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始化一個類,生成一個執行個體的時候,newInstance() 和 new 有什麼差別?
用newInstance與用new是差別的, 差別在于建立對象的方式不一樣,前者是使用類加載機制,那麼為什麼會有兩種建立對象方式?這個就要從可伸縮、可擴充,可重用等軟體思想上解釋了。
Java中工廠模式經常使用newInstance來建立對象,是以從為什麼要使用工廠模式上也可以找到具體答案。
例如:
Class c = Class.forName(“A”);
factory = (AInterface)c.newInstance();
其中AInterface是A的接口,如果下面這樣寫,你可能會了解:
String className = "A";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AInterface)c.newInstance();
進一步,如果下面寫,你可能會了解:
String className = readfromXMlConfig;
//從xml 配置檔案中獲得字元串
Class c = Class.forName(className);
factory = (AInterface)c.newInstance();
上面代碼就消滅了A類名稱,優點:無論A類怎麼變化,上述代碼不變,甚至可以更換A的兄弟類B , C , D....等,隻要他們繼承Ainterface就可以。
從jvm的角度看,我們使用new的時候,這個要new的類可以沒有加載;
但是使用newInstance時候,就必須保證:
1、這個類已經加載;
2、這個類已經連接配接了。
而完成上面兩個步驟的正是class的靜态方法forName方法,這個靜态方法調用了啟動類加載器(就是加載java API的那個加載器)。
有了上面jvm上的了解,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 newInstance實際上是把new這個方式分解為兩步,即,首先調用class的加載方法加載某個類,然後執行個體化。
這樣分步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new者,包括用A.class,在編譯期已經确定,不可能在運作期變更,一旦要變更必須改變這部分代碼,而newInstance者,Class.forName(String)的參數可以在運作期配置,而無須改動代碼, 我們可以在調用class的靜态加載方法forName時獲得更好的靈活性,提供給了我們降耦的手段。
newInstance: 弱類型。低效率。 隻能調用無參構造。
new: 強類型。相對高效。能調用任何public構造。
newInstance() 的參數版本與無參數版本詳解
通過反射建立新的類示例,有兩種方式:
Class.newInstance()
Constructor.newInstance()
以下對兩種調用方式給以比較說明:
Class.newInstance() 隻能夠調用 無參的構造函數,即預設的構造函數;
Constructor.newInstance() 可以根據傳入的參數,調用 任意構造構造函數。
Class.newInstance() 抛出所有由被調用構造函數抛出的異常。
Class.newInstance() 要求被調用的構造函數是可見的,也即必須是 public類型的;
Constructor.newInstance() 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 調用私有的構造函數。
Class A(被調用的示例):
public class A {
private A() {
System.out.println("A's constructor is called.");
}
private A(int a, int b) {
System.out.println("a:" + a + " b:" + b);
}
}
Class B(調用者):
public class 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 b=new B();
out.println("通過Class.NewInstance()調用私有構造函數:");
b.newInstanceByClassNewInstance();
out.println("通過Constructor.newInstance()調用私有構造函數:");
b.newInstanceByConstructorNewInstance();
}
/*通過Class.NewInstance()建立新的類示例*/
private void newInstanceByClassNewInstance(){
try {/*目前包名為reflect,必須使用全路徑*/
A a=(A)Class.forName("reflect.A").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out.println("通過Class.NewInstance()調用私有構造函數【失敗】");
}
}
/*通過Constructor.newInstance()建立新的類示例*/
private void newInstanceByConstructorNewInstance(){
try {/*可以使用相對路徑,同一個包中可以不用帶包路徑*/
Class c=Class.forName("A");
/*以下調用無參的、私有構造函數*/
Constructor c0=c.getDeclaredConstructor();
c0.setAccessible(true);
A a0=(A)c0.newInstance();
/*以下調用帶參的、私有構造函數*/
Constructor c1=c.getDeclaredConstructor(new Class[]{int.class,int.class});
c1.setAccessible(true);
A a1=(A)c1.newInstance(new Object[]{5,6});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輸入結果如下:
通過Class.NewInstance()調用私有構造函數:
通過Class.NewInstance()調用私有構造函數【失敗】
通過Constructor.newInstance()調用私有構造函數:
A's constructor is called.
a:5 b:6
說明方法newInstanceByClassNewInstance調用失敗,而方法newInstanceByConstructorNewInstance則調用成功。
如果被調用的類的構造函數為預設的構造函數,采用Class.newInstance()則是比較好的選擇,
一句代碼就OK;如果需要調用類的帶參構造函數、私有構造函數,
就需要采用Constractor.newInstance(),兩種情況視使用情況而定。
不過Java Totorial中推薦采用Constractor.newIn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