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保險行業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行業變革特征,現有的保險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品質發展的需求,同時保險的客戶體驗決定了保險在社會中的定位,疫情加速了社會方方面面的數字化能力和體驗,在保險行業數字化程序加快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科技的力量去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内涵。科技對于保險産業的體驗、産品設計、理賠承保一直到後端的資管服務,已經逐漸從單純的背景支撐演變為對業務的賦能。
在過去幾年時間,阿裡深度參與了國内衆多保險公司的數字化能力建設相關的系統規劃和建設,在過程中總結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同時也借鑒了網際網路保險的經營特征,我們深刻地感覺到,未來保險行業的線上線下結合、業務全流程的移動化和智能化、全量資料資産化正在漸行漸近。
随着各行各業“十四五”規劃的全面到來,重新定義保險科技的内涵,重新分析保險行業的新特征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從全方位多險種多角度分析保險科技與業務的結合,保險科技對業務的賦能,從保險體驗、開放、營運、理賠、新核心系統這五大硬核科技視角出發,詳細闡述全管道、全協同、全場景、全智能打造極緻客戶體驗,引入網際網路客戶營運技術助力保險公司全面線上化,建立“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生态體系,基于資料+AI的自動化理賠大腦,利用分布式核心架構技術改造傳統保險公司核心系統支撐未來業務高速發展。
謹以此文,分享給所有正在保險行業變革旅程中的同路人。
本文結合近一兩年來國内保險行業的發展業态,以不同類型保險公司在發展數字化道路上的實踐和目标為依據,同時結合網際網路保險發展的數字化特征,對當今中國保險科技發展的路徑做出了分析和建議。
近兩年保險行業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行業變革特征,傳統保險的經營方式,無論壽險和财險都難以實作大規模增長;而科技對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非常大的想象力和潛力空間——更多展現在如何優化最終客戶的體驗、承保理賠全流程的優化和再造、如何科學化合理化設計保險産品、如何展現保險的後端資管色彩,挖掘客戶和各類行為資料背後的寶藏,以應對未來更多保險業務種類的發展。在這一系列問題的背後,我們必須承認,數字化技術的運用+資料的資産化營運管理+人工智能技術和保險流程的結合,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在保險行業發展的今天,更多硬核科技的運用、人工流程的進一步減少、網際網路技術和業務的深度結合已經成為行業現階段發展的重要特征。相比其他金融行業,保險行業“連接配接”的特征異常顯著——在内部和外部連接配接的過程中,在跨行業的連接配接中,都是業務互動和資料互動的過程。在安全穩定的基礎上,需要更多的資料智能技術參與其中以提高效率和精準度,同時降低成本。在這個同質化競争嚴重的行業中,如何發展自己掌控的保險科技,用技術重塑保險價值鍊,就是本文探讨的核心觀點。
疫情是一場大考,倒逼保險行業的很多業務加速發展數字化能力,也挑戰了傳統模式在疫情中的持續規模化能力。與此同時,頭部保險公司正在經曆着從關注“保單”向關注“人”和“家庭”的轉變,從關登出售、增員向關注客戶需求、社會環境變化、保險社會價值的轉變,這些都是切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在大互聯時代,由被動的風險承擔者轉變為主動的風險管理者,聚焦客戶需求和價值創造,打造不可替代的稀缺能力,成為了保險必須聚焦的方向。
2020年頭部保險公司重兵投入科技,其背後的思考并不是單純在過去每年基礎上持續加大IT投入,更多的是提升自身的科技力量,通過運用新科技孵化保險産品,在定價、理賠、體驗等方面全面重構,以提升保險公司資金對保險科技的掌控;同時大量引入網際網路科技和營運經驗,利用網際網路客戶營運技術助力保險公司全面線上化,借助分布式核心架構改造傳統保險公司核心系統,複用“雙十一”運維保障體系支撐保險公司“開門紅”,全面實作保險公司核心系統重塑,并通過雲原生體系實作保險公司技術棧更新。事實證明, 内生外延式的保險科技更能助力保險公司在激烈的競争中脫穎而出。
本文将以保險科技第一性原理為出發點,剖析行業的新特征;結合保險業務全生命周期,從保險數字化增長核心角度解讀保險科技,最後對保險的硬核科技做出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