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9 月 23 日,2021 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頒獎典禮在杭州舉行,新一屆獲獎名單正式出爐。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 Alibaba Glob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阿裡巴巴達摩院共同舉辦,今年是第三屆。

經過預選賽的激烈比拼,本屆比賽共有 508 名選手入圍決賽。決賽的選手年齡跨度從 13 歲到 50 歲,既有學生,也有各行各業的數學愛好者;學曆方面,大學 244 人、博士 135 人、碩士 86 人、高中 38 人、國中 5 人,中學生選手數量再創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決賽選手中有 144 位來自北京大學,占據入圍人數的 28%。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最終,52850 位報名者中産生了 70 名獲獎者,包括 4 名金獎選手、6 名銀獎選手、10 名銅獎選手和 50 名優秀獎選手。

其中來自北京大學的選手人數最多,共 22 名,其餘為麻省理工學院(11 人)、清華大學(3 人)、浙江大學(3 人)、杜克大學(3 人)、斯坦福(3 人)等。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表示:「數學是科學的基礎,數學興則科學興,科學興則國家興。阿裡巴巴希望為基礎科學和數學的發展盡一點自己的力量。全球數學競賽将會一屆屆辦下去,希望社會各界的數學愛好者,無論在哪裡,講什麼語言,從事哪個行業,都來享受數學之美,探索浩瀚的數學海洋。」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北大校友、MIT 博士王東皞蟬聯金牌

今年 4 位金牌獲得者分别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王東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陶中恺、斯坦福大學的周康傑、芝加哥大學的 Noah J Taylor。

王東皞大學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畢業前曾收到普林斯頓、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 5 所頂級高校的 offer,最後選擇了 MIT 攻讀博士學位。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王東皞。

「MIT 數學系很強,而且在波士頓地區,離哈佛特别近,便于參加各種研讨會、講座;而且那邊氣候更接近于北京的氣候,四季分明。加州陽光很好,但是是養老的那種感覺,不容易感到時光的流逝,也會消磨你的意志。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并沒有确定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但是在比較了各個數學系的教授之後,我覺得在 MIT 更有機會找到合适的選擇。」

這是王東皞第二次參加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也是第二次拿到金牌。在今年的預選賽中,王東皞的政策是「入選就行」,答了 6 個小時,沒有追求太高的分數。

由于決賽的 8 小時賽制,王東皞選擇了美東時間晚上八點到淩晨四點答題。「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發揮,最後 2 小時幾乎沒辦法思考了,實在太困了。」最終,他拿到了今年決賽的最高分:116 分。

2021 年 9 月開始,王東皞在紐約 Stony Brook 的 Simons Center for Geometry and Physics 從事博後研究。

在「數學的野山」爬了 5 年,收獲了博士學位,也順便參加了兩屆阿裡全球數學競賽,拿了兩個金獎。王東皞表示,數學科研是孤獨的、掙紮的,但仍要「不忘初心」走下去,繼續研究他的規範理論和低維拓撲問題。

另一位金牌選手陶中恺出生于 1999 年,他 2014 年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2016 年進入西安交大數學試驗班。2020 年起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我對數學也很執着,就是有一種強迫症,比如我就覺得某個理論很好,我應該要把它學會,同時這個理論應該更完美,我想要把它變好一點。我的終極理想是,像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那樣,能夠實作數學各個領域都統一起來的理想,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周康傑也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了金牌。他大學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曾獲得 CMO 比賽金牌、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機率方向金牌和分析方向銀牌、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2019 年,周康傑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理論統計學與理論深度學習。

周康傑參加過全部三屆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并在 2019 年獲得過銅獎。提到賽題,他回憶說:「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預賽有很多有趣的題目,比如說張師傅拉面,還有快遞送貨之類的,有很多,和現實生活中的場景結合起來的數學題,很有意思,很好地向大衆展示了怎麼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決賽都是正常的數學題,我反而印象不是很深刻。」

除此之外,獲得銀獎的 6 位選手分别是:杜克大學的徐恺,麻省理工學院的盧維潇、Allen Liu、張盛桐,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夏銘濤,北京大學的申武傑。

獲獎的選手中還有優秀的「00 後」:2002 年出生的鄧明揚目前剛到美國 MIT 讀大二,被網友稱為「乖神」。初三 NOI、CMO 奪金,15 歲即獲得清華、北大的免試保送資格,16 歲獲得第 60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金牌,17 歲成為 MIT 中國大陸唯一正常錄取者,18 歲獲得第三十三屆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IOI 2021)金牌,成為國内首位在不同學科獲得國際金牌的選手。

北大獲獎人數最多,王東皞蟬聯金牌,2021阿裡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出爐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身在海外的獲獎選手都用線上方式接入了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田剛寄語對數學感興趣的年輕人們:「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這門學科裡藏着宇宙的秘密,我們一直想找到更多同行的探秘者。數學世界,莫愁前路無知己。」

目前看來,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是業内唯一不設報名門檻、全程線上答題的賽事,三屆競賽總共吸引了 15 萬人次報名,覆寫涵蓋六大洲、70 多個國家。參賽選手年齡從 8 歲到 80 歲都有,其中包括國小生、醫生、教師、全職媽媽、核實體學家、地鐵司機、國企員工等等。

雖然每年僅有 1% 的選手能晉級決賽,且最終 99.9% 的人無緣獎牌,但他們大多不在乎結果,隻是「享受參與思維遊戲的快樂」。

如果你也期望純粹地領略數學之美,就報名下一屆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試試吧?

繼續閱讀