展。

此外,中華财險還逐漸推動車商業務的精細化管理和高品質發展。例如,中華保險“理賠服務資源管理系統”,榮獲IDC 中國金融行業技術應用場景創新獎; 基于資料驅動,集中資源響應優質客戶的談判,進而改善車商管道業務的經營狀況。為迎合線上化理賠發展趨勢,解決客戶等待時間過長、服務不連貫、體驗不佳等問題,中華财險積極推動傳統經營模型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可以預計,保險企業的經營模式正在向類零售業的模式轉型,保險行業正從被動的應對風險轉向主動防範風險,保險行業正從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轉向以客戶場景為中心轉變,資料将成為打通數字化保險企業流程的關鍵要素,現有險種或将消失, 未來将興起更多未知的保險産品,數字化保險即将全新啟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