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學校步入社會,人都不自覺的長大了,也變得要強起來!

在學校的時候,每個月都理所應到的從爸媽那裡得到一筆不算多也不算少的生活費。這千百塊雖然不能說讓自己每天随意揮霍,但是也能保證在溫飽的情況下,偶爾陪室友聚餐恰個飯,電影院看幾場電影,或者遊戲裡給自己喜歡的角色添一個新皮膚。三年下來,月月如此的吃父母回扣,甚至有時候還想多要一些生活費,好滿足自己的一些超前消費所需。

其實,自己也長大成人了,有時候是很反感自己還是像國小中學那樣,張嘴伸手就是問爸媽要錢。上大學三年來,我也多次想過,再也不問爸媽要生活費了,自己去找一份兼職,在保證學習不耽誤的前提下,自己養活自己的日常開支。然而,真是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我來說,專業課本身難度就不小,很難保證,每天一半時間兼職,一半時間學習,周六周日也偶爾想放松一下。是以就這樣,我斷斷續續的嘗試幾次,都是堅持一倆月就放棄了。

今年3月份,我找到第一份全職實習工作(Java實習生),拿着不算多的薪資,我在入職的那天,第N次向爸媽保證,我不再問他們要生活費了,想靠自己吃飯。可是,對于頭一次離開父母和學校的我來說,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在外面工作,離開了從爸媽那裡每月固定的收入來源後,每個月不光要考慮吃喝生活費問題,還需要考慮房租問題,包括自己的一些額外開銷。上一次爸媽給的生活費,交完一個月房租後很快就沒剩多少錢了,還要考慮在這個陌生城市自費生活一個月的情況下,繳下一個月的房租費用,而我本身每個月的實習工資,第一個月肯定是不夠2個月房租和2個月生活費的。

無奈之下,腦子裡又開始産生讓自己非常瞧不起自己的想法:再去找爸媽要一個月的生活費和一個月的房租?這或許對他們來說,并不算一筆拿不出的費用,但是,這跟之前自己保證N次不再張嘴伸手問爸媽要錢,最後都自己打自己臉的情況有什麼差別啊?

自己心裡鬥争很長一段時間,最後,我選擇去貸人生第一筆錢,這筆錢,既不是用來買鞋子衣服手表,也不是為了去哪裡旅行花費,就是為了讓自己能不依靠爸媽在這個遠離學校和親人的城市生活2個月。等發工資了,每個月還一部分,剩下的實習工資可能勉強夠自己活,雖然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買自己想買的東西,但是好歹我這次沒再被自己打臉,雖說是貸款的錢,但是花的甚至比從爸媽哪裡得到的更心安理得。

上學這麼多年,花了爸媽多少錢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我隻知道,每當他們給我轉錢的時候,我隻是不好意思的收下,連一句謝謝都沒有!翻翻跟老爸的聊天記錄,除了轉賬收錢外,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從學校步入社會,人都不自覺的長大了,也變得要強起來!
從學校步入社會,人都不自覺的長大了,也變得要強起來!
從學校步入社會,人都不自覺的長大了,也變得要強起來!

想到這裡,自己心裡也挺不舒服的,長這麼大真的是很少讓父母長臉過。是以自己給自己訂個目标,在省内實習四個月,7月份去省外找個更好的公司實習,争取到明年大四校招,通過一年經驗積累,去拿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Offer!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