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三章數字化重塑 保險價值鍊(二)

對于保險公司而言,數字化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随着上面看到的這些數字化變遷湧現、數字化的“信号”不斷增強,揭示了保險行業數字化的“四大原力”:

一是産品線上化。保險線上化不隻是銷售的線上化,而是保險産品的全流程,全流程也不隻是局限在保險産品,一切跟人身保險相關的其他服務都跟保險相結合。

二是使用者年輕化。針對年輕群體,他們習慣的購買方式、購買管道和相信的内容是什麼樣的?他們注重隐私保護、習慣線上化自助服務,很多傳統保險線下銷售方式無法适配這些年輕一代的習慣。面對年輕客群,如何做到“懂他”與“他懂”,這是未來在保險科技領域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是營銷場景化。網際網路業務特别希望多跟客戶建立連接配接與溝通,但在傳統保險很難,因為保險是相對低頻的業務,是以保險公司更加需要借助保險科技來建立自己場景化、生态化的營銷場景。

四是服務智能化。産品線上化包含産品和服務的智能化,這裡更強調的是服務智能化,它不僅在于使用者端的體驗,更多在于通過智能化來幫助保險公司實作效率的提升和營運成本的降低。

随着這些保險數字化“需求側”不斷更新,也推動着保險公司對整個“供給側”數字化更新(“保險價值鍊”)。從産品開發設計、管道展業銷售、投保承保、核保理賠、客戶服務對保險價值鍊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重塑,實作更低的服務門檻、更廣泛的覆寫(原有“人海戰術”無法覆寫的客戶)、更加良好的客戶體驗(客戶旅程簡化),最終實作通過科技來擴大産能。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三章數字化重塑 保險價值鍊(二)

1、産品設計與開發

傳統保險痛點:産品開發和定價主要依賴于大數法則,隻能針對籠統的客戶群進行産品設計,且精算假設基于曆史經驗資料,不能根據實際值動态調整,也無法滿足在部分消費場景下不斷湧現的高頻率、碎片化保險需求。

保險科技賦能

借助數字化技術,保險公司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客戶,進而得以提供定制化、個性化保險産品,将多個解決方案(壽險、健康險、車險、住房險、小企業險等)融合到一張保單,而且價格具有競争力。

1)對産品進行精準定價。通過物聯網、大資料技術,保險公司基于海量資料、分析客戶行為、完成客戶精準畫像,可以設計開發更符合客戶需求的産品和定價。英國電信營運商 O2 進軍保險領域,推出了一款特殊的汽車保險産品,該産品特點是使用者駕駛越安全,車險價格就越優惠。使用者駕駛習慣可以通過特殊裝置進行跟蹤,并且每次駕駛後,使用者都可以在移動 APP 上檢視他們的得分。O2 車險産品還提供有關改善駕駛習慣和降低行車風險的服務,幫助使用者提高駕駛的分數。

2)拓展産品應用場景、産品定制化。基于消費場景的保險産品,需要在使用者下單時,定價模型能夠實時根據使用者及商品的資訊計算出保費并顯示在使用者的支付界面,通過雲計算和大資料等技術手段可以滿足該過程中産生的大量資料擷取和計算力的要求。

3)“随選即得”的保險産品。通過移動應用程式,客戶隻需點選幾下滑鼠便可投保,例如為優步司機提供的按使用次數付費的即時保險;日本的“一杆進洞”保險,該保險覆寫高爾夫球手一杆進洞後買飲料以及各項慶祝活動的花費。

4)新領域産品創設。比如:寵物市場規模龐大、消費高、無保險覆寫,通過移動+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建立AI寵物識别,進行寵物健康醫療領域的保險産品的創設與定價開發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三章數字化重塑 保險價值鍊(二)

2、管道營銷

傳統保險痛點:代理人留存率低,隊伍呈現“大開大合”的現象;“人海戰術”下入職門檻低,代理人的人均産能水準偏低;專業素質缺失疊加以保單為核心的激勵制度,導緻大量代理人通過誇張營銷擷取保單,後續引發保險糾紛;保費規模依賴短儲沖量,價值率不高。

1)賦能代理人、增強智能互動。通過數字化手段教育訓練代理人以提質增效,或通過AI技術實作智能代理人替代傳統代理人,在給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增強專業能力。例如:通過“AI智能保顧”,讓客戶輸入基本資訊和選擇“已購買保險産品”,自動計算出“客戶保障缺口”、推薦出對應的保險産品服務,進行“立等可取”的互動式呈現,可以根據客戶個性化需要進行局部調整,自動生成保單。

2)開拓獲客管道、精準營銷。通過網際網路流量及其所搭建的消費場景,形成精準客戶畫像,緊抓客戶痛點、向特定人群有的放矢地銷售合乎需要的産品、提高客戶轉化率、增強客戶黏性,一方面節約人力成本,一方面提升獲客效率。對大多數行業來說,能夠直接接觸客戶往往會有助于提高客戶滿意度及公司利潤率。我們認為,保險公司與客戶增加溝通與接觸(不再局限于保單有效期内的區區幾次互動),将是未來保險公司能夠脫穎而出的一個關鍵因素。網際網路和移動應用為保險公司提供了定期與客戶互動,更好地了解客戶行為的重要平台。客戶通過移動應用可提出請求、查詢或投訴,并及時收到回複。保險公司也可以就健身、天氣、交通狀況和航班延誤等事項,提供有用的資訊和建議。這些附加服務有助于激發積極的行為,交叉推銷新産品,改善客戶體驗,提高客戶忠誠度和留存率。

3、投保與承保

傳統保險痛點:傳統保險的投保手續繁瑣,保險産品條款難以了解。投保環節嚴重依賴代理人的線下服務方式。

1)線上化、自助化投保。年輕一代客戶越來越不願意将個人資訊給到第三方來完成投保業務,希望進行線上化、自助式的方式來完成。近期由彭博社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者認為,2020年後數字管道将優先于代理和經紀管道。透明度和便利性的提升将大大增強總體客戶體驗。

2)智能化、透明化、可回溯。對于複雜的保險條款,人工服務具有複雜條件的咨詢和解釋的優點,但人工服務也存在風險隐瞞、資訊不透明、解釋不标準等問題。結合人工智能、知識圖譜、文本解析、互動機器人等保險科技能力,可以将複雜的保險健告、業務咨詢等變成智能化、标準化的服務。同時,将客戶投保過程進行數字化留痕,保證保單後續服務中進行可視化的回溯。

例如,健康險的健康告知不僅是核保的依據,也是理賠的重要依據之一,部分客戶在購買健康險産品後,在理賠時無法獲得賠付。不同的産品有不同的健告要求,如何能讓客戶低成本地了解這些健告内容,不至于讓其帶着疑惑投保。知識圖譜在健康告知領域的應用,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示例:健康告知智能咨詢助理診斷定性知識圖譜明确的病理報告超聲檢查消費者智能咨詢助理診斷結果描述檢查時效檢查結果描述钼靶檢查良性乳腺增生增生性腫塊邊界不清晰形态不規則……一年内可接受範圍内的報告/診斷乳房結節/腫塊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三章數字化重塑 保險價值鍊(二)

4、核保與理賠

傳統保險痛點: 1)過去人工辦理核保、理賠等流程存在時效性差、準确性不足的問題。而使用者在保險服務中對核保、理賠等環節的時效性和準确性較為敏感,每年保險消費投訴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核損金額争議、理賠慢等,低效率的人工服務影響客戶體驗;2)車險理賠環節中,保險公司無法全流程追蹤,“跑冒滴漏”現象嚴重,賠付虛增明顯。

核心在于降低人工幹預比例,建立7×24小時線上平台使保險展業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做到對客戶需求實時響應。通過技術替代大量人工重複勞動,通過電子化減少紙質文檔再錄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資訊不準确或缺失等問題,可以有效地降低業務操作類風險、提高營運效率。此外,應用深度學習圖像識别檢測技術,運用AI識别出險案件、判斷财産損失,迅速給出準确的定損結果和修理建議,進行智能定損、智能理賠等,将有效改善“跑冒滴漏”問題。此外,通過AI文檔相機,線上對客戶送出理賠材料進行智能化稽核,對模糊、缺章、缺簽字、關鍵憑證缺失進行線上提醒和處理,避免客戶送出後稽核讓客戶做二次補充,大幅提升線上互動業務效率。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三章數字化重塑 保險價值鍊(二)

核保與理賠中,能縮減業務流程或節點的核心基礎是風控,能通過數智能力進行風險識别、反欺詐,就能大幅提高業務效能,降低營運成本。保險的反欺詐場景中,團夥作案最難預防和發現,應用大資料+智能算法的黑團夥挖掘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核賠階段的攔截。

例如,借鑒look-alike算法(look-alike算法是計算廣告中經常用來進行相似人群擴充的一類算法,通常被用在廣告投放領域)黑種子挖掘,基于給定的黑種子,對其他團夥成員進行召回和風險排序,找到與這些黑種子關聯的其他風險節點,達到提升團夥覆寫的目的。

欺詐場景中,很多欺詐者之間同樣也存在類似的關系,欺詐者在欺詐前後跟團夥其他成員之間可能也會存在一定的關系關聯。但是在業務場景中,我們隻可能拿到一部分黑節點,比如受害人在被欺詐之後進行報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擷取交易的被動方(收款方)作為黑節點。但是存在這樣兩種情況:有些受害人在被欺詐之後沒有及時報案,這些隐案涉及的節點無法加入黑種子節點中;此外還存在一類中介節點,這些人通過某些方式,遙控指揮欺詐團夥,這種中介節點也無法加入到黑種子節點中。但同時類似look-alike算法可以實作黑種子節點的增益,進而發現欺詐團夥之間的關系。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三章數字化重塑 保險價值鍊(二)

5、客戶服務

“長期主義”這個詞,今年已經成為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代名詞。保險公司要與客戶打造長期關系,發展“人生夥伴的理念”,這一觀念轉變讓保險公司更加以“服務客戶”為核心,逐漸取代單一短線銷售。從“長期”來看,未來保險的競争都在于服務,誰能夠更懂客戶、更好地滿足需求、更好地提升客戶體驗,誰就将赢得市場。

1)全數字化客戶旅程。很多保險公司正在重新用數字化技術對客戶旅程進行全面重構,以便降低客戶互動過程的複雜性,提高智能化服務程度,提高客戶服務的線上化比例。例如:從客戶遠端面訪環節,通過移動化、音視訊雙錄、智能紀要、智能線索識别等實作全線上的客戶服務。

2)“需求導向”型服務。大部分保險公司已經逐漸從“産品導向”向“需求導向”過渡,目的對不僅僅是進行短期産品銷售,而是與客戶建立長期+多元度的“陪伴式服務”關系。保險屬于“長期+高消型”産品,通過數字化技術,建立客戶數字化連接配接、多元度服務、增值型服務,是保險實作差異化取勝的關鍵。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三章數字化重塑 保險價值鍊(二)

版權聲明:本文内容由阿裡雲實名注冊使用者自發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阿裡雲開發者社群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具體規則請檢視《

阿裡雲開發者社群使用者服務協定

》和《

阿裡雲開發者社群知識産權保護指引

》。如果您發現本社群中有涉嫌抄襲的内容,填寫

侵權投訴表單

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社群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權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